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和平友好的使者——日籍旅美艺术家野田正明及其作品

飞翔,和平友好的使者——日籍旅美艺术家野田正明及其作品

飞翔,和平友好的使者——日籍旅美艺术家野田正明及其作品

时间:2011-05-17 14:09:16 来源:

评论 >飞翔,和平友好的使者——日籍旅美艺术家野田正明及其作品

    五年前的11月12日,中国南方先行开放的特区城市深圳,风和日丽。
    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二十五周年之际,中国深圳美术馆邀请日籍旅美艺术家野田正明来华举办个人艺术展。作为答谢,野田正明先生将其精心创作的象征赞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快速腾飞的雕塑作品“飞翔”系列之六,捐赠给深圳美术馆,至今成为这座美丽都市的永久性陈列收藏。
    野田正明Masaaki Noda,1949年生于日本广岛福山市。1969至1972年就读于大阪艺术大学。1977年离开日本赴美国纽约,获纽约艺术学生联盟Elizabeth Carstairs 奖学金,开始其在异国的留学生涯和艺术活动。
    赴美之前,野田正明已是一位活跃于日本艺术界具一定知名度的青年画家。在其大学毕业后的五年中,开始由绘画转为丝网版画的制作,并在早期作品中呈现出复杂细致的感觉,以及高雅动能的渐变。因为不满当年的日本现状,也为追求更自由的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开阔艺术眼界,才决定赴美留学。抵美之初,为寻找理想中的Loft而住了两个月的旅馆,直至在华埠区得以落实,如其最初心愿。不久他就进入纽约艺术学生联盟The 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学习。现在,他的Loft工作室是位于纽约艺术家成功象征的SOHO区中心。
    在世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大都市,野田正明的艺术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他曾在一段三年多的时间里,拜访了26位美国大师。通过有益的访问,专注与比较广泛的有关艺术的目的和目标的议题,并讨论和寻求艺术进程的定义,以及如何使这些进程有益于无限的艺术可能性。他从中意识到这些可能性不应限于单一的媒体,因而显示在二维和三维的艺术组合是有可能的。1980年后,野田正明创造了大幅的天空雕塑,这些作品由气球带上纽约的中央公园上空,记录下他创作原动力的组合表现,由此也坚定了发展发光体艺术的信念。几乎同时,他所创作的有名的纸雕塑也开始由二维向三维发展,并为九十年代的创造奠定基调。
    这十年中,野田正明用水彩和丝网在画布上作了大量的系列组画。所有该阶段的作品都呈现其特有的羽毛式标志造型,正是通过这种不同方向又上下左右的反复实验,他极其巧妙的完成了二维向三维的空间转换。
    在其由丝网作品进行的三维空间探索中,不断表现出他对艺术作品界限的突破和挑战。也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使他发现并试图建立的发光美学得以逐渐清晰、完善起来,支撑和指导着野田正明日后的创造,走向成熟期。1997年,当他得到第一件公共委托作品不久,其超前的组合被承认。京都的宇治车站大幅着彩玻璃纪念作品“天空界”及“来去和流云”,可以说是野田正明发光美学组合创作的经典。
    此后,野田正明开始其体现相同概念的三维雕塑探索。他创作了一系列的模型,他的思考与想象在每一件中得以呈现,这些都是与工匠们的密切合作于大阪的铸造工场,逐步将纸模型转换成不锈钢的完成品。2000年,这些雕塑令其获得第二件委托的公共作品,即“飞翔之二,超越时空”。他通过这件作品,继续自己的探索,有意模糊艺术与观众间的界线,将花岗岩基石与广场环境有节奏的反射在不锈钢雕塑光滑的表面,使艺术空间和观众自然的熔为一体。
    “飞翔”系列持续多件,历时数年。
     2003年留给中国深圳的“飞翔之六,腾空”,可以说是这一系列纪念雕塑中的又一力作。野田正明特有的基本造型动能带子因不锈钢质材在阳光下闪亮,花岗岩基座立于美术馆正面斜坡的大草坪上,将周围环境的南国风光反射出来,给所有亲临现场的观众以无限遐想。
    2005年为欧洲文化中心制作的“阿波罗之镜”于希腊的山麓落成,再一次实现了野田正明的艺术梦想。能动的带状使其原本的抽象语汇得以具象表现,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提供不同的观赏支点和审美可能。而他驾轻就熟的质材则将自然界绿色植被、蓝天白云、空气阳光的奇妙指证给读者,告诉人们生活的、和谐的、永恒的美不仅存于心中,确也就在身边。
    为了理想和信念,他的创作由成熟而获丰收,并一直在不断延续。
    从大阪艺术大学毕业至今,野田正明已在日本、美国、中国、希腊等多个国家举办了超过五十次的个展,近百次的参与群展,数十次的获世界各国公共机构收藏;作为现代艺术家、和平友好的使者,他近年来往返于世界各地交流访问,除参与中国上海的艺术博览会之外,还曾于2003年及2006年两次应邀到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现代艺术讲座。
    野田正明先生希望有机会再次来中国举办他的个展,更希望能在北京、上海及其它更多的城市和艺术界的朋友们交流。鉴于他的艺术成就,介绍他作品的同时相信因日益开放的现实决定了这个可能。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2008-8-5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