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的发展——第14届香港艺术双年展观后

多元的发展——第14届香港艺术双年展观后

多元的发展——第14届香港艺术双年展观后

时间:2011-05-18 10:19:44 来源:

评论 >多元的发展——第14届香港艺术双年展观后

    籍应邀参与亚洲展活动之机,在位于九龙尖沙嘴海滨的香港艺术馆观摩了正在举行的第14届香港艺术双年展。且因随亚洲展各国艺术家代表前往,又经馆方特许,准予现场拍照。
    踏进二层东座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叫《蜻蜓》的装置,用木材、塑胶、马达及灯制作而成的多个机械,排列悬挂且令翅膀不断扇动。作者徐松薇,曾留学从艺于美加的香港人。关于这件作品,她认为:“我的作品反映了我如何对待我们作为人类的某些弱点:对相伴关系的渴求、对机器的依赖和物质上的需求……”,以现代手法引起观者由自然形态对生存命题的深层思考,获本届双年展优秀奖。
    在同一展厅,还有两位陶瓷作者。尹丽娟的注浆陶加瓷土加水泥作品,将手型渐变为汤匙、将瓷土及土窑呈现复制如同展示工艺流程,取题《纪念碑》。以模制“在物体及其图像之间建立中介,将物体相配地转换为相似物,结果是虚假的重现,但盛载着作者的意念及思维,使实物与模仿物之间产生差异。”;谢淑婷的白瓷作品《衫》,用这一特殊材料复制出质感轻薄的棉织品,效果自然也很特殊,作者觉得“泥浆常用于大量复制瓷器,我却以它来探讨艺术的独特性,悬起陶瓷的问号,也悬起工艺与当代艺术创作概念的问号。……一般瓷器以精巧、透薄及独一无二来显示其工艺价值,这些元素只是我的作品的视觉幻象。”以不同的角度将传统工艺变为现代作品,两位均系本届双年展的优秀奖得主。
    而在二层西座展厅,另有几件获奖作品:
    一幅水墨纸本立轴小楷《金刚经》,作者黄日森,出生于澳门,祖籍广东澄海,曾任小学校长,退休后为香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对于一丝不苟的数万蝇头,作者感言:“《金刚经》是佛教重要典籍。……经文内容丰富,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都有不同感受,有不同领悟,可以说是历久常新的。”如此水准之作,确非相当功力、学养、阅历、感悟者所不可为。
    香港出生的文凤仪,参展并获奖的一件装置作品,是将三幅丝绢铺挂在高低不等的三组九个木支架上,每幅丝绢整齐排列着每行七个图案纹样,每个纹样又由有规律的19孔香眼组成,题为《赞星礼斗》。这件看似简单的空无之作呈现的是一种境界,作者谈及:“……我寻求的是其与轻、弱、柔与朦胧间的可能性……创作期间,我曾经历于梦魇与错觉、迷离彷佛间一无贪无嗔无私无慢的状态。”
     展厅中一组八幅水墨设色金纸板本,用工笔手法绘出异性或同性搭配的现代都市青年绣像,不无荒诞和调侃之意,标题《双子俱乐部》,作者石家豪,香港出生。诚如他在自白中所言:“80年代英式二人组有何独特之处呢?……除却满足音乐需要之外,现实中还要靠一层糖衣,流行乐团的形象和包装是很紧要。……两个男子的拍档当然有种暧昧性让人去揣摩。”作为现实生活一种心态的折射,此作亦获优秀奖。
    三层展厅入口有两件获奖作品:
    一组五幅彩色照片《这是橙》,在深色背景前的橙色物体,有的表皮用线缝制如同棒球。作者郑广泉,生于香港。他以作品提出问题:“为何我们会认为橙是一个橙?形状?颜色?气味?质感?十蚊六个?假如这些条件都满足了,是否就代表那是橙?”事实上人们早已习惯根据一般条件对事物作出判断或认可,与此同时也往往习惯于忽略对事物本质的辩别与思考。提醒人们变换角度,不失为一件理性的获奖作品。
    另件是用混合媒材制作的装置,玲啷满目的生活场景,不同纯度及明度的红色营造出一个童话角,纸做的公仔和道具食品,题为《有棵没人种的树》,作者二犬十一咪,自然是笔名,真名何诗敏,香港的动画制作人。她说:“我在《有棵没人种的树》里继续我对大自然和人的尊重与关怀。……而今次的故事,则由我们对食的态度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爱顾和尊重;和自我生命价值的追寻。”让充满童趣的作品表达如此深刻的主题,带有令成人悔过的用意。
 朝里走,同一展厅的获奖作品还有一组三幅的彩色照片,《游人》,作者是生于中国大陆的胡建一。照片中或是身着西装的民工、或是带有污垢的年轻母子、中间一幅的中年汉子敞开的衬衣却露出半个女人的胸罩,背景是人手牵着的布……。作者认为“[游人]这概念,是从[露宿者]中衍生。……《游人》是在揣摩人类行为的进化,或是在转换现象,用定态的摄影手法,指出人物的特性及境况。白布以外,并不是大自然所创,而是人性化衍生的社会形态。”作品以写实手法关注现实生活,坦言自己的观点。
    本届唯一一件获奖的数码影像作品《物之广延》,出自罗海德之手,罗氏曾于纽约大学获博士学位,专注电影研究。片长9分钟的作品通过影像不断变换着图形,似乎是对人们视觉经验进行的重新测试。作者说:“标题《物之广延》其实是种讽喻。……这个作品中,房间空间的本身却转化成为活生生而变化着的力。它的衍化一方面要求我们确认内对外;空间对实物;物件对过程这些观念的分野存在,同时却又要求我们去挑战、怀疑这样的分野。”和所有科技新作一样,这是件观念领先的作品。
     除以上10件获奖作品之外,还有100件作品参与本届展览,这些有幸参展的也是由六位海内外专家评委从313件作品实物中挑选出来的,而所有的则又出自最初寄交的1500件参赛幻灯片,可见评审程序之严格、评判标准之专业。
    就实际效果看,未获奖项的也不乏佳作:
     二层楼厅一件装置,十二个形似建筑的抽象构件从最大高过200cm到最小矮过10cm依次排列,均呈淡黄色,以极简的手法演绎梦境;
     二层东座的一组五件系列,选材建筑工地隔离现场用的红蓝白条编织布,在不同宽窄的条纹中,印有“良心做平台”、“香港建造9忌:无宗无旨、无厘头绪、无羞无耻、无利损人、无精打采、无动于衷、无病呻吟、无的放矢、无中生有”、“先建国后建家”、“严禁黑箱作业”……等字样,于司空见惯之中声张民意;
     另一件红蓝白条编织布作品则是将其制成桌椅床柜,题为《移家家私》,取IKEA品牌之中文谐音,借搞笑影射由于搬迁带来的社会现象,令观众笑不起来;
     里间一件影象装置,两架放映机将两个男女头像分别投放在两个相对悬挂的巨型面具上,而活动影像又由四周镜面墙壁反射,两人不断交替用中英文重复絮絮叨叨的对话。人们看到脸部特写被成倍放大并多次拷贝,荒诞感受油然而生;
     楼道联接处一件扭曲变形的轿车外壳残骸被装在铁木包装中,惨烈又强悍,不禁联想从制造到毁坏都是人类的杰作;
     八把四组不同质地的座椅,凹凸相对环圈排列,制作得比实用品更加工整认真;
     置于圆桌的麻将牌也如同象棋子似的成了圆形,动摇着人们已有的习俗;
     一组五个大小不等的不锈钢圆饼状造型,光亮照人的表面处理如同水银;
     值得一提的是三层展厅门口的一件装置:将拍有香港艺术馆文物修复室器皿架的彩色照片切割后印入三十张明信片,再拼合排列在金属网架上,由观众随意抽取,起到传播宣扬的特殊功效,作者梁美萍。普普通通的场景经取舍、转换、运用,便能成为一件艺术品,实在是需要眼光和创意的……
     从1975年开始,香港艺术馆相继筹划并举办了十四届双年展,就历届展示情况看,均保持了鲜明的地域特色。由于历史的原因,华洋杂居的殖民地文化使本港居民对外来的艺术样式较为易于接受,久而久之形成这片较为特殊的土壤,吸纳来自不同国度的养份,其中始终存在的文化多元性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不同形式手段、不同风格流派并存缘自不同的视角,促使此地开出奇花、结出异果。作为发达的商业社会,快节奏的生存状态也影响并刺激着当地的艺术家,与世界各地的交往沟通令他们能够及时把握国际艺术动态,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一辈的艺术家不断涌现又日渐成熟,极其活跃。本届展览中的获奖者绝大部分是青年,且由女性占去一半,足见香港艺坛精英辈出,后继有人。
     艺术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密不可分,香港自回归祖国以来,保持了开放的、多元的文化形态,其中包括和大陆内地以及世界各国的交流互访。与此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也由此向各地传播并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香港的稳定繁荣也激励着祖国大陆的日益开放,事实上近年来的艺术活动均由港澳及内地共同参与,双年展的评委就请了国内和国际的著名学者一起定夺。
     如同世界关注中国一样,香港的艺术双年展也将愈来愈为世人所瞩目。


 
 
 
                                        2004/3/9 于上海未眠居
                                        2004-2 《上海美术》总第81期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