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今天全民旅游的热潮不同,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社会里,许多人一生的活动范围也不过是住家周边几十公里的范围,往来于漫长的旅行线路之上的,一是商人,二是使节,三则是包括僧人在内的宗教人士。他们的旅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互动,思想的交汇和知识的传播。广东则是这种古代旅行最重要的“大码头”之一。
广州城西,全国最大规模的玉器批发市场中,隐藏着一座香火鼎盛的寺院——华林寺。它是广州“五大丛林”之一,是禅宗初祖达摩于广州登陆后,最早结庐修行的所在。名寺名僧,见证的是历史上中国与世界绵延不断的文化交流史的一个侧面。
法显的航程证明东晋时
广州已是海上丝路的起点
达摩是沿着现代所称的“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广州,继而北上的。早在汉代,广东的海上丝绸之路便已经得到开辟。东汉后期,天竺国的使者曾经从海道来中国,岭南也成为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最早的线路之一。根据可知的史料记载,从东吴时期起,就不断有西域僧人到广州、宝安、曲江等地译经、建寺、传教,或者以此为中转站,继续北上。
黄启臣主编的《海上丝绸之路史》中记载,西晋时天竺僧人耆域和伽摩罗先后乘商船到广州传教,并在广州建造了三归寺和王仁寺,它们同属外来僧人在广州建造的最早期寺院之列。东晋时罽宾僧人昙摩耶舍乘商船来广州,在时称制止寺的东吴著名经学家虞翻的旧宅内兴建了一座大雄宝殿,并改寺名为“王园寺”,即为今天光孝寺的前身。他在此讲经授徒,成为海上丝路传播佛教文化的先驱。
除了外来的僧人,中国的高僧法显也在东晋时期泛海天竺,而循海道回国时,便取道广州。这位以《佛国记》知名,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与玄奘齐名的伟大旅行家和翻译家334年生于山西,少时战乱频繁,成为促使他于399年展开佛国之行的动因之一。公元409年,经过在西域和天竺的数年取经后,他取道多摩梨帝国(今印度加尔各答西南)回国,并循海道经广州而返长安。
根据专家的研究,法显的航行可以证明在当时广州已经正式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此之前的《汉书》等著作中,谈及海上丝路的重要港口,记载只有徐闻、合浦、日南等,而广州虽然“亦一都会”,但个性还不太突出。但在《法显传》中,广州已经成为商人们航行的经常性终点和起航点,广州外贸中心城市的地位自此确立。由法显的记载可以推断,从天竺到广州的航程约需150天,以当时而言算是相当便捷,航行在这条航线上的船舶体形也很大,商人们对沿线海况相当熟悉,因此不难想象东晋时期广州海贸的繁荣景象。
义净经广州的西行印度记
比马可·波罗早了500年
由海路西行取经往返经过广州的名僧,不能不提唐代的义净。他是山东人,公元671年,36岁的他由长安出发,准备经广州,乘波斯商船前往印度。本来准备与他同往的还有数十位僧友,但面对茫茫大海,很多人在准备登船时打了退堂鼓。只有义净不改初衷,奋勇西行。
几经中转和沿途停留,8个月后,义净抵达了印度东部港口耿摩立底,从此展开长达21年,游历30余国的漂泊生涯。公元692年他离开印度,再度经广州回国。他在东归途中撰写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两部著作。前者记录了西行印度所经路线、时间及地理风情,比马可·波罗的类似记载要早500年,为研究古代南海、印度洋的海洋交通和印度、东南亚诸国历史地理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早在19世纪末,就有学者将之分别译为日文和法文;后者共为西行求法的61位高僧立传,并记述了印度密教的起源和流行的情况,是研究中外交通史、文化史的重要资料。
中国古代四大佛教译经家——法显、玄奘、慧超和义净——都曾经到过印度,其中唯有义净完成了从广州到印度的海上往返航程。
鉴真第五次东渡
寄寓广东两年多
生于扬州的唐代高僧鉴真是中日交流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前后十余年执著东渡日本的坚毅历来为人称颂。其中第五次东渡历时最长,曲折最多,航程最反复,期间在广东寄寓两年多。
鉴真时期的日本,正进入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奈良时期,掀起大量吸收唐文化的热潮。鉴真东渡之前,日本已经有9批遣唐使来朝。在遣唐日僧荣睿、普照等人的盛情邀请下,鉴真决定东渡传法。从公元742年到752年,经6次东渡日本,终告成功。
天宝七年(748年)六月二十七日,鉴真带僧众、水手等30人在扬州出发。出长江后遇大风,船失去了控制。在海上一连漂了14天之后方告靠岸,但并非鉴真要去的日本,而是漂到了海南岛的振州。在这里他们受到了当地官民的热烈欢迎,留居一年有余,修寺造佛,登坛授戒。之后鉴真决定重返扬州,行至端州(今广东高要)时,荣睿积劳病重去世,葬于今天的肇庆鼎湖山中。到了韶州(今曲江)时,普照又离鉴真北去。各种打击加之旅途的艰辛,使鉴真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终致失明。至吉州(今江西吉安)时,鉴真最得力的弟子、最先表态支持东渡的祥彦又因病去世。但这一切都更加坚定了鉴真的决心。
公元752年,鉴真展开了第六次东渡,并于次年十二月二十日登上日本九州南部的秋目浦,次年抵达难波(今大阪),受到日本朝野、僧俗和在日中国僧侣的盛大欢迎。他不仅亲自设计和主持建造了被视为日本国宝的唐招提寺,更为圣武、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谦之下皇族和僧侣约500人授戒。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