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艺术》杂志举办的“现行中国艺术的发展与价值分析”研讨会发言录音整理

在《星艺术》杂志举办的“现行中国艺术的发展与价值分析”研讨会发言录音整理

在《星艺术》杂志举办的“现行中国艺术的发展与价值分析”研讨会发言录音整理

时间:2011-05-16 09:03:53 来源:

>在《星艺术》杂志举办的“现行中国艺术的发展与价值分析”研讨会发言录音整理

 

在《星艺术》杂志举办的“现行中国艺术的发展与价值分析”研讨会发言录音整理
 李向明:
 今天谈的这个“当代”,在词语使用上是不确定的,是模糊的。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圈子对当代的解读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当代”这个词从90年代以来,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它可以是个时间的概念;也可用以取代之前使用“前卫”、“先锋”之类的词意;还可指正在发生的新的艺术现象,等等。“现行中国艺术的发展与价值分析”的研讨,如果是指当代艺术的话,就需要界定“当代”的所指。
今天我们的理论概念基本上是西方的建构模式。“当代”的概念也是基于古典、现代、后现代这种建构衍生出来的。问题是在“当代”这一框架下的艺术形式,是否超越了“现代、后现代”框架下的艺术形式?
在西方人眼里,所谓“当代”就是现代,没有特别的新意。而在中国,大家是想赋予后现代之后的一个新的概念。按字面的原意,它就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但在使用上,更多的人是要赋予它艺术史概念的,就是要解读后现代之后的另外一种艺术现象。那么我们回到艺术的现状中,并没有发现超越了二十世纪后半叶发生的后现代框架之下的形式种类。这样我就思考这个“当代”里边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储量?如果把中国自身的发展迈过去,站在全球这个背景上来看我们现在的这种“当代”,确实不是很乐观,看不到我们自身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在西方有人说我们当代没有原创艺术,是有道理的。在“物种”概念上的艺术形式,我们今天确实是缺少原创性。没有原创性,其价值就大大缩水。但是,我们今天多元的艺术繁荣景象,具有艺术复兴之势的当代境况,其间不会没有价值,重要的是价值取向。比如在“物种”的保留与传承上,价值就浮现出来,就像“非遗”的保护一样。另外,如果当代中国真的是一次艺术大复兴,也必定在某种形式的传承、发展中有所推进。当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使得古典具象的写实形式走向了历史的巅峰;在当下,这种大变革的时期,就不会有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再或某一群落的复兴中推进现代主义的某种形式的发展再生吗?如果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成果,那将是令人激动的!
目前,我们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我们看看全球的艺术发展,看看卡塞尔文献展,看看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的双年展,架上作品几乎见不到了,影像类,或有科技含量的作品以及其它媒材的作品普遍流行。手工绘画类濒临消失。传统的艺术手段真的面临生存的挑战。
但是,在中国有自己不同于西方的文化渊源,面对尴尬的局面,如果不回到我们自己的原点上寻找出路,那是扬短避长跟着别人跑的态势。
大家都知道,火热的当代艺术实际上有一个推手就是“资本”。资本运营下的走红艺术能不能标志着艺术史的价值?原则上说是不能的。但是资本的运营对未来的发展有很强的引导性。这点也不能忽略。
  虽然我们可以理性的来认为资本的运营它不能够标志艺术自身的价值,但因为是人可以操纵艺术史的建构,资本的运营就有可能牵动艺术价值的取向。就像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出现,就是美国国家资本运营下的国家意志体现。他们曾通过多种渠道注入资金,来助推像波洛克他们那批人的艺术,成为艺术史认可的流派与丰碑。抽象艺术起源于欧洲,却成为20世纪美国的一个艺术形象。这就是由强大的国家机器,在资本运营下的功劳。
我们今天也同样有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我们体制内代表官方的国家机器在推进原有的主题性创作样式(尽管这几年不提这个词);另一方面是民间资本盲目的追捧收藏;再就是外来资本的投向诱导。
不管怎样,当代艺术在对应体制文化,催生多元视角,拓展自由的艺术领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体现。过去三十年前,几乎是美协一家为核心的局面,今天不复存在。一本《美术》杂志覆盖全国的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建构、自由发展的趋势基本形成。
(2011年4月27日与望京)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