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独立的艺术坚守和面对这个世界的自主选择.这种生活让我满足,把那些你觉得不值的东西全都放弃之后,那才是一种真的轻松。活在自己的作品里,自然就成了思想之水中的一条鱼。
2001年6月13日
二
在大多数人看来,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完善一件事是不值得的,在投机心态的趋使下,人们追求立竿见影的轰动,而不愿沉下心来实实在在做事。证明这是眼光浅薄的例子并不少,但鬼迷心窍者还是不绝如缕,不知是心急气燥使人失去了定性与耐力,还是不具备把一件事做到位的底气,总之,事情才开始,就被放弃了,结果只能是弄出来一堆垃圾。
高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换代,带来人的错觉,以为这世上再不会有什么永恒的东西值得尊重。就算科技是一匹跑疯了的马,停不下来,并非意味着人在精神层面上不该把步子放得沉稳一些,有些事,比如艺术,就值得人用一生的时间与精力来对付它,否则,很多事情你将永远搞不明白。
人骑在马上,耳边的风声盖过了自己心跳的声音,所有的风景一闪而过,什么都看不真切。在晕乎乎中亢奋,自以为作着精彩的表演,自已成了演员,还说是出于自愿。批评家才是导演,角色反串,全是批评家的主意。启用画油画的、搞雕塑的、做影像的、做装置或做其它手段的人客串水墨,不是大不了的事,玩票而己,但口号有点虚张声势,说是现代水墨的“重新洗牌”。“重新洗牌”的口号除了有点夸张,还有要做庄主的急不可待或霸道。说实话,现代水墨不是一两个人的小玩艺,谁想在这里靠一个口号一个展览就摆平什么,大可不必存这种指望。静下心来看这件事,有点滑稽,有关这个展览所有的夸大其辞,,似乎都在在证明何为人的自大,何为人的投机心机。
2001年6月24日
三
没有那种绘画,连篇累牍的书告诉你的一个用笔的道理.告诉你一根线只有怎样画才是对的.大概非中国画莫属。当一种绘画首先被看成是程式化的技术.它离艺术的本真就够远了。中国画把程式标榜为自已重要的传统.朴实得近乎可爱。这样说丝毫没有抵毁传统的意思,自家曾经有过的可爱,想起来总是愉快的,像过去时光里的女人,三寸金莲,柳腰款摆,在旧时的风景里.肯定是美极了,只是今天高跟鞋时代,鞋里无论怎样是装不进三寸金莲的,装得进去也配不起合体剪裁的衣裳,在汽车飞驰的公路上,三寸金莲意味着要多出许多的人命。
2001年6月27日
四
实验水墨从不同的方位表现对精神生活的关注,显示这个群体的精神取向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审视具体的个人作品又不难看出不同文化的影响。不同的生命像是不同的植物,肤浅和短命的东西只需要浅盆清水供养,厚重和永恒的东西则需要沃野厚土, 有如黄山松树,虬劲绝态,咬定岩石.与山风和雷电为伍。实验水墨有点像这些悬崖边上的树,它的魅力不在娇羞玲珑,供人清赏把玩,它那逼人的气势.的确让习惯了传统的人不习惯。实验水墨把一个陌生的趣味放在人们的面前,考验他们的睿智、慧性与耐心。实验水墨在培养和选择自己的接受者。
2001年7日4日
五
就我的本性而言,我喜欢质朴甚至简单点的生活,我不喜欢现代化。艺术并不像人说的那样,可以带我们逃离我们不想要的生活。心灵与肉体共在.只要你还生活在现实里,任何逃逸都是虚幻或不切实际的。但艺术可能会是一个避难所,能让心灵在这里获得片刻的宁静。我躲进画室,反锁上门。没有人、没有事、没有声音可以干扰我,今夕何夕?片刻不想这个问题,时间失去了线性的意义,时间停止了,所以我画室墙上的钟,它永远是九点。
2001年10月8日
六
旧画翻出来重画,就象是在既往梦境的河床上注入新鲜的流水,我常做这样的事情,不过这一次进行得十分辛苦,耗去了比我新创作一张画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过去的时间惊醒过来,唤起记忆,而不断注入的时间带来新的诱惑,充满未知的神秘,我无以自拔的陷在过去的回忆和未知结局的纠缠中,体验着阵阵袭来的焦虑与亢奋,象夜游的孩子每天在画上走来走去,把一张作品破坏得面用全非。这让我一度身心疲惫,心情灰暗,难以为继时间一晃到了春节,找个借口休息,春节正好是个理由,整整十几天我把自已泡在二月河的帝王小说里,浑然不知时日。春节一过,我迫不急待地推开画室的门,重新审视面前的作品,马上明白了当时是什么东西困住了我。时间重叠时间带来的破坏和冲突,加剧了作品中的艰涩与凝重,飞翔的意象被表现得如此沉重。我问自已,这是我所苦苦追求的呢?还是源自心灵的结论?
2002年3月2日
七
中学时读过的书会在一生中持续产生影响,实在是没有想过到。极普通的一本书,是我从封存的图书馆里“偷”出来的。不准读书反倒成全了读书,因为没有书读,才能在随便一本书里读出那么多的内容。《马蒙托夫小组》讲的是俄国铁路大亨马蒙托夫和巡回画派画家之间的故事,每个星期天,他的庄园里都聚集着画家、诗人、音乐家,而只有画家才是庄园的常住之客,他们在这里创作或写生。庄园里的森林、流水和阳光、湿润的空气和颜色、包括它的气味和声音,很多都留在了画家的作品里。在一个中学生眼里,又是在一个人性惨遭蹂躏的年代,友谊和艺术的故事在他看来简直美得不可思议。
2002年5月9日
八
在中国人的心里,过了正月十五才算过完了春节。今天还只是正月初十。《莫地里亚尼》 昨天还有几章没有看完,今天早早来到画室,打算先看完它再去收拾地上的画。
对悲剧的主角来说,传记渐至尾声正是悲剧高潮已过人生到了结的时候,正所谓戏就要完了。戏就要完了,这个念头一度令我脑子一片空白。寂静的画室成了这念头空洞的背景,惨淡的灯光下,粉墙带一种隐青,阁楼火烧木古香古色,存在着却悄无声息。还有我,穿着宽松毛衣孑然独坐的人,同样的安静。我把自己关在了一个盒子里,每天坐同一把椅子,或仆俯于地上未完成的作品,或在楼梯间上上下下。独角演出,没有观众。
莫地里亚尼三十六岁的生命,短是短了些,然而一个充满体验和故事的三十六年,作为对生命的一种诠释,已做到了淋漓尽致,比较起来,我们的生命太稀松,无足轻重。我四下张望,第一次发现灯光下每一样东西的投影,竟都那样精微,如羽毛拂风般地轻柔变化微妙。莫里亚尼死的第二天,他的情人从窗口跳了下去,那是个清晨。对相爱的人来说,生死是可以相随的,或者说,生死相隔,活着已没有意义。
那些阴影在窃窃私语,问我什么是你的结局 在寂静的包围中,我不想回答,只想静地呆着,空灵与空洞的区别,有时真不好说。生命怎样了结,我没有办法知道,但我心里明白,任何一个生命的存在无非是在证实死亡是一个过程,人终将有烛光熄灭、清烟散尽、沉入虚空永不醒来的一天。
2003年2月12日
九
“羽”在我的意象中,总不是蝉衣般轻盈或舒缓的轻扬,而是坠落。“羽”想用它的“轻”抵销地的引力,换来的却是延长的坠落的过程。再轻的“轻”叠加在一起也是“重”,于是由优雅而缓缓展开的坠落,总是给人一种凄艳的感觉,从中,我看见了命运的不可逆转或时间的残酷。
2003年5月20日
十
二千多年前,是什么样的心灵,给鹤插上鹿的角,给稳稳的立着以飞起或融入风中的感觉。如今,断了一角的鹤像在哭泣,它还是立着,却已是一个悲剧的造型。
2003年7日9日
十一
人那怕有一刻想到这日子是自己的,也好啊。我常常找借口停下手中的工作让自己放松放松,写这段文字前刚刚结束了几张画的创作,它们还在地上躺着。我给自己泡上一杯茶,拿过刚买的《青年视觉》,翻到香港女作家陈慧的访谈。杂志开本很大,字很小,必须摆出认真读书的样子。现在女性作家除了能写,多是伶牙利齿之人,能侃,读这种文字就像躲在一边偷听别人谈话,又像在台下看演员背台词。
我面朝门坐着,画室的走道细长狭窄,光线很暗,尽头是嵌在门框里一块晃动的阳光,逆光里的红花绿叶莹然透亮,简至是暗影捧在手心的翡翠。闲适是一种心情,一种淡然,一种满足。画室一墙之隔是很久没有动静的工厂车间,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从那里突然传出一阵天崩地裂的巨响,象有千百张玻离从楼上丢下来,尖锐钻心,恐怖之极,把一分钟之前的宁静与闲适涤荡然得干干净净。看着地上的画。发现它和这声音是如此般配,也是一堆的碎片。我惊异于自己热衷于碎裂的表现,却在现实里被真实的破碎声吓了一跳。
2003年11月19日
十二
这里,“实验”一词凸显出的意义是把水墨作为“可重新望造”的对象,如我在使用水墨时的情况那样,水墨根本上被当是创作的素材,目的是重塑水墨本身的表情或言说的力量,是否抽象,如何意会,都不重要,你怎样看怎样想都行,因为它已不在你的识见与经验之中。所以,爱我或恨我水墨的人,着眼只应在水墨是如何被塑造了。
我的自信很多时候被人当作狂妄,他们理解不了:创造者无须掩饰的自信是发自于内心的一种快乐,看到水墨在你手里被重新塑造而界定出了一个新的空间,由不得不喜行于色,这不过是行云流水般的自然。
2004年2月12日
十三
坐在画室的这头,朝那头望去,中间地上隔着还未完成的画,刚给中鸿信公司寄过画,随手丢弃的报纸、包装纸、塑料布等毫无章法地还搁在它的上面,一派狼藉,从空隙中露出的画,残缺得更象碎片,给人奇怪的感觉。这些原本毫不相干的东西凑在一起,生成起动荡不安的气分。我的内心隐然起了一种冲动,觉得所有的预设都不如这不经意来得自然。
坐在画室的这头,朝画室的那头望去,看见自制的模版与收集的废弃物,静静地靠在墙边,上面尽是凹凸不平的图案和各种形状的孔,灯光打在上面形成深浅不一、形状殊异的阴影,突然感到都是表情丰富的脸,它们静静也在看我。
画室里十分安静,屏息静气会听到耳孔周围有一种声音。其实什么都没有,声音是想出来的。意识到这一点,你就有了一种感动,深知这“静”是你在嘈杂世界里切出来的一块,是专用来盛放你那颗心的。的确,坐在这里,像坐在真空的瓶子里。
万簌寂静中,仿佛看见有一种相互交织、前后相拥的能量朝我涌来,那原本以为用耳朵听到的细索的声音,一下子放大了,在胸中鼓荡起风雨雷电,我看见在它的前面,是一些带有痕迹或空无一物的带子漂浮着或停在那里。大音希声,静穆中的凝思冥想,常常就是灵感映现的时刻,这在我已是一种经验。把思路收回,再看地上层层叠叠错置的热烈,我明白,一番折腾将要在它的召引下开始了。
2005年12月21日
十四
去了川藏十几天回到画室,发现防盗栅门内画室的木门是开着的,我先是一怔,接着意识到门外草地上的猫,为什么都那么奇怪地看着我,我警觉看了看画室的地面,果真有无数猫的爪印。想必是我走后的某一天,台风撞开了画室的门,之后猫们便大大方方地进出。猫是恋爱的动物,画室想必作了它们爱窠,猫又是优雅懒散的,画室到处散置的纸和画,正适合拿来作它们的雅几卧床。我心咯噔一下紧了,想这回猫把我害惨了,它们的爪子会把我的画撕得粉碎,这娇媚的动物,破坏是它的游戏,它喜欢东西毁坏时的声音,先前喂过的几只猫,早已让我领教过了。
然而,当我走进画室,惊异地发现,猫没有动画室里的任何东西,地上错杂的爪印也不曾偏离固有的路径,猫们像一群坤士淑女,它们的来到象是参观美术馆。我突然有了一种奇怪的想法,想象自己如果是一只猫,走在两排画的中间,这些画是不是挂得太高了?还会想,为什么人要把这些黑糊糊的东西装在镜框里?
看到画室安然无恙,心情便豁然起来。猫真是可人的动物,我不在的时候它们替我守候着画室,保证画室不寂寞。猫都是夜游神,夜间的校园才是它们追逐扑腾的世界,而白天则呆在屋子里,然而我来时,猫们都在画室的外面,像在等我,这真让人不可思议。猫们大慨是怕惊着到我,或正好相反,是不想让我的出现惊着了它们,说猫是有尊严和灵性的动物,看来一点不假。
2006年8月20日
十五
我从1985年开始现代水墨画的创作,迄今整整二十年,二十年里称得上做成了的事,只有这实验水墨。有时跳开来看,直觉得这是一场游戏,把白纸重涂成黑纸,撕碎了再重新拼合,装裱好了拿给人看,只是为了给人家一个说三道四的理由。数十年不易初衷,沉浸于浑沉的水墨,不过是爱折腾的天性所致,这个天性与其说是要折腾纸,不如说是要折腾人,所以,这件事很难简单地用快乐或痛苦来形容,但它确实被证明,是出自于内心激情的需要。
2005年6月8日
十六
人的一生犹如在演戏,人到中年就意味着戏已演完了一半,下半场正等着开始。在沉缓垂落的大幕重新打开时,我清楚应该有一个仪式,既为纪怎逝去的,又为迎接将要到来的。在我看来,“书”是最隆重的仪式,它既是当下的需要又是留给未来的。
2005年6日8日
十七
有些人总是在嘲笑怀有历史感的人,认为渴望书写历史的欲望过于沉重,渴望进入历史的人活得太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选择了实验水墨就是选择了一种命运。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自己的历史,因为无所遁迹的个人记录,才是呈现历史真实性最好的保证。莱辛就说过“诗人需要历史,并不因为它是曾经发生过的事,而是因为它是以某种方式发生过的事”。
2005年8月18日
十八
两幅画的题用都叫“以刘子建命名的星”。星在我心里,就是高高在上的一种孤独的存在,被黑暗包围着,骄傲地发出自己的光芒。我是骄傲的,赞许和贬损我的人都这样说。但我坚信,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的意志和创造感到骄傲,应该有一种被黑暗包围着还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的自信。我索性在雕刻模版时,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里面,我想,画在,这名字就在,画若长久,这名字也将长久,这画就是对自己骄傲的纪念。
2005年8月16日
十九
你还是有的。过去的时间是你的历史和记忆,未来的时间是你命运未知的可能性和神秘。用一生的时间展开一个生命的过程,是无所谓长短的,关键是,时间是否留下过痕迹,这痕迹尤如花,时间如果是生命的坟场,那么,痕迹便是坟场上的花。
2007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