送给克林顿的礼物

送给克林顿的礼物

送给克林顿的礼物

时间:2010-03-25 15:16:01 来源:

>送给克林顿的礼物

 

沿着宽阔的公路南行,绿树掩映中,不时闪现出波光粼粼的湖面,将人引入水乡。停下车,缓步走进古镇区,迎接人们的依然是一片浩渺的湖面——这就是被称为锦溪母亲湖的五保湖。
湖边,弯曲有致的石埂上,矗立着一道石牌楼。四对石狮安放在石埂两边,充满了神采。牌楼上,一面是仿宋徽宗的题额“水乡佛国”,下有一幅长联:“长堤映月水冢香散白荡雪鸥寻故知,飞阁凌宵片云钟度禅院梵音有新声”,是著名书法艺术家徐伯清先生的墨迹。另一面的题额是“文星朗照”四个大字,下面也有一幅对联:“枯灯夜读桃李春风胜秋色,故土梦萦锦溪金波逐玉浪”,是九十三岁高龄的书法家黄若舟教授的墨迹。仔细读来,人们不难体味到锦溪旖旎的水乡景色、悠远的历史文化和与众不同的读书风气。
    五保湖紧邻镇东南,有水面4400亩,既是天然的水库和养鱼塘,又给人们调节四季气候,带来无限美景。晴天时,湖天相接处一抹淡绿色的岸线,远处的房屋和树木绰约可见。网钓的鱼船随风飘荡,银白色的湖鸥在空中画出优雅的弧线。风雨交加时,湖面一改温柔宁静的性格,雪浪拍岸,像是有无数白毛牯牛在奔腾追逐,那气势动人心弦。所以,历来人们也将它称之为“南白荡”。
    这里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春天,暖风吹拂,湖岸上布满了麦苗的油绿和菜花的金黄,水质显得格外澄澈;夏天,湖水消解着酷暑热浪,这儿成为避暑胜地,也是游泳的好去处;秋天,丰收在握,在游览的同时享受香噴噴的新米饭和活蹦乱跳的湖鲜,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即使到了万物萧瑟的冬天,在宁静的湖边,看白雪覆盖的船只,看岸边依然青翠的树林,看显得分外开阔的湖水,也能获得另一番体验。
    把集镇建造在一片湖水的近旁,让湖水成为家园的一部分,使人与水的交往变得无比自然、无比密切。显然,锦溪的人们自古以来就懂得生态平衡。所以,锦溪正日渐成为一个水乡旅游热点。
    关于五保湖,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1998年7月3日上午,在香港贸易发展局和香港美国商会举办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演讲会上,“金师影帝”万梓良和新强贸易公司董事长PETERLAI先生,给专程前来访问中国的克林顿总统赠送了两件中国画《渔舟晨曲图》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克林顿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别致的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礼物。
香港《大公报》周刊很快发表消息,披露这两件礼物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自小在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长大的画家、艺术大师刘海粟的关门弟子张省。
其中的《渔舟晨曲图》,描绘的是五保湖的景色。
在五保湖边长大的张省,为水乡的灵秀陶冶着性情。他不断钻理论、寻真缔、求灵变,既师法自然,又注重内心情绪的自然流露。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作品已充分显示了娴熟的笔墨和充盈的艺术潜力。由朋友转赠给克林顿总统的《渔舟晨曲图》,取材于五保湖。但画家并不拘泥于景物的摹写,而是借助霞彩、晓雾、碧水、渔舟,自由自在地抒发内心的挚爱之情,将欣赏者带进了广阔的审美境界。
他给江南水乡的景物注入艺术精神,使之有了不同凡响的光彩。也许正是这样,水乡古镇的五保湖才可能走向世界,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欣赏吧?
    今天的五保湖,养鱼的网箱在湖面上划出青黑色的分格线,岸边郁郁葱葱的树林涂抹着绿意。芳草萋萋的陈妃水冢依然令人沉思,风铃叮噹的文昌阁依然引人瞩目。如龙脊一般的古石埂,牌楼耸立,石狮围拥,迎接着南来北往的游客。而荷花池中的红莲、白莲,在夏日的阳光下开放的更加艳丽……
    张省为提高锦溪的知名度作出了努力,收到了特殊的效果。家乡的人们没有忘记他,最近有关部门正设法搬迁居民,腾出一幢清代古宅,加以修葺,开设一个张省艺术作品陈列室。陈列室内将展示画家近年来所取得的创作成果,展示国内外舆论对他的高度评价,同时还有一个安静的画室,供画家在这儿挥笔作画。喜欢张省作品的人们,来古镇旅游时将在这儿欣赏到他的许多幅佳作。张省说,艺术大师刘海粟和钱君匋的作品,应该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张省的作品不仅仅为美国总统克林顿所欣赏,在他名声大振的时候,羊城广州也向这位年届不惑的画家伸出了欢迎的双手。邀请电话一个又一个地打来。
张省与广州大学增城分院的董事长马云珍先生有过很多交往。马先生年龄比张省还要年轻几岁,两人相识时他还不满四十岁,可是已经担任广州松田实业公司的老总。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实力后,他致力于教育和艺术方面的投资。每年不仅仅给广州大学增城分院提供经济资助,对张省以及他创办的刘海粟艺术研究会,也常常给予支持和帮助。也许正是如此,张省对羊城始终怀有很深的感情。
在此之前,张省也曾经与上海作家丘峰一起,去广东省梅州市采风,并与当地的艺术家作交流。当地的同行对于他们的到来,表示出极大的热忱。党政部门的领导接见、请客,书画界的朋友也多次会晤、交谈。《梅州日报》和《梅州侨乡》杂志派记者采访了他们,不仅发表了报道,还以重要篇幅刊登了张省的水墨画作品。南国朋友的热情给他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
1999年11月28日,张省画展在羊城最具有文化气息的文德路博古斋举办。陶群与他一起前往,帮他做准备工作。
这次展览,他不仅得到了广州的一些企业家支持,更得到了党政机关领导的关心。开幕的那一天,书画界的朋友纷纷前来祝贺,广州市的党政领导一下子来了十几位《文汇报》记者曹家骧特意从上海飞到广州来采访这次活动。文德路是一条颇具文化气息的老街,遇到什么重要的活动,人和轿车一多,交通难免要堵塞,公安部门十分重视,专门增派了一批警察维持秩序。然而,开幕式依然使文德路的交通中断了半个多小时。
开幕典礼由广州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刘青云主持。在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的政协主席陈开枝、广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郑国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许鸿基等党政领导,岭南美术界的同行,高校的教师,以及许多书画爱好者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张省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水墨画展览。
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郑国强是一个十分豪爽的男子汉,他笑着对张省说:“我姓郑,是郑重其事的郑,真诚待人的真(郑)。你在画展期间有什么困难,只管提出来,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公安局副局长梁醒虾几乎包揽了画展的日常事务。开幕式前一天,还有一些具体工作没有落实,他不顾时间已晚,连夜打电话四处联系,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市公安局治安处的干部伍锦平,开来了一辆汽车,专门为画展服务,每天晚上总是要忙到深夜才回家。
广州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公安部队的任务十分繁重,可是为了一位画家的展览,他们出动了许多人力物力,让张省住在公安局办的宾馆内,还多次宴请他,无疑说明了公安部门领导对艺术和艺术家的极大尊重。这不能不令人感动。
这次画展共展出了张省的108幅作品。其中有好几幅是请海粟大师和钱老题签的,为他的作品增色不少。令人瞩目的是画展开幕的第一天,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作品贴上了红纸条,写有“覃烈红先生欣赏”、“张灿禧先生欣赏”、“余斌先生欣赏”等字样。显然,这些作品已经被他们捷足先登,预订要购买了,尽管标出的价格并不低。
覃烈红、张灿禧和余斌,都是广州年轻的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摸爬滚打,迅速成长。他们或者在广州经营房地产,拥有规模不小的饭店,或者开设了资产雄厚的公司,与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做生意,或者是科技含量不低的企业业主,虽然不满年龄四十,经营管理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他们并不是那种有了一点钱就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而是十分喜爱艺术,甚至把收藏书画作品作为长期投资的一个重要项目。他们颇有鉴赏能力,看好张省的艺术潜力,觉得这位画家的作品讲究个性,虽然师从刘海粟、钱君匋等大画家,却不愿跟在他们的后面亦步亦趋,靠模仿过日子。他的江南水乡题材的作品,在看惯了岭南水乡的人们心目中,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张省画展开幕的同时,发行了他的新著《张省中国画集》。
这部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封面上印着他的《阳澄渔舟图》,“张省中国画集”六个大字十分醒目。大16K,硬壳封套,装祯精美,色彩还原真实,编排十分讲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打开画册,只见第一页是海粟大师的夫人夏伊乔女士的题词:“一代传人 为刘海粟关门弟子张省题 丙子年夏伊乔”。接着是海粟大师前年在香港时给张省的题词:“真气流衍书弟子张省画展题勉 刘海粟九十六岁”。艺术大师与弟子张省在香港寓所的合影,赫然在目。上海画院院长程十发先生也给张省题写了“气局高古 极见功力”的字句。
钱君匋先生的题词最有意思,落款是这样的一行字:“省弟存之九三老翁钱君匋”,他依然故我,不把张省当作自己的学生,而是把他作为学弟。所题写的四个大字更让张省汗颜:
神笔墨意
张省看到后,感到很不好意思,钱老对自己的评价太高了。如果说自己创作上有一些进步,首先是因为有了名师指点,其次才是自己的刻苦努力。今天的一切都是汗水换来的,根本谈不上“神”。只有像海粟大师和钱老这样的大画家,才真正配得上是“神笔墨意”啊!
可是钱老却拍着他的肩膀,笑笑说:
“如果你觉得今天还称不上‘神笔墨意’,明天就可以称得上啦!年轻人总是应该有一点‘狂’想,要说‘狂’,当年海粟大师不知道该有多狂!可就是他创造了新的艺术!其他人有谁比得上他呢?”
钱老似乎觉得意犹未尽,又提笔为张省的这本画册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序言。其中有这么一段:
“在他与我的交往中,我有一种感觉,他与我的当年太相似了。我俩成了望年交,共研习作成为常事。正如学武之人总想学到各门流派,成为精英,我们学习书画艺术的人也一样,要想把他人的经验成为自己的东西,必须揣摩消化,融会贯通,也必须发挥自己的特长。因为在继承和创新之间充满了辩证法,善于继承才善于创新。笔墨本无情,笔墨也最多情,正是如此,张省的水墨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传统中的嬗变,显示了他娴熟的笔墨和充盈的艺术潜力,用色炽烈而张弛有度,线条恣睢而刚柔相济,作品题材仍多为江南山水风物,但是也有北方乡野情景,这是画家拓宽视野后的收获……
“作为一位刚过不惑之年的画家,能有今天这样的成果,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果。对我们老一辈的人来说也大可放心了。既能继承又能创新,融会贯通,创作出自成一家的作品,并不是照搬别人的东西,这就是一位画家成功的标志。我想当初海粟大师收他为关门弟子,可能正是为了后继有人。画家的生命在于作品,没有比作品更能体现画家的价值的了……”
钱老对张省的厚爱,溢于言表。
筹备出版这样一本大型画册,对于张省来说并非易事。尽管他已经出版过几本画册,举办过多次画展,可是这本画册的总码洋高达四十万元。上海文艺出版社很少出版这一类的画册,对此十分重视,派了很强的编辑人员负责这本书的出版工作,并答应以最低的折扣向张省出售,计算下来也至少要付二十几万元。
这毕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啊。
就在举棋不定的当口,远在广州的青年企业家覃烈红和张灿禧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说,你大胆地去与出版社谈,只要作品印得好,经济上的问题我们会帮助你解决的。
画册,正是这样得以顺利出版。
这,不仅仅是张省的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画册,对于整个中国美术界而言,能够在四十来岁的时候出版这样一本份量很重的画册,也是十分罕见的。它既说明了张省的艺术创作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更显示出他在市场操作方面的成功。
南国的朋友火一般的热情,让张省难以忘怀。
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感谢,张省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水墨江南图》赠送给了覃烈红。
在创作这件作品时,他努力使之成为江南水乡系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曾经几易其稿,探索最佳方案。最后选定了以水墨写意的方法,勾画出江南村庄的树木、房舍、河流和渔舟。他没有用一点其它颜色,即使是印章也只在角落里盖上小小的一方。可是迷迷濛濛的墨色,将天际的流云、河中的船影、岸上的树荫表现得淋漓尽致。古人所谓的“墨分五色”,他在自己的作品里做到了。
海粟大师非常喜欢这幅作品,觉得这确实是张省近年来画得最好的一幅,亲自动笔给它添上了题款:“小桥流水湖前湖后人家 题弟子张省水乡泼墨”。
记得那一天,大师又一次向张省提起了黄山。
他十分真诚地说:“小张,我看你除了画江南水乡之外,可以多去黄山写生,画画黄山。我记得1954年曾经在黄山住了很久,画了许多幅油画和国画。每天我去西海、光明顶或狮子林的时候,总是看到李可染也在那儿,从清早画到晚,一天也不中断。李可染也是一个非常刻苦的画家,风雨无阻,为黄山所着迷。是啊,黄山是中国画家的必游之地啊!石涛、梅清、渐江都是以画黄山著名的。石涛说,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这句话其实是每一个画家的心里话啊……小张,我是爱黄山的,你也应该多去黄山看看!”
显然,海粟大师对黄山的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深厚。这种感情是无法替代的。
张省明白,自己应该多去黄山写生,多画画黄山。然而毕竟自己选择了江南水乡,那么以大师酷爱黄山的精神酷爱水乡,也是一种有个性的创作方式。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无疑已给自己点明了禅机……
当时,有不少人看中了另外的两幅作品《鱼舟晨曲图》和《春来江水绿如蓝》。然而,哪怕有人愿意出天价,张省也无法给他们了。这两件作品已经作为礼物赠送给了美国总统克林顿。张省的画册上清晰地印着着两件作品的照片,那只是一种纪念了。
广州的画展开得非常成功,加上有陶群相伴,张省一连在市公安局的一家宾馆里住了十几天,简直是乐不思蜀了。可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与陶群的事情,恰恰在这时候让妻子金星知道了。一个曾经是张省的好朋友,后来却因为嫉妒他的才华而与他反目的圈内人,偷偷地向她打了几次电话,密告了张省与陶群两人的关系。金星一怒之下难以自抑,随即打通了张省的手机,责问张省。
张省知道,本来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秘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然而一旦矛盾爆发,不管是谁都可能会受到伤害。他倒是很担心陶群的心里会受不了。
所幸,陶群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大度。
与张省一起从广州回到上海后,她专程前往昆山,与金星见了面。两个同样爱着张省的女人,面对面地坐着,十分平静地谈了很久。陶群坦率地承认自己与张省有超越一般的情感。她说,在广州时曾经多次问过张省,张省的回答很清楚,他不愿与妻子离婚,也无法与妻子离婚。这就是说,陶群与张省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夫妻,那么她只能退出,尽管这对于她来说,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
夏金星也是一个知书识理的女人。她感谢陶群这些年来在各方面对张省的帮助,使张省在艺术创作上有了很大的飞跃。假如没有陶群,也许张省在艺术上的进步不会这么快。她说:
“我不懂美术,在这方面一点也帮不上他的忙,只能做好家务,照顾好儿子,让他无牵无挂地从事创作。我们结婚十几年了,我们是一起苦过来的。张省的为人我了解得最深,即使我主动提出离婚,他也不会离的。他毕竟不会忘记我们在锦溪乡下的日子……”
当晚,陶群独自一人默默地走了。
张省的父母亲知道了这件事以后,也劝说他,希望他保持家庭的稳定。要为儿子的未来考虑。尽管他们明白,此刻张省的心里是无比矛盾、无比痛苦的。
三个月以后,陶群悄然从虹桥机场乘坐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飞机,离开上海,飞往一个遥远的德国北部城市,开始了她的留学生涯。异国它乡,除了她的姑妈等几个亲戚,一切都是陌生的,那儿没有紫月园,更没有水墨画……
然而,尽管天各一方,张省与陶群的联系并没有中断。他们经常通电话,交流内心世界,互致问候。一段时间张省的手机通话费突飞猛涨,一个月甚至要打几千元钱的国际长途。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无法阻隔他们的感情啊。
又过了半年多,陶群突然主动地中断了与张省的联系,不管他打哪儿的电话,都是空号。这让张省无限惆怅。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在紫月园的楼上,画完一幅构思已久的作品,丢下笔,走上阳台,遥望着月色朦胧的田野,回想起与陶群在一起的日子,心头真有说不出来的思念。可是,事到如今,他所能做到的,也只能是把紫月园管理好,让自己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
这,也许正是陶群最大的愿望……
 
摘录:2000年出版《神笔墨意——画家张省写真》陈益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