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图画 落笔成韵(邵 彦)

天开图画 落笔成韵(邵 彦)

天开图画 落笔成韵(邵 彦)

时间:2011-05-13 10:49:26 来源:

评论 >天开图画 落笔成韵(邵 彦)

杜璞的苏州园林系列

 
 
观赏杜璞的近作"苏州园林系列",首先感受到的还是他一贯的浓烈色彩,狂放笔触.大量飞舞的线条和江南园林特有的高高翘起的飞檐轮廓,蜿蜒铺陈的游廊,一起构成了强烈的动感,连粗大的树干也被表现成线条的效果.
苏州园林曾是旧时文人士大夫,富商巨贾的日常居所,但在现代文化语汇中往往被描述成宁静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城市山林(其实主要原因是它们都便成早七点开门,晚六点关门的公园,园内除了一间值班室,没有人做饭睡觉).杜璞却另辟蹊径,画出了一片活跃生动,仍然具有强烈的内在生命力的园林.其实,园林本来不就是一个让人轻松的地方吗?
杜璞的画风经常让我想起傅抱石的一方印章“往往醉后”。其实杜璞并不好酒,他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在艺术家中属于比较理性的类型。其实细看他的画,狂而不乱,意匠经营似于不经意之间,就能感受到他作画时的状态既是激情投入又不失理性的。
杜璞在南京艺术学院读研究生时师从沈行工教授。从林风眠到苏天赐,再到沈行工,到杜璞,他们走的一条路与其说是油画民族化,勿宁说是用油画媒介来画中国画,表达的完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审美感受和文化自豪感。有些画家是在用彩墨和宣纸媒介画西洋画,自然不愿意受线条,笔墨一类教条束缚。但在杜璞的画中对线条的提炼和强调成为画家自觉的追求,这在“苏州园林系列”是尤其突出。杜璞对中国文化的自觉意识还体会在他的题材选择上。近年他致力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系列”并成为2004年在苏州举行的联合国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唯一特展油画家。他笔下表现过故宫的堂皇,天坛的庄严,也表现过宏村的恬静,西湖的灵秀,最后,他把题材集中与苏州园林。
杜璞生长在江苏镇江,求学在南京,近年移居苏州。长江山角州地区是江南园林荟萃之地,那些飞檐翘角,花窗回廊,树声竹影,苔石板桥,都是他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图景。从园林建筑到画面表现的过程中,他的日常图像记忆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许多中国画家一样,他对写生倾注了很多热情。西方印象派的外光写生传统和中国山水画的师法自然传统就这样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使他笔下选取的园林一角往往能鲜活而凝炼,细腻而概括,色彩鲜亮而统一。即便采取了平面画,图案画的现代艺术风格,在一些取景较大的画面(如《留园春》,《狮子林*夏日》,《捞树叶》)中,仍能感受到景深效果,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写生。
杜璞对古典江南园林的熟悉是通过游览而非隐居其中,所以他的立场和昔日的园林主人,传统文人士大夫肯定有所不同。画中时时出现的游人往往衣着鲜艳,调节着画面色彩,也为古老的建筑环境带来缕缕生气。《捞树叶》一画记录了园林工人维护环境的劳作,这里的劳动者既不是中国画里符号化的渔樵耕读,也不是新中国艺术中被歌颂的国家主人,他(或她)只是那么自然地做着在这个环境里应该做的事,与环境是那么协调,几乎成为环境中最为自然的一部分,以致于不需要细致地刻划,只用画秋叶一般的粗大笔触,寥寥数笔,就使这个人物令人印象深刻。
一年多以前杜璞向我展示了第一批“苏州园林系列”的作品,其中有些画得过于粗放,那时我担心的是以宁静雅致著称的苏州园林如何与他狂放的画风融合。现在看来,他的画风成熟很快,已经在粗,细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并且以入世的立场,用调和中西的图像语言,消解了苏州园林的疏离感。
 
                                                                       邵   彦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遗产学系讲师,博士
2006年8月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