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历史·哀悼吴老……

重识历史·哀悼吴老……

重识历史·哀悼吴老……

时间:2010-07-22 14:37:55 来源:卓克艺术网

资讯 >重识历史·哀悼吴老……

吴冠中《长江万里图》拍出1578万捐清华
 
惊悉吴冠中先生仙逝噩耗,万分悲痛。。。。。。
吴冠中先生是我尊崇敬仰的前辈高人。。。。。。
翻出三段之前撰写的有关吴冠中先生小文,以示纪念、哀悼。。。。。。
 
一、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212618&do=blog&id=351031
 
今天刚看到前几天的“吴冠中2010新春访谈”∶没有殉道精神宁可改行,里面的几句话很有意思∶“目前的艺术界还存在一个问题,前一阵虽说是百花齐放,但实际上还是一花独放,以写实面貌为主。写实我不反对,但单重视写实,其他的绘画风格好像都成了旁门左道。有人主张艺术是多样的,心灵是丰富的,不光是描写写实的,这样的声音出来还是很好。美术百花园中,各种风格流派都要繁荣,一花独放,效果不好,最后‘近亲结婚’,把我们的文化越来越降低了。”我很有感触,确实如此!这种局面应该迅速改变,一味盲目、放纵歌颂政治主题;过分无情、无耻歪曲、丑化政治形象;无限扩大、揭露社会黑暗面、丑陋面,伤痕,伤疤的几个时期应该告一段落,我们应该抽离、超越于现实之上,以更加高远、高尚的志趣、情操,寻求、表达一些更加美好的意境、场景、情感、情绪,创造、营造一个更加良性、和谐的艺术环境、艺术氛围。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些朴素的道理、熟读的名言对于任何时期、任何事物、任何地点、任何人群都永远适用……我们铭记!
 
二、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212618&do=blog&id=323441
 
很意外、很有趣地被樱璇和天乙二位老师扯出、延伸另外一个话题∶
一下子我来了精神。
因为前几天我宴请了一个在深圳工作多年又返回北京的北京籍清华美院校友,他现在是专职画家。我刚落座就听到他说∶一、现代水墨没有前途;二、对现代艺术没有兴趣。再就知道他正在学习XXX大师的作品〔这位大师刚好是樱璇和天乙二位老师说到的属1900年后的大师〕,让我非常惊奇,为什么人们总是∶不是偏左就是偏右?咋就不能折衷折衷?!呵呵……
我的回答是∶现代水墨的探索才刚开始怎么就没前途了?你太恐怖了——学习XXX大师的作品;首先是我觉得XXX大师的作品不好,再就是整个中国美术史缺了这一代、这一批大师也问题不大。我敢这么说是有大把理由的∶第一、这批人传统的、古人的精粹的东西没有继承好,所谓自己的风格在今天看来又是如此地匠气、乏味,不能让我们有一点点的震撼和感动。第二、这些所谓的大师确实影响了一个时代,可是也同时让这一时代的千千万万的人深受其害,他们匠气十足的徒子徒孙们遍布中国的角角落落,还在继续衍生、蔓延……在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些大师是千古罪人。如果没有这一代所谓的大师的过渡,我看中国大地上的垃圾作品可能会少很多很多,大家设想一下如果直接学习董源、范宽将会如何?
在座的还有一位校友,立志要发展中国的漆画事业,让漆画走上一个新台阶,我给他的建议是不必盯住近几十年来的所谓的漆画大师,你应该直接从马王堆里的漆画中汲取养分,无论是艺术感觉、艺术内涵、艺术高度还是漆画工艺……
这样一理思路就可以回答樱璇和天乙二位老师的问题了,他们都说得没错,自1990年以后中国的艺术就停止了。确实如此。不但是建筑,还包括中国画。
李小山在1985年就高呼∶
“我们情愿承认古人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革新中国画的首要任务是改变我们对那套严格的形式规范的崇拜,从一套套的形式框框中突破出来。
纵观当代中国画坛,我们无法在众多的名家那里发现正在我们眼前悄悄地展开的艺术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说得真好!此呐喊2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效。支持!
 
今天无意中读了吴冠中先生的观点,它成为我以上言论的支持佐证。甚喜∶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159250&do=blog&id=279591
吴冠中:我为什么说“笔墨等于零”
 
   吴:对,正是这个意思。笔墨本来是手段,但是中国
  绘画界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用笔墨来衡量一切,笔
  墨成了品评一幅画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就说不过去了。因
  为每个时代、每个时期的笔墨标准不一样,怎么衡量?比
  如唐宋的笔墨就不同,到底哪个比哪个好呢?不好说。所
  以我说,笔墨要跟着时代走,时代的内涵变了,笔墨就要
  跟着变化,要根据不同情况,创造出新的笔墨,还有其他
  新的手段,为我服务。
  
  吴:那是我的学习心得。什么叫“有笔墨”,什么叫
  “没笔墨”,什么叫“笔墨功力”?吴昌硕和齐白石有笔
  墨吧,是著名的绘画大师,可他们也是摸索了一辈子,到
  晚年时形成了自己的笔墨风格。后人要学他们,难道也要
  花一辈子时间学?退一步说,即使学了一辈子,把精髓真
  学到手了,不也还是重复前人,没有自己的东西?那你能
  说你的笔墨超过吴昌硕和齐白石了?所以我说,不能光学
  古人技法,跟前人一辈子走的路都相同,这没有意义。
  
  吴:学表现。要学会怎样表现出自己的感情,不择手
  段,择一切手段,表达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思,产生出自己
  的风格,形成自己的风格。能把自己的感情很好地传达给
  别人,能打动人,就是成功了。在这过程中,笔墨是自然
  形成的,笔墨按题材分,应是感情产生笔墨,而不是用技
  法套感情。
  吴:作品的感情。不管是用什么手段表现的,只要传
  达出来了,就是好的。在我,语言、手段、工具,都不是
  主要的,我是看效果,看能不能感动人,震撼人。
  
  吴:素质,功力,题材,技法……要综合起来看。等
  于一部文学作品,仅仅说教不能感动人,最后要看总体效
  果。
  
  吴:除了笔墨,现在的新材料多了,比如泥土、丙稀
  等等,当然不一定新的就是好的,一切都还在摸索之中。
  工具不足道,我的意思是强调发展,要不断前进,不发展
  是保不住自己的。西方人觉得中国水墨画没有前途,就是
  因为我们陈陈相因,老是千篇一律的老套子。所以必须发
  展,必须革新,不然就是死路一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
  其实是想保住中国画的前途的。
 
三、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212618&do=blog&id=411129
“重识历史”——另类领悟鲁迅、吴冠中、陈丹青〔一〕
 
“说句实话,最近一两年比较喜欢三个人∶鲁迅、吴冠中、陈丹青。。。。”〔之前文章中语句〕
 
我相信我们会永远铭记这位艺术界刚正不阿、敢怒敢言的勇士、斗士。。。。。。
 
默哀。。。。。。
 
四、
附A∶


吴老师行前情系“光华路” 最近写给同学张小平。光华路是清华美院的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所在的街道名,是当年学生自办墙报的名称,是创新奋进精神的象征。
 
1980年4月14日苏州丝绸工学院吴冠中讲座
赵天新笔记

我们手艺人讲实践的甘苦,不是讲理论。我不代表中央工艺美院和其它单位。

一、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
不要分第一和第二,应讲两者的结合,政治是为人民服务,为政治服务不是唯一的,只要感情是高尚,范围应宽。
艺术主要是让人在娱乐中、消遣中、欣赏中受到教育,这是艺术的伟大之处。在娱乐中提高人民的情操。
在政治和任务的前提下,在具体的作品中,政治依靠艺术,艺术更重要。
要放,奖发明创造,要有创造性,中国性。“创作”就是要创作。

二、内容与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不都是这样,退一步的话,我只承认一半,因为有些如宣传画。
形式美有独立性,政治不应决定艺术形式。美术是个形式,文学不能决定美术。
实践中,一种美与内容分不开,另一种美的形式独立存在。形式不受内容的束缚。
自然创造玫瑰,艺术也能创造玫瑰。   
我们喜欢住好房子,画老房子。画风景爱画远景,近景不好处理。远景物象重叠,丰富。
形式是我们搞造型的人必须有的。很多地方,内容要服从形式。作者的情绪都在形式之中。同一对象因艺术形式的处理不同,内容也就不同了。内容与形式混在一起。形式本身有时就是内容。有了形式,内容可以填补进去。速写锻炼构图。形式的独立性很重要,内容与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抽象美
抽象是无形象的。美不美,是感情的。在探索时是完全科学的。
立体主义原意是块块主义。各种快、几何形的搭配。我们不要追求西方的抽象派,但要研究抽象美的科学。我们传统中没有这个词,但有抽象美存在,如书法、假山石、大理石纹样、窗花、建筑。
所谓“气韵生动”就是抽象。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抽象美。用科学的手段整理传统中的抽象美。
  
四、放与人民性
对西方现代艺术要很好地学习研究,放不是乱放。
学传统的人吸收西方的长处,学西画的吸收传统的。学习是手段,不是目的;模仿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模仿是为了形成自己的东西。标准是有没有感情、人民性的问题,要群众点头,专家鼓掌。一味标新立异,没有寿命。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手段可以随意,关键是感情,忠诚自己的感受,朴实的感情。
学“洋”是为了土,一定要土,土就是土地,就是母亲。西方最洋的没有我们最土的洋。
放要知道放的目的,要让人民能接受。
   
五、基本功
美的形式的基本功才是我们所必备的,仅仅再现自然是没有出路的。所以我们要创造艺术形象,满足并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
“栩栩如生”不是艺术的最高标准,艺术应该是“巧夺天工”,要“无中生有”。
主要寻找研究美的规律。
以后绘画与工艺美术没有区别。青年人要学得杂,什么都学。要重视培养慧眼,巧手也要,但更重要的是眼睛。慧眼就是审美。
研究艺术不能不研究人体美。
 
附B∶
 
吴冠中的十个“看不惯”
1、“美协”和“画院”
2、艺术家被“圈养”
3、自以为是的“画家”
4、没有作品的“硕士、博士”
5、艺术品价格的“步步高”
6、拍卖市场上的“心电图”
7、中国艺术的“高价低质”
8、“流氓美术家”
9、美术教育必画“石膏像”
10、徐悲鸿和“革命题材”
 
附C∶
 
走近画家 6分钟前∶
吴先生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腹背受敌,我自横站”,中国丹青之父。

 
吴冠中语录:
a、
1、教学评估检查是个劳民伤财的活动;2、美协和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3、艺术活动就跟妓院一样了;4、观念之争全是站在自己饭碗上;5、艺术家有国籍,作品无国籍;6、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7、青年艺术家没有殉道的精神,就改行;8、一个鲁迅抵二百个齐白石。
 
b、
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不可同日而语。                                                           

 
曾呼吁取消中国美协的画家吴冠中昨晚去世了,他中西画风兼容,线墨点染十分灵动飞舞;他留法而曾坎坷,特立独行而敢于坚持一己之见,喜欢他而哀悼他!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