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申遗与时代步伐——关于澳门回归十周年的文化思考

成功申遗与时代步伐——关于澳门回归十周年的文化思考

成功申遗与时代步伐——关于澳门回归十周年的文化思考

时间:2010-09-06 10:19:02 来源:卓克艺术网

资讯 >成功申遗与时代步伐——关于澳门回归十周年的文化思考

摘 要:人类文明史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世世代代人不懈的努力进取、繁衍生息。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摸索拼搏,包括对生存环境及对自身的了解、对外部世界的探寻尝试和接触交流。如今,人们在面对极具特色的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赞美感叹时会觉得一切都那么的自然,并理所当然的为之骄傲。作为底蕴十足的文化艺术之都,澳门的特色绝非十年、更不是一朝一夕打造得出来的。文化靠积淀,一代代的养护、传承下来。正因为此,才有了回归祖国之后的成功申遗,并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澳门特色;成功申遗;时代步伐

        20世纪末的1999年12月19至20日,2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及50支电视摄影队云集澳门。因为,午夜时分在此进行了一项令世界瞩目的盛举:随着葡萄牙国旗的降下和中国国旗的徐徐升起,澳门的政权正式移交予中国政府,结束了四百五十年葡国管治的半岛及离岛,从此开始书写全新的篇章。
        整整十年时间,根据1987年签署的中葡联合声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有其自身的体制,并由澳门永久性居民自行管理,其中某些公职由中国籍、葡籍或其他外籍人士担任;澳门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及生活方式50年不变;澳门特别行政区自行制订有关文化、教育、科技、财政预算及税收政策——回归祖国的澳门在各个方面都得以和谐稳定的发展。
        而在所有的发展当中,最最显著的莫过于文化。因为澳门是座文化之城,和早两年回归的购物天堂商业之城香港相比,这里更是底蕴十足的文化艺术之都。然而,澳门的文化特色绝非十年、更不是一朝一夕打造得出来的。文化靠积淀,一代代的养护、传承下来。

(一)

        16世纪中叶,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葡萄牙人从妈阁登陆开始,中国南部海疆这个本不知名的渔村便成为西方文化输入东方的重镇。据载1563年至1650年,就相继有来自葡萄牙、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波兰等国的数十位传教士,将西方的宗教、文化、艺术带到澳门,传进中国。在原有道教、佛教寺庙的半岛上建起一座座西式教堂。他们和当地居民相安共处,接触交融。由此,呈现出一派南欧风光的异国色彩:既能听到天主教堂钟声回响,也可瞥见佛道寺庙香烟缭绕;罗马风格的悦目建筑同华人聚居的砖瓦木屋形成鲜明的对比——两种异质文化的混杂显现便成了独一无二的澳门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澳门居住生活的不仅有葡萄牙人,还有西班牙人、意大利人、英国人、德国人、瑞士人、日本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人、柬埔寨人、越南人及非洲黑人,当然更多的是华人。在此,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混合也就形成了一块世界拼图,而这拼图的内核在于不同宗教信仰在澳门的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事实上,澳门社会从未因宗教原因出现过任何激烈冲突和动荡。
        多元文化共存作为澳门文化格局的结构特征,华人社群虽有一定程度的天主教化现象,但绝大部分保持了固有的儒家文化传统。汉语作为华人的母语,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商业活动,并得到澳门葡人的认同,土生家庭均为粤葡双语并用。而葡萄牙语作为澳门的官方语言,在政府公文、法律条文、宣传教育诸方面得以有效运用,也对了解西方世界产生相应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充分体现在澳门的建筑文化中:妈祖阁的古朴秀美、玲珑素雅,普济禅院的雕梁画柱、廊庑层叠,还有凼仔的菩提园、路环的谭公庙等等,都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葡萄牙的建筑文化在此也随着天主教堂的不断修建落成得以体现,南欧地中海式的西方建筑很快的遍及整个澳门半岛。
        旅居澳门的中国文化名人有《牡丹亭》、《紫萧记》、《南柯记》的作者汤显祖;
      《广东新语》、《翁山文外》、《翁山诗外》的作者屈大均;
      《咸陟堂文集》、《金刚直说》、《楞严直说》的作者成鹫;
      《林文忠公政史》、《林则徐集》的作者魏源:
      《澳门诗》的作者吴渔山等留下的华人文学精品;
        更有《盛世危言》的作者郑观应,撰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学术巨著,为后人获得启迪教益,意义深远。
        而葡国大诗人贾梅士,相传于1556—1558年间被葡萄牙国王放逐到东方,曾在澳门的白鸽巢岩洞中隐居,构思出不朽的长诗《葡国魂》,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精神产品之一。(注)
        还有以后来自英国的画家钱纳利、来自法国的画家博尔杰等等,都为这座城池的变化留下真实写照和痕迹。
        1578年,意大利籍耶稣会士范礼安在澳门巡视时认识到,要使天主教在中国传播,先决条件是要会读会写会说中国话,进而熟悉中国礼仪。他向耶稣会总会提出请求,继而传教士罗明坚被派遣来到澳门,掌握了汉语和社交礼仪才于1582年成功获准传教;同年,意籍耶稣会士利玛窦应范礼安之招来到澳门,“学华语,读华书”,很快具备了获准入内地传教的条件。1594年12月1日,圣保禄修院正式注册成立。修院开设的课程有汉语、拉丁语、修辞学、音乐、哲学、神学、数学、天文历学、物理学、医药学和东方礼仪等。就课程设置看,圣保禄修院不仅为中国及远东第一所西式大学,还在天主教东方扩张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扮演重要而独特的角色。作为培养双语人才的摇篮,圣保禄修院通过各种方式将西方的科技和文化带入东方,同时又将东方的文化传回西方,由此促成了具有近代意义的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运动。
        虽然,几经焚毁后圣保禄教堂及修院已不复存在,但幸存的面壁则作为这座文化艺术之都的象征永久屹立,证明着以澳门为桥梁而实现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积极又深远的影响。

(二)

        进入20世纪,中葡双方曾因澳门划界问题进行多次谈判,也曾涉及主权的回归。直至1974年,葡萄牙国内革命宣布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后,承认澳门不是殖民地,而是葡国管理的特殊地区,属中国领土。197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国正式建交;1985年葡国总统首次访华,中葡就澳门问题进行正式会谈;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于北京签署;1988年《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澳门开始进入过渡期。
        据相关资料显示,由澳门半岛、凼仔离岛、路环离岛合成的陆地总面积从1912年的12.69平方公里历经填海拓地至1994年已扩大为23.5平方公里。在过渡期中,利用有限的资源,澳门的特色及中西文化遗址受到重视和保护,而新的建设和开发也在不断进行。随着高度自治、本地化、延续性的逐步加强,报刊传媒、文艺社团、图书出版、教育机构等都积极配合对遗产的宣传保护。
        位于大炮台的澳门博物馆,陈列展示中西贸易和澳门有史以来的多种行业、风土民俗;妈阁庙对面的海事博物馆,集合林林种种的船只模型以及关于澳门数世纪以来航海业的文物和工艺品;位于旅游活动中心的赛车博物馆,设有的模拟器让游人感受东望洋跑道的刺激;毗邻的葡萄酒博物馆,敞开着酿酒艺术之门;还有位于镜湖医院附近的消防博物馆,展示陈列有史以来的消防器具;新口岸填海区回归前夕兴建的文化中心艺术博物馆和音乐厅,经常展示演出国内外的艺术经典……
        ——因为澳门本身就是一座罕见的人类学博物馆。
        当人们漫步澳门市中心的议事亭前地或由碎石路、巴洛克教堂、葡式堡垒到中式庙宇组成的特色环境,数以百计的古旧建筑物不单未因新建设而被清拆,反而经修葺为散发出昔日的光辉,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因独具远见的文物政策,澳门自1990年起,已动用了900万美元于文物建筑的修复工程上。其中包括14间中式庙宇、60幢私人物业、2间图书馆、多座教堂及其他建筑物。数幢古意盎然的旧建筑座落在广场四周,其中一幢是澳门旅游司的办公室;另一端则是投资130万美元重修的玫瑰堂。
        根据法例,澳门的建筑文物可分为四大类:纪念碑 54处、突出建筑物 44幢、建筑群 11处、遗址 21处。——澳门政府文化司属下的文化财产厅负责市内文物的复修工作。“议事亭前地是重要的第一步,它清楚地向市民说明这项工作的价值所在。最初,有市民不满该区被列为行人专用区,然而,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当市民领略到在广场上漫步、流连两旁商店的乐趣后,投诉亦停止了。”
        值得一提的是,不断有象征中葡友谊的纪念碑、新景观落成,如西湾的融和门、新口岸海边的观音莲花苑等等,均由葡国总统、澳门总督莅临剪彩。将此地作为献给未来的瑰宝,从容的道别。

(三)

        回归祖国后的十年里,澳门市政建设成绩斐然:
        南湾湖工程的两个人工湖、公共设施及私人商住楼、酒店商场等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可供45,000人居住。工程区包括核心部分耗资700万美元的新法院大楼、造价1,400万美元的立法会大楼相继落成;
        高338米的南湾观光塔耗资1.12亿美元,是世界第八高的同类建筑物。该塔由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兴建,现用作旅游及通讯功能,澳门电讯最大容量超过195,000条;
        莲花大桥(凼仔至珠海)工程连接路凼填海区和珠海横琴岛,并与通往广州的新高速公路网接驳,也成为澳门的又一新景观;
        路凼新城区填海工程,新城区位于凼仔与路环之间的填海地,现为商住楼、酒店商场、旅游娱乐设施所在地,可容纳225,000人居住;
        还有新落成的高层建筑,如拥有600间客房35层楼高的五星级美高梅金殿酒店、430间豪华套房的七星级新葡京酒店、路凼之间的威尼斯人酒店等等;
        ……
        在文化艺术交流方面,由澳门文化中心艺术博物馆、教科文中心、旅游活动中心等处主办国际国内高水准的艺术经典展示:

      《尼斯新潮》法国当代艺术展 2000-7;
      《海国波澜》清代宫廷传教士画师绘画流派精品展 2001-12;
      《怀抱古今》乾隆皇帝文化生活艺术展 2002-12;
      《妙谛心传》故宫珍藏藏传佛教文物展 2003-12;
      《大象无形》朱德群绘画展 2004-2;
      《印象法国》雷诺瓦、吉诺艺术作品展 2004-2;
      《万象乾坤》杨善琛近作书画展 2004-5;
      《至人无法》故宫上博珍藏八大石涛书画精品展 2004-9;
      《蔚蓝海岸》法国南部风情海报展  2005-4;
      《蓝色幻想》米罗、毕加索艺术作品展 2005-4;
      《澳门新潮》当代艺术展 2005-9;
      《钢铁文明》东亚古兵器大展 2006-5;
      《迎新接福.一纸万象》杨柳青年画展 2007-3
      《天下家国》以物见史—故宫专题文物特展 2007-12;
      《超以象外》中国抽象绘画作品展 2008-1;
      《罗浮旧梦》艺博馆馆藏苏六朋绘画展 2009-4;
      《石湾陶瓷展》2009-4
      《十九世纪澳门历史绘画展》 2009-6;
        ……
        然而,十年来最最重大的文化盛事是:成功申遗。

(四)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8年,全球首批12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布;
       1985年,中国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两年后中国的长城、故宫、泰山等开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的25处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1,妈阁庙、2,港务局大楼、3,阿婆井前地、4,郑家大屋、
       5,圣老楞佐教堂、6,圣若瑟修院及会堂、7,岗顶前地、8,岗顶剧院、
       9,何东图书馆大楼、10,圣奥古斯定教堂、11,民政总署大楼、
      12,议事亭前地、13,三街会馆(关帝庙)、14,仁慈堂大楼、
      15,大堂(主教座堂)、16,卢家大屋、17,玫瑰堂、18,大三巴牌坊、
      19,哪吒庙、20,旧城墙遗址、21,大炮台、22,圣安多尼教堂、
      23,东方基金会会址、24,基督教坟场、25,东望洋炮台(教堂及灯塔)

        按照世界文化遗产评审标准,以上的25处正好符合其中的:
        体现某一时段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人类价值及其表现手法在建筑学或技术领域,在不朽的艺术创造、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等方面发展进程中的相互交流与影响价值的重要交替;
        包含对一种文化传统或依然存在或已经消失的文明的独一无二或至少是不可多得的证明;
        是标示人类历史某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的某类建筑物,或建筑群体,或技术组合,或景观的杰出例证;
        是代表某种文化(或几种文化)的传统人类居住区或土地利用的杰出例证,当它在不可逆转的变迁影响下变得及其脆弱时,尤其重要;
        ——以上各项中任何一项的具备就都有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澳门同时兼备。因为这不是一个单例的某处,而是一个群落、一片组合、是以东西方文明交融对话的整体。
        于是,2005年7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于南非德班审议,因“中国澳门历史城区”的申报而创下了10分钟就成功批准的空前纪录。——也由此使中国拥有世界遗产数名列全球第三。

(五)

        人类文明史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世世代代人不懈的努力进取,繁衍生息。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摸索拼搏,包括对生存环境及对自身的了解、对外部世界的探寻尝试和接触交流。如今,人们在面对极具特色的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赞美感叹时会觉得一切都那么自然,并理所当然的为之骄傲。
        毫无疑问的是,成为现实的一切不存在假如。
        作为回顾,我们可以客观而清醒的认识澳门发展变化的四百五十年历程:

        1553年葡萄牙人的上岸使之不同于一万多公里中国海疆的任何一座渔村,进而开始长达450年的东西方文化交融;
        1887年草拟《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澳门界址尚未划定;
        1974年葡萄牙国内革命宣布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后,承认澳门不是殖民地,而是葡国管理的特殊地区,属中国领土;
        197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国正式建交;1985年葡国总统首次访华,中葡就澳门问题进行正式会谈;
        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于北京签署;1988年1月15日《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标志着澳门开始进入过渡期;
        1999年12月20日澳门主权回归中国。
        ……
        在此,不难看出时代步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20世纪70年代因中国当时的国情国力所致,没有收回澳门,事实上也避免了一场国内的动乱与浩劫;
        直至中葡正式建交后的80年代,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上就澳门问题进行正式会谈,签署联合声明并达成协议;
        从1988至1999年,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的过渡期内共同努力,对东西方文明在此所留下的一切进行发掘和保护;
        回归后的十年对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也为成功申遗做了很好的铺垫。

结  语

       “战争使人民疏离,教育使人民团结。”
        日本学者、国际创价学会(SGI)会长池田大作如是说,“人们发现澳门从来就是一个各种思想相互宽容的社会,在澳门,葡萄牙人文主义和中国的宇宙观和谐相处。中西文化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澳门这种开放而兼收并蓄的精神给予各国的不同增添了光彩。”
        诚如澳门《文化杂志》总编、葡籍学者官龙耀所言:“澳门是一部属于全世界的教科书,是人类大同提前实现的一个象征,所有的差异都在这里和谐的融为一体。澳门是一颗由中华民族和葡萄牙民族用智慧和勇气凝孕出来的明珠宝贝。”
        中葡之间没有在澳门选择排斥和战争,所以才有成功申遗的今天。因为“文化的核心本来就是最有普遍性的、人的生命脉博的跳动。”而“文化遗产是自身的生命脉博的跳动”——高新科技的发展令地球变为村落,世界的未来不再封闭和保守,跟上时代的步伐将预示着更加和谐美好的明天。

                                 2009-7-27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本文中的葡、英、法、意等国人名均以中文音译。

参考文献:

        陈继春 著 《澳门与西画东渐》 澳门成教学刊出版 1996年11月 澳门
        官龙耀 主编 《澳门四百年城市建筑遗产特辑》 澳门文化司署出版
        1998年夏季《文化杂志》中文版第35期 澳门
        陈炜恒 著 《源远流长.文化瑰宝—谈澳门庙宇体系》澳门杂志 第九期
       澳门新闻司出版 1998年12月 澳门
       周彦文等 编 《澳门老照片》 广州出版社 1998年12月 第1版 广州
       蒋健成 主编 《澳门》 珠海出版社 1999年1月 第1版 珠海
       王文达 著 《澳门掌故》 澳门教育出版社 1999年10月 第1版 澳门
       刘 源 主编 《澳门写真》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 第1版 沈阳
       赵鑫珊 著 《澳门新魂》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年6月第1版 天津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