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清道心

林泉清道心

林泉清道心

时间:2010-09-09 17:55:51 来源:

>林泉清道心

周睿(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在多次的画展中,每每看到大庆的山水画时,都有一种清逸之光从画的深处散发出来透达我的内心,有一股幽远静谧之气将我凝定在画前驻足不前,唤起我对唐代大历诗人刘长卿、韦应物等人诗作的怀想,他们诗中常有的意象,古渡寒烟,空洲远树,白云静渚,幽人翠微,在大庆的山水画中历历呈现,大历诗风所特有的清幽静远,也被微妙空灵地散发出来。优秀的艺术往往能跨越古今,跨越学科,在心灵感动的刹那间对接、圆融。

  “清”境是中晚唐诗歌的美学精神,康熙诗人焦袁熹曾说:“清者,研炼之极,……故有句云新诗应渐清,言工深乃至也。”大庆山水画的“清”也是二十多年研炼绘画语言,工深所致的审美境界。这种“清”的功夫,不仅是对自然造化的熟悉明了,更是对造型的熟练把握,对笔墨语言的精攻不懈和时时领悟。

  在大庆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每一处笔墨精当的处理,哪怕是破墨或随意皴擦,都能感到他高度的理性控制和丰富的用墨经验。这种静定之气,使他即便驾驭巨幅的山水作品,也从容裕如,雄浑而不失细腻清秀,既可远观感其气势之壮,又可细察味其笔墨之精。

  王弼在注《老子》“清静为天下正”时曾写道:“静则全物之真,躁则犯物之性。故惟清静,乃得如上诸大也。”所谓诸大,是指大成、大盈、大直、大巧等,它们都是“道”的性相,“清静”是得“道”的前提,惟其清静,才能凝神静虑,专精于一,全物之真。萧华荣先生曾引《山海经•西山经》“丹木五岁,五色乃清”注曰“言光鲜也”,又引《文心雕龙•体性》评陆云“布彩鲜净”,说明“清”的基本内涵在于光明鲜净。然而造化的光鲜还需智慧的朗照和精妙的表现,所以说到底,“清”是古贤对人的智慧性的形象表达。魏晋品藻之风,就常以“清”品评名士的才思和风度,佛教也常以清潭、明镜譬喻人的智慧颖敏。因为清,人心才具有光明性、澄澈力,才能照彻自我,照彻宇宙,明晰地呈现造化和心灵的鲜活生机。

  大庆不仅仅有清静之智慧,更有清新之创意。他的写生积累十分丰富,所以时能跳脱传统山水的固有程式,出现生新的构图和造型;有的作品象《水木年华》,运用了装饰艺术的手法,让古典山水呈现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而《寂寂我心》、《曦林孤舟》等,则融汇了西方绘画的语言,表达了一种现代人的精神意蕴,在清冷墨离中,不是古人的“志懔懔而怀霜”,而是现代人微带压抑的苦闷、孤独与迷离。

  清新不碍古雅,清初诗人李因笃在《曹季子苏亭集序》中有诗论可通画学:“少陵云更得清新否,又清新庾开府、清词丽句必为邻,是清尤称要。然未有不古而清者,欲诗之古,舍汉魏盛唐何遵焉?古则清,清则雅矣。”大庆临摹古画多年,学兼中国画论,旁泽古典音乐,文人审美生活的清雅之气,自然沁其心脾。《四季》、《禅意》、《顿悟》等小景山水,如烟如黛的山色岩扉,栉风沐雪的深林幽栖,清旷皎洁的月华孤亭,无不散发着袅袅思古幽情。

  然古雅之中,“清”的境界又有多层,诗学曾有精湛的解析:“古今言诗者,曰清奇,曰清雄,曰清警,曰清丽,曰清腴,等而上之曰清厚,等而下之曰清浅,厚固清之极致,而浅亦清之见端也,要不离清以为功。”清而厚,是清之最高境界,所以沈德潜曾评钱起诗曰:“仲文五古仿佛右丞,而清秀弥甚。然右丞所以高出者,能冲和,能浑厚也。”另有诗论家进一步解析道:“诗之境象无穷,而其功候有八,不容躐等以进。八者:由清而赡而沈而亮而超而肆而敛而淡也。至于淡,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仍似初境之清,而精深华妙。”清而淡,似乎是清的回归,但此时的清,精深华妙,淡不可收,臻于至境。

        大庆的画艺正走在通往清而厚、清而淡的林泉之道上,青年才俊的清雄清丽清奇,随着智慧的历练和学养的浸润,也许有一天,会不知其然地氤氲出人生的不惑与澄明之“道”的淡泊醇厚。
 
 
2008年3月

 


         寂寂我心西风冷,满山迷离似雪,正青袖悲歌未澈,回头万里,故人长绝。霜笔还知如许恨,不啼清泪长啼血,谁能共我,长醉明月!

宇宙的寂寂

       其实这副画的寂寂我心不是相对于自我和故人知己的,而是绝对的那个自我本体,天人合一的大我。是独参天地的智慧本体。

       就像张孝祥的一首词: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鬓萧疏襟袖冷,稳泛沧冥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