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刚刚送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大型展览,昨天又迎来了大型音乐剧《小平,您好》。而在深南大道与红岭路的交叉路口上,一幅《小平同志在深圳》的巨幅画,早已成为深圳的著名“地标”。这里长期以来一直是深圳人民和外地游客缅怀小平同志的重要场所,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2006年9月的这一天,深圳人正加紧对位于深圳市主干道深南大道旁的邓小平画像进行更新——从1992年手工绘制到电脑喷绘,这幅小平画像,历经了四次版本的变迁。
第一版:罗湖餐厅里诞生的创意
1992春天,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特区,并发表了重要谈话,一时间,“东方风来满眼春”,南海涌起改革潮。深圳人也被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深深鼓舞。
一个春雨绵绵的夜晚,市委宣传部的几位同志与深圳美术广告公司的负责人在罗湖桂园路的一间餐厅内,议论起小平同志谈话的话题,大家越聊越激动,突然有人提议:“我们应在深圳市中心地带,竖起一块他老人家视察深圳的巨幅宣传画。”话音刚落,大家一致赞同。想法迅速形成了文字,并迅速呈报了市委。市委领导马上就有了回音:好。
画作源起的另一种说法是:当时,深圳美术广告公司担负着深圳街头每年10幅宣传画的创作任务。1992年5月23日,深圳美术馆举办的美展中一幅反映小平同志的年画启发了时任深圳美术广告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正前。张正前和当时的总经理黄斌一道向深圳市委宣传部汇报此事,没想到宣传部的同志也在考虑这件事。大家不谋而合。
大家一致认为,画像应该竖立在深圳最显眼、最中心、交通最方便的地方。经过认真选址,深南大道与红岭路的交汇处被确定为最适合的地方。画作小样出来后,经深圳市委多次提点修改,几易其稿,深圳市美术广告公司派出最具实力的美工汪继斌、陈炳林等人,在深圳大剧院的地下停车场开始绘制。300多平方米的宣传画,一个手指便有一人多高。由于整幅画完全靠手工绘制,最终于1992年6月28日发表在深南路上——这是当时全国很罕见的大型巨幅伟人宣传画,画像竖起来立即引起轰动。“全世界恐怕没有第二幅街头宣传画会受到如此的关注。”陈炳林说。
在这幅小平画像第一版的画面上,身着浅啡色夹克衫的小平同志目光睿智,神采奕奕,他右手伸向前方,尽显伟人指点江山的雄姿。眼前是深圳市的高楼群,“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身后是云蒸霞蔚的朝晖,代表冉冉升起的新生事物。上面还写着小平的讲话。
曾参与第一版小平画像创作的陈炳林老人,如今已年近七旬,退休回到宝安观澜老家。2008年,他捐出私藏已久的小平画像第一版印刷品、第二版手稿给深圳博物馆。陈炳林说,1993年,公司将第一版手稿交给岭南出版社印了5万份,也因此遗失了那份手稿,让他至今仍觉遗憾。陈炳林还曾设计了一张有邓小平画像的日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印刷出版,上面就是第一版的邓小平画像图。“出版社社长将其中的10张画送给了邓小平的女儿邓楠。当邓楠将画交给父亲时,小平看后点了点头,很高兴。”陈炳林说。
第二版:小平换上中山装
1994年5月,深圳市考虑到第一幅宣传画已竖放了整整两年,遂换了第二版。深圳市美术广告公司继续接受了这一创作任务,并被要求在第一幅基础上升华提高,上面的字改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第二版画面上,小平同志身着浅灰色中山装,慈祥、端庄地凝视前方,选取的原型是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时在仙湖植物园的一张照片,底下是深圳的景色和逶迤起伏的青山长城。画作旨在体现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闪亮在祖国大地上,同时,也体现总设计师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同年,脍炙人口的《春天的故事》拍摄MV时,专程到宣传画前录制、高歌。这一次,陈炳林细心保留了一份上面还溅着蓝色墨点的手稿。因为当时还没有现在的喷绘技术,他和同事每年还都要对画像进行两次添色。
1994年夏,深圳遇到了多年未遇的狂风暴雨,深圳市内多处广告牌被掀翻,可这幅300平方米的巨幅宣传画完整无损,在老百姓中传为佳话。陈炳林透露了其中的秘密:“那是因为我们在台风前取下了一些铁板。”原来,宣传版上有很多可以拆卸的小铁板,为了让铁板“透风”,台风来之前他们连夜拆下了小铁板,台风过后他们在凌晨五六点又装了回去,为此,他们在旁边一栋楼的楼梯间里守候了一夜。
第三版:电脑合成创作画作
1996年国庆前夕,第三幅小平画像的创作,比之前的创作更为曲折。
此前两幅小平同志宣传画的社会反响都很好,但从宣传画严谨的角度来看,还算不上尽善尽美,毕竟在表现手法和放大绘制上有不足之处,这是人工绘制的弱点。深圳市委宣传部一直在寻找克服这一弱点的方法。
1996年,绘制第一、第二幅邓小平画像的深圳美术广告公司接到一份小平同志宣传画第三次改进的竞标通知书。公司接受了投标的挑战。“绘制部的陈炳林、业务部的陈劲峰投入创作。”时任美术广告公司设计部长的汪继斌说。深圳市委宣传部的领导来看了两次,还是不够满意。作品缺乏突破,成了当时所有创作人员的心病,陈劲峰和梁崇伦提出了一个设想:用电脑合成创作这幅宣传画。
陈劲峰在一本画册上找出了邓小平的头像,又从邓小平1992年时的照片中剪下他所穿的衣服,让精通电脑设计的女儿用电脑将二者合成在一起。小平身后的深圳市的市景,也是陈劲峰用了十几张照片合成的。因为这些照片的光线、来光方向都必须统一,视点也必须一致,所以这些照片都是陈劲峰在下午拍摄的,而且拍摄点都在15层楼以上,仅仅拍照,就花了他近一个月的时间。
那时,汪继斌等美术设计者还是电脑盲,要按照设计意图合成收集好的素材,需赶紧找到一位熟练的电脑师。“润江大图”的老总非常支持这一创作题材,派电脑师熊小维专门为小平同志宣传画合成。画面的喷绘由市新锐进美术广告公司负责。
1996年国庆前夕,第三幅小平同志宣传画诞生了,该宣传画高10米,宽30米,整个画面采用现代化的电脑喷绘,宣传画底座安装了18盏进口射灯,底座用大理石砌成,画像前还辟出2000多平方米的小广场,方便市民参观和拍照留念。铺上优质草皮,用数千盆鲜花点缀,成为“深圳一景”。
画面上:蓝天白云下,小平同志将他高瞻远瞩、和蔼亲切的目光投向深圳现代化的建筑群,他身边是青草绿树和鲜艳的杜鹃花,画面上方写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14个红色大字,象征着深圳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开拓创新,进行二次创业的决心。
这幅电脑喷绘画,还一举结束了深圳市此前电脑喷绘画要到境外制作的历史。
第四版:可以抗击12级台风
2004年,第四版画像是在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完成的。8月15日晚10时许,一幅崭新的小平画像展现在市民眼前。为了给游人拍照创造更好的效果,小平画像在第四次更新时,整体往后移了35米。
新画像具体执笔者是旅美艺术家、深圳大学客座教授张树国,巨幅画像要表现的是“慈祥、可爱的老人看着深圳的发展”。不久,巨幅画像的大样出来了,伟人的头像没变,那句经典名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也没变。
和第三个版本相比,全新巨幅小平画像尺寸比前三个版本略大。伟人头像后的背景是深圳新市容,出现了新建成的深圳市民中心、音乐厅等建筑,并且出现大海和红树林,云彩的形状更有放射性,天空的颜色由湖蓝变为钛青蓝,深圳的环境“天更蓝、水更清”。
新的《小平同志在深圳》宣传画采用的是较为现代的镀锌钢管结构,钢架层十分牢固,可以抗击12级台风。宣传画背面还悬挂着一段约180平方米电脑喷绘的文字画布,客观记录了小平同志有关深圳的重要谈话。
同日,投资573万元的小平画像广场改造工程竣工通过验收。此次改造,除了增加绿化区域外,画像广场增加不少设施,有单独的献花台、11座波浪形景墙等等新设施,此外还有两条新修的小路直通向荔枝公园。由于原广场太小,且离主干道过近,使整个广场缺乏纵深感。为此,深圳决定对其整体改造——小平画像前建成了一个开阔而漂亮的市民休闲广场。随着工程竣工,小平画像与荔枝公园融为一体,市民与游客将能更好地瞻仰悼念小平同志。
“小平画像早已不再是一幅宣传画,画像的存在已经远远超越了本身所承载的内容,画像上变化的是特区不断增加的建筑群,不变的是小平同志坚定的目光。小平画像已成为鞭策深圳继续进取的动力。”陈炳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