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作品暨藏品捐赠仪式侧记

吴冠中作品暨藏品捐赠仪式侧记

吴冠中作品暨藏品捐赠仪式侧记

时间:2010-07-03 11:41:30 来源:《美术报》

>吴冠中作品暨藏品捐赠仪式侧记


  2009年12月3日的首都,北京,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天上午,吴冠中作品暨藏品捐赠仪式在吴先生家中举行。浙江省省长吕祖善紧紧握着吴冠中先生的双手,感谢他向浙江省人民政府及母校中国美术学院无偿捐赠了56件作品和16件收藏品,由浙江美术馆永久收藏。在捐赠仪式上,吕祖善省长向吴老敬献了花篮并代表浙江省人民政府向吴冠中颁发了收藏证书。吕祖善省长真诚地说:“吴老,您对浙江的热爱,对母校的热爱,我们表示感谢!”“浙江是您的第二故乡,浙江人民永远欢迎您!”吴冠中说:“浙江是我艺术的第一故乡。”

 

  一、“浙江是我艺术的第一故乡”

 

  吴老对于浙江的感情很深,有着浓郁的浙江情结。吴老在捐赠仪式上说:“我的艺术研究是从浙江开始的。”吴老自1935年从江苏考入浙江大学附属工业学校,1年后他受国立杭州艺专同学朱德群的影响,考入艺专预科,次年进入大学部学习,由此开始了与杭州艺专长达6年相濡以沫的学习研究生涯。可以说国立杭州艺专改变了吴冠中的人生轨迹,也为现当代中国艺术锻造了一位影响中国艺术进程的艺术大师。吴老说:“当时浙江美术学院(国立艺专)作品都是极富美感的,都是从美术方面感染人的,所以它能够感染我。一个年轻人由此而改行了。只有国立艺专,换了个学校我是不会改行的。”吴老改行考入国立杭州艺专的第二年,抗日战争就全面爆发了,吴老伴随着国立艺专一路内迁,先后迁往诸暨吴墅、江西贵溪龙虎山、湖南沅陵、贵阳、云南,最后抵达四川重庆松林岗。在此期间,吴冠中受到了林风眠、潘天寿、常书鸿、关良等一代名师的教导。

 

  在这次的捐赠作品中,有两件作品特别令人感动,而且被吴老称为“结婚证书”,这就是吴老的恩师、国立杭州艺专两任校长林风眠、陈之佛给他的结婚贺礼的画作。这两件作品作于1946年冬,画的都是枝上双禽。吴冠中与朱碧琴在南京举行婚礼,陈之佛为证婚人,恩师林风眠在其结婚纪念册上题词作画。在63年后的今天,吴老捐出自己的“结婚证书”,可见对母校的热爱、对浙江的情缘。

 

  二、“我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江南”

 

  浙江留下了吴老的青春岁月,也留下了吴老写生的足迹。在吴老的创作中,江南的桥、老屋是经常出现的主题。20世纪60年代起,吴冠中不断往浙江跑,写生足迹遍及杭州、宁波、诸暨、绍兴、富春江、雁荡山、乌镇、石浦渔港、天台山、舟山群岛、普陀山、金华、温州、奉化。而绍兴是吴老去得最多的地方。吴老说:“绍兴和宜兴非常类似,但比宜兴更入画,离鲁迅更近。黑、白、灰是江南主调,也是我自己作品银灰主调的基石,是我艺术道路的起步。我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江南。”

 

  吴老的绘画都基于祖国的山川风采和江南的家园景色,以极具创新的国画形式语言,探索当代绘画的历史价值。如果把吴冠中所有的绘画放在一起来整体观摹,我们发现他真正是一位艺术上的爱国者。他画的就是祖国的山川自然,特别是江南家园景色,充溢着朴素的生活气象,表现了最朴素的生活,最朴素的自然之美。这种美来自他对江南的深情,对大地的热爱,可以说江南一直是吴老魂牵梦绕的艺术家园。

 

  三、“我的作品是给国家和人民的”

 

  古人说“书如其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人品也是伟大的,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把艺术作为自己的全部人生。

 

  你不会想到,这位画值千金的艺术老人28年来一直居住在北京一个普通住宅小区几十平方米的简朴居室中,却先后向社会捐赠了数百幅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美术作品。令人感动的是这次捐赠作品中,有一幅油画《眼》,画面笔触粗犷、厚重,猫眼炯炯发光,是吴老狭小的客厅墙上悬挂的唯一一幅他本人的作品。捐赠仪式时还挂在吴老客厅,2天后就成了浙江美术馆藏品。

 

  吴老在捐赠仪式上说:“因为我画画,一辈子画画,目的是在美术上能够突破一点,对中国美术有所推进的作用。一辈子就是为了这个,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我现在九十了,这些东西我不能带走的,所以我对家里讲,我的房子也好,钱也好,不多,但可以作为遗产留给你们,但是作品不是遗产。作品是给后人看的,给国家的,我最多留几张作纪念,基本上的作品我都是要捐的。”

 

  这就是吴冠中,一个以艺术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艺术大家。吴老一生崇尚鲁迅,以鲁迅为人生导师,他的一言一行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的人生境界。可以说吴老是一位真正的纯而至纯的艺术家,他对艺术抱有至高的理想,视艺术为生命。近一个世纪以来,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怎样的艰难,始终恒持艺术至上的理念,以艺术创作最终留与社会、留与国家、留与历史的崇高信念,以实现艺术推进社会、艺术公共化的理想。

 

  四、“文化才是最后的胜利”

 

  中西融合是20世纪初提出来的学术命题,是一个具有广泛性的命题,也是近现代中国画的核心命题。像吴冠中等老一辈的艺术家都自觉地意识到如何在引进西方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中西融合的中国艺术形态,这个课题非常大,很艰难。

 

  在捐赠仪式中,当吕祖善省长谈起吴先生一生追求中国画的现代化、油画的民族化的时候,吴老非常激动。他说:“当然我们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很长久,我们很骄傲,但是毕竟过去了。不发展的话一定就会落后的,不前进就是后退。过去的东西只能放在博物馆里作参考,前人的智慧启发了我们,但我们不要抄袭,抄袭古人的话我们是受害了。现在我觉得抄袭,再抄袭,就变成近亲繁殖了。我一直反对近亲繁殖,所以如何吸收西方好的东西,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嘴上都可以讲,但是要靠实践,靠冒险、探险才能够创新。创新不是说我告诉你一二三,你就能创新了,绝不可能。创新就是冒险,是经历冒险与辛苦之后的成绩。不是说我们政府定一个创新的方案,你就能创新了。政府是在领导决策这个方面,但是创新还是靠你本人,靠他的努力,靠他的牺牲。”
 当吕省长谈起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时,吴老兴奋地说:“文化才是最后的胜利。我觉得浙江作为文化大省有基础,历代包括苏东坡、白居易都在这里。仅仅绍兴,就有鲁迅、蔡元培、秋瑾、陆游,这个文化不得了,文化质量是没有哪个市能比得了的。”同时又说:“文化同科学不一样,一个是科学强国,一个是文化强国,古人觉得文化强国更重于科学强国,科学容易打倒,文化是不容易打倒的。文化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出来的,像一棵树,只能慢慢成长,经过历史的积累之后才能开花结果。特别是文化质量上提高,我觉得是最要紧的。”

 

  正因为有了大文化的视野,以及对国家与民族的关切,使得吴老的艺术具有了时代的意义与中国的艺术高度。从国家文化眼光到艺术创作眼光,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与生命的关切,而且体现出作为一个画家的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

 

  五、一件有着特殊意义的礼品

 

  在捐赠仪式上,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向吴冠中赠送了一件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礼品——1936年吴冠中先生的新生入学登记表的复制品。而这份珍贵的入学登记表至今仍保存在浙江省档案馆。这是一份时搁半个多世纪的问候,这也是一份穿越历史的记忆。许院长说:“您的高风亮节,我们考虑了很久,怎么表示心意,想了很久。我们去省档案馆查了一下,查到了你当年在母校的一个入学登记表。现在我们把登记表复制了一件,给您留作纪念……谁也不能想到当时这么一个少年,多少年后会为中国艺术作出这么多的贡献。而且每次到这里来,都给我们很多的指导、很多的鼓励。”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