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神韵 气壮山河

风骨神韵 气壮山河

风骨神韵 气壮山河

时间:2010-03-25 15:33:29 来源:

>风骨神韵 气壮山河

 

张省创作的国画,是在为中华山河立传。
                                          ——刘海粟
 
作为刘海粟的关门弟子和陈逸飞的同窗好友,作为在中国颇有影响力的画家,张省却能连续8年隐于增城潜心教书,他生活的低调和工作的务实是不是与他的名望相悖?
带着对大师的敬慕,也带着种种的“疑惑”,记者特地赶往增城拜访了张省。在增城一个地道的酒家,张省终于出现在记者面前:一副大框茶色墨镜,一头彰显艺术气息的齐脖小卷发,面相儒雅大气,言谈温婉和蔼,一派大师风范。
 
水乡灵秀陶冶性情
张省出生成长的锦溪,属于苏州昆山市,是昆曲的发源地。秀美富饶的山水孕育了龚贤、夏咏、王履等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一页的艺术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明文第一”的散文家归有光,《治家格言》流传的教育家朱柏庐,都是昆山人的骄傲。锦溪宁静、安谧、雅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充满了动人魅力。上千年的繁荣史,留下了诸多的名胜古迹。五保湖若隐若现的陈妃水冢,古色古香的文昌阁和莲池禅院,“三十六桥、七十二口窑”的奇特传说,这些都给画家张省留下深刻的记忆。
在曾经的动荡岁月里,他父亲张自勤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他母亲顾志华也带着孩子一起到了农村。那时候,张省在农村跟着妈妈,生活很艰苦。他就在放牛务农的间隙用铅笔画画,一步步全靠自己钻研摸索,可以说是自学成才的,后来以一幅刘少奇像‘一画成名’,再后来才进入扬州美术学院学习。在五保湖边长大的张省,为水乡的灵秀陶冶着性情。
 
博搜广采后继有人
张省先后师从著名画家张继馨、陈大羽,深得花鸟画创制的要旨。随即又成为刘海粟先生的关门第子。海粟大师认真分析了他的作品,给予指点。并且亲自为张省张罗,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刘海粟大师为张省写下的“博搜广采、冲天劲,勤奋画、持以恒”的勉励题词,正是对张省的最好写照。
回忆起与刘海粟老师的故事,给张省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恩师对完美的追求。经常一幅画,画好后感觉有一点不对,就撕掉重画,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直到满意为止。“真正的艺术品是百看不厌的,不论到哪个时代拿出来看都是精品,我追求的就是这个境界。”张省说。
谈起自己与老师画作的比较,他谦逊地说:“我们这一代在画法和技巧上总结了上一代的精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出的作品也许在技巧上更为纯熟。但是上一辈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创作出如此作品,更属难能可贵,这一点是历史原因所致,也是我们无法超越的。”
海粟大师逝世后,张省得到了九十多高龄的书画艺术家钱君匋先生的悉心指点。1997年他俩还一起去新加坡举办画展,获得很大的成功。“能继承又能创新,融会贯通创作出自一家的作品,并不是照搬人家的东西,我想当初海粟先生收他为关门弟子可能正是为了后继有人。而拍《刘海粟》电影时,指定张省的许多幅作品成为刘老青年时代作品‘替身’,也标志着张省艺术悟性的功底和成熟。”钱君匋先生曾这样评价张省。
 
适情适性彰显风骨
张省几十年如一日,不求名利,勤奋耕耘,终于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他擅长山水、花鸟,但更钟情于水乡画创作,中华五岳,茫茫沧海,长城、长江、黄河、水乡、古镇,经过张省的妙笔,神奇般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观众置身其景,浮想联翩。刘海粟先生说:“张省创作的国画,是在为中华山河立传。”
二十世纪上半期在中国画的改革和求变中,就有人将彩色和光影作为与水墨同等重要的语言融进中国画的创作之中,时至今日彩墨世界的无穷奥妙还未能穷尽。张省的《金秋》在色与墨的碰撞中显示出对于色彩、光影流动的情绪性把握。在这幅色墨并重,互为辉映的作品里,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墨彩流溢,气象万千,充分体现了画家在进行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探索中的审美取向和追求。
张省的水乡画建立在其人格修养基础上的,他的画适情适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个性和风骨。中国自古就有“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之说,张省胸襟开敞、宽厚待人,凡与他接触过的人都愿之与交往,是大家公认的豁达、热情之士。其画正是其人格精神的写照:充满热情和豪放,充满潇洒和达观。张省正是对国画界呼唤式的“人文精神”的回应,也充分体现了他不断进去、探求的意志。
画葡萄是张省的另一个拿手绝活,人称“张葡萄”、“葡萄王子”。张省的葡萄,吸收了西方油画立体构图的技法,与中国画的意趣情态相结合,晶莹剔透,灵动鲜活,立体感超强,呈现出一种视觉效果与画面情境的双重张力,充分体现了画家深厚的画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连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东莞收到张省最擅长的葡萄作品《硕果累累》时,受作品极具穿透性的感染力一定要求见作者一面。当时正在增城教书的张省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匆忙放下课本坐上前来迎接的警车去见面、合影。
 
行万里路铸就丰碑
张省近年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994年,张省创作的巨幅长卷《烟雨江南图》收入吉尼斯记录,至今仍无人打破,此幅山水画长73米、宽0.77米,画中描绘的是张省的老家江苏昆山的风景。张省的作品因其画面透露出来的美感与寓意,还多次被选用作为外交的纽带送给外国首脑克林顿、布莱尔等人。
2002106日,江南水乡有中国博物馆之乡的苏州锦溪镇又添一景点,“张省美术馆”建成开放。此馆由锦溪镇人民政府投资300多万,建有600平方米水乡特色的美术馆。张省把历次出游、办展、交流得到的名人字画,加上重金收购刘海粟、赵朴初、沙孟海、程十发、李苦禅、黄胄、董寿平、钱君匋、陈大羽、刘文西、刘大为、刘抗、黄若舟等近50人的作品和自己早期16岁至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200多件捐赠给了养育自己的母亲家乡,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发展中国文化贡献力量。
       
潜心教书甘于奉献
  张省为什么背井离乡在广东增城这个与己不相干的地方,一教书就是8年呢?其实,张省家境宽裕,并不缺少教学所得的这些工资。
面对记者迷惑的眼神,张省淡然地笑了笑,对记者讲述了他与广东的这段渊缘。
张省在一次画展上结识了松田学院的董事长马云珍,马云珍对张省的作品甚为欣赏,把张省引荐给毛泽东的儿媳、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的院长邵华。在几次艺术交流之后,邵华与马云珍共同邀请张省在松田学院创办艺术系。当时在全国已小有名气的张省觉得名气和功利并不能完全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出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位人民的艺术家,所获得的成就更让人更有满足感,更能体现个人的价值。
    许多当代名家都远赴海外留学学画,张省并不缺少这种机会,不过他坚持认为,中国人画的中国画只能在中国的土壤中才能生存得最好。在这种意念之下,张省便一直留下任教,不知不觉至今已8个年头。与其他大学的挂名教授不同的是,张省的课时排得很满,每天亲力亲为地为学生指导。他的学生也相当争气,2002年,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绘画艺术展上,他的学生林颖的人物画获得了第三名。
其实,张省为什么留在增城,除了投身教育、朋友义气和人生价值等因素外,增城市领导对外来人才的重视以及增城朴实热情的民风等也感动了他,触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作为增城市第八届政协常务委员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张省决定在增城继续效力3年半,在这段时间里,他将继续挖掘增城民间的文化底蕴,并将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在自己的笔下体现出来,达到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把自己笔下的增城完美地展现给书画爱好者。
增城市委、市政府把一直“打好文化牌”作为营造魅力新增城的重要一环,因为打好了文化这张“王牌”,增城就会拥有更广泛的内涵,更大的发展空间,更能引起世人的关注,并焕发出永恒的魅力!就在去年,增城市政府为张省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首日便卖出160余万元画作,不过张省分文未取,悉数捐给希望小学了。作为一位书画名家,张省大隐于世,心挂世人,千金散尽,独享平淡生活,收放之间,尽显大家风范。
  
 
 
简 介
张省教授1955年生于江苏昆山。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农工民主党党员,广东省增城市第八届政协常务委员、刘海粟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名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书画艺术评审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东方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艺术研究所所长、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94年创作的巨幅长卷《烟雨江南图》长73米、宽0.77米,收入吉尼斯记录。1998年 7月3日,香港政府选用他的作品《鱼舟晨曲图》、《春来江水绿如蓝》作为礼品赠送给美国总统克林顿。2007年11月6日,作品《硕果累累》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曾在上海、山东、江苏、广州、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德国、丹麦、法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二十余次。《渔舟唱晚》、《墨荷图》分别为中国文联办公室和人民大会堂收藏。
 
 
摘录:2009年5月《市长杂志》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