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山中 心在山外——马志刚的山水画

身在山中 心在山外——马志刚的山水画

身在山中 心在山外——马志刚的山水画

时间:2010-09-30 14:49:48 来源:

>身在山中 心在山外——马志刚的山水画

徐恩存
        在中国艺术中,山水画向以抒写胸襟、情怀见长,因此自古便有“写我胸中丘壑”之说,这是因为山水画的水墨表现特性与点、线、面技法都关系着画家的性情、修养,故山水画又必然是画家心灵的写照与精神的折射。
         马志刚的山水画,体现的便是身在山中、心在山外的特点。
         画家的情思无一例外的融入笔墨之间、融入意象符号之间、融入虚实浓淡之间,因此,在画面中画家“自我”情思处处可见,又处处若隐若显;在这里,我们看到画家的作品漾溢着一股“人”的气息,而不是远离现实的地老天荒;漾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而不是“当下”时尚中的浮躁喧嚣;漾溢着一股自然的气息,而不是刻意的雕琢与矫饰……;这样必然使作品中蕴含着一种启示——在自然的规律中,人与自然相合,物我两忘,乃至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所谓“意在笔先”,无非是说,下笔之前先有立意、先有情思;据此,决定章法、构图、笔墨方式、形式意味,马志刚的作品体现的正是这一特点。
         解读作品,我们看到,马志刚作品的从容自然与山林气息,以及身在山中、心在山外等都缘于他的主观营造。在《秋山烟云》、《秋岳云林》、《净云高秋》、《暮秋图》、《高山流泉》以及《幽居图》、《野云飞秋》、《清江烟云》、《对酒当歌》中,我们都看到,画家源于宋画以来的严谨法渡和巨幛式山水的影响,以及近代大家黄宾虹山水画积墨、积点的启示;因此,马志刚的山水画体现为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艺术特点。
 显然,在作品的整体结构上,宋人山水的阳刚、雄健与浑厚的“北宋”画风极大的影响着马志刚。他的山水画在结构上,多用高远、深远之法,偶加平远法,用以营造重峦迭嶂、山势巍峨的气势;实处极其密、繁、厚、重,虚处在氤氲、幻化中或留白、或以线勾勒出行云流水般的烟云雾霭,使虚实互动、干湿映照、浓淡对比,以产生生生不息地运动感,给人郁勃葱笼与活力四溢的感觉。
         当然,马志刚的山水画,不是对自然的逼真再现,而是出于生命感悟的内心感觉的把握,所以说,马志刚笔下的山水,不是自然物象的复制,而是心象的创造,这就使得作品在整体上传达的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一种生命体验的情感抒写,一种对大自然由衷的眷恋心绪的表达。
         无疑,在马志刚的笔下,作为山水的大自然是与人的心灵相通的,因而也是和谐同一的;画面中的一山一石、一树一木、一笔一墨,也必然是画家情感的流露,它们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与技法的表现,而是画家的生命深层对自然的共鸣和唤起的表现。
         马志刚的山水画,在厚重处不失空灵,在密实处不失疏淡,在刚健处不失飘逸,而且以“心象”表现为主的山水符号,又体现为一种抽象的意味,在似与不似之间让人领略到一种浑然的生命气息和无限苍茫的境界。
 苦心人、天不负。艺术成就的取得;与画家的付出是成正比的,唯有辛奋的耕耘者,才能在脚下的沃土中收获丰硕的果实。
         马志刚多年来,潜心于山水画创作,呕心沥血地在山水主题中苦苦的求解与诠释着,力求在山水画的形式意味中言说自我的心声;严格的说,山水画创作在马志刚那里是一种“自我表现”,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心灵折射,因此,画如其人——平实、单纯、朴素、感人。
         我们愿意这样认为,对于马志刚来说,已经取得的成绩,将成为他迈向新高度的起点,并以此为契机,向艺术的纯粹性、精神性与本体性逼近,进入一个更为自由的王国,为我们奉献出令人感动的新作。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