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傅文俊摄影浅析

王文娟:傅文俊摄影浅析

王文娟:傅文俊摄影浅析

时间:2011-08-10 10:41:35 来源:

>王文娟:傅文俊摄影浅析

王文娟

        傅文俊商海沉浮多年,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和广告人,他通常面对的是如何满足客户各种各样的需求,其中不乏妥协和迎合的无奈。而摄影创作中,他只需面对自己的内心感悟和身负的责任并对社会和历史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正是艺术的自由表达和个人化吸引着人到中年的傅文俊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摄影的创作中并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新的作品。

        纪实摄影的成败往往就在那瞬间,按下快门的那一霎成为一种永恒。或许傅文俊并不想通过一个经典的抓拍去呈现一种永恒,而是通过一系列作品的对比去呈现一种意义和个人思考,通过一系列图像并置揭示当代社会中隐含的问题。《凉山》和《南非》系列就是这种类型的典范,他讨论的不单是中国自身的问题,也是世界其他贫困地区的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肤浅文化消费和本土文化存在状况的报告。凉山在地域和文化上的特殊性是许多画家和摄影师灵感的源泉,而傅文俊没有刻意去强调凉山的贫困生活,而是充满感情的去看待他们的善良、坚毅和朴实。他细微的体察到“查尔瓦”在更小一代彝人身上的逐渐消失,日常服装的演变,暗示出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瓦解。这样的事同样发生在非洲这样一个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他所拍摄的人们同样遭遇到本土原著民文化和商业化的强烈碰撞。那些身着华丽服饰的妇女刻意的装扮只是异域文化的商业表征,传统习俗和祭祀活动只能依附于商业活动而存在从而丧失了它的文化功能,这样一种猎奇的文化消费最终对文化是致命的,大多数古老的文明都面临着传统和当代,本土和舶来之间的两难局面。

        如果说《凉山》和《非洲》系列涉及到全球化语境下地域发展之间的相似性,那么《十二生肖》则是在此语境中探讨中国自身的问题。他精心设置的《十二生肖》的场景,将显示着十二生肖铜首的电脑重新放置在圆明园遗址上进行拍摄,在图像和现实之间构成了一种荒诞的现实,借此撩拨我们的民族主义。他把历史问题代入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借以考量我们的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器量。最后我们发现根本没有一种“真实”的历史,历史只是被文字描述为不同版本的故事,我们不可能找到唯一一部真实的历史版本,只能找到各种版本的历史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

        较之于以上作品偏重于真实性而言,以下作品则更注重艺术语言的锤炼和主观情感的表达。相对于绘画,摄影是一种更为新生的艺术媒介,摄影想成为艺术中的一员,它一直在借鉴于绘画的构图、色调和光影等。在当代数字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数字技术可以使摄影兼具各种可能性,这从根基上为摄影提供了向其他视觉艺术借鉴的可能。

        在《火车》《工厂》《轨道》系列中展示了技术的专业化在图像制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无论是全景式构图或局部特写,都刻意将其历史化,强调了破损、斑驳和错落的工业质感。使其具有一种形式结构和审美趣味。在对整体色调的处理中强化了失落、迷茫和怀念,以深重的影调、斑驳的线条和冰冷的光线透露出作者的人文关怀。如火车系列中的枯草和深黑色的背景,轨道上冷漠的光线和低矮的视平线,以及火车身体上的数字和划痕等等,这些因素的利用强调了摄影家的主体性,在面对对象的时候回避了时间和光线对摄影的控制,强调作者对于这些事物所深怀的感情。曾经那些坚不可摧的机械和厂房已今非昔比,与记忆中的繁荣和忙碌形成鲜明对比,巨大的失落感随着产生,这套作品关注于工业化对周遭环境的影响,旧工业基地在新的历史使命前悄然逝去,新时代科技的发展以及对效率的追求弃置了那个理想主义时代中轰轰烈烈的集体意识,随之而来的以集体意识为代表的建筑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消失或转型。

        在近期作品中,傅文俊进一步大胆试验,将绘画中的表现性和艺术性引进摄影。在《街坊邻居——人文生态的文献》中,他重构了一个地方人文生态,并在其中表达他对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和政治问题的深入关注。他准确地抓住现实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再现他眼中的“现实世界”。他将那些零星的分布在重庆各地的老民居进行重组,不但是对他们破碎的记忆的修复,也是对从前的生活方式的怀念。这幅长卷中洋溢的生活情趣和诗意,以工笔淡彩的手法勾画出依山而筑的吊脚楼,摇曳于窗前的衣物,锅碗瓢盆摆放得乱七八糟的厨房,悠闲地抠着脚丫的男人……。这一系列处理是对本世纪城市改造中急功近利而造成错误拆迁、城市格局混乱等问题的焦虑,他换一个角度营造出一种特定的强烈经验,使观众与他的主题产生共鸣。

        对于许多人来讲,也许很难认同这种形态的摄影,但我们从数字技术的角度出发,从摄影术的程序化和简便化来讲,技术在未来有更广阔的空间为摄影所利用。当代的电影、录像、摄影包括声音无不借助了技术的魅力而让自身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原来图像还可以是这样,这是在从前所不能想象的。因此摄影师的工作不是让摄影应该是什么,而是让什么可能是摄影,因此挖掘和探讨技术在摄影中具有何种可能性不但是傅文俊的工作,也是更多致力于研究和实践摄影艺术的人们的工作。

        纵观摄影发展史,摄影正好经历了记录时代、布景时代和数字图像时代。与其说这是摄影发展的三个阶段,不如说这是摄影的三种观念和手法。傅文俊在《凉山》和《南非》系列中采用了纪实手法;在《十二生肖》中采用了布景或置景的手法;在《工厂》、《铁轨》、《火车》三部曲和《街坊邻居——人文生态的文献》中主要使用了数字图像技术。他以开放的姿态展示了其对摄影语言的实验,在实验的背后却是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思。随着拍摄工具的平民化,程序化的简易摄影术在公众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技术滥用和技术程序化让公众从业余摄影爱好者向准专业转变,图像生产和加工变得非常迅速和广泛。无止境的对技术的刻意追求试图显示技术的无所不能,挑战人的想象力的极限,展现技术化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是数字图像技术在未来的可能性。此路漫漫其远修兮,傅文俊所做的工作仅仅是一个开始。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