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的神秘血液

红土地的神秘血液

红土地的神秘血液

时间:2011-08-25 10:45:59 来源:

>红土地的神秘血液

                                           文/ 陈蒙

       犹在昨天,时间停止在2010年5月20日,地址是雷州市人民医院某某房间。一个生命即将结束,另一个生命即将来临。陈雨,就在此时此地你在想些什么?诞生、死亡,这并非抽象之事,它随时就发生在你身边。当时你头脑一片空白,你怎么也想不到母亲的随时病逝与女儿的即将诞生会纠结在一起。

        时间存在着,万物皆有它的始终。

        也许是为了吸烟,也许是为了吮吸一口空气,总之你走近了医院的窗户。一个强烈的愿望产生,不是画别的题材的愿望,而仅仅是下楼出去走走,出于对家乡风景的渴求,这种需要超过身体对血液的需要,如一股喷薄而出的清泉来得不可遏制。在你身边人声车声刷耳而过,你可能想到“存在”这个词,存在和生命有关。

         来去匆匆的人们肯定有不少是粗俗,愚蠢之徒,活在大自然中却得不到大自然的恩宠。那你觉得存在是什么?存在和绘画,存在和爱,存在和土地,这些疑惑在你心里迅速地旋转着,你必须给出答案拿起画笔寻找在工作中得到救赎。

          雷州,这片红土地一定起源于荒凉和神秘的特性,它异于同样被海水围包着的其它半岛,它孤僻落后但它安静地甘于被遗弃在中国的南方角落里。它产生的纯洁多于虚伪,勇敢多于胆怯,勤劳多于智慧,传说多于物质。

          在陈雨雷州写生系列绘画中你同样会发现这片土地上,树的顽强,庙宇的古旧之间的灵性关联以及包围着它的浩瀚烟海,这些可见环境无一不是朝向这片土地上(画外)的人们,渴望被了解被发现的美好愿望。
 
          画面上,这些流着血样的红土地,我们能强烈地感觉到了破坏的力量。自然的脆弱与短暂,光与空气的变化,风在移动,我们仿佛听到了自然的呻吟声。这不禁令我想起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的14行诗:
          空气、大地和苍穹
          都是你留下的力量,为你而劳作;
          所有拂面而过的轻风
          都无法将你忘怀;你的盟军强大无比;
          你的朋友形形色色:痛苦、幸福、
           爱、还有无法征服的人类魂魄。

          人与牛的劳作被忽略或被象征性地呈现于其中,那个渺小而平凡的土地上,自然的人为灾难的强大力量所威逼和温和肥沃的土地被碾碎,剖开的事实裸露着自然灾难。

          土地流出的血,淹没了我们的眼睛。

          在《圣经》的约伯纪传有一段话:“我奠定大地的基础时,你在那里?你若聪明,尽管说罢!你知道是谁制定了地的度量,是谁在地上拉准绳?”在这里,艺术家面对自然的严重破坏与他主观焦虑,企图将自然转译为超自然,创造一种关于超自然的力量,希望唤起大众的乡愁,过去保留在人们心里的乡村生活的纯自然的回忆。回溯到神秘的处女自然中,一个梦想迄今未为人所染指所破坏的田园归隐派的乡愁意识。上帝造人之初的伊甸园。
 
          艺术不认识进步,进步意味着打破原生态。
 
           如果乡愁对艺术家是真实的,那么这份乡愁召唤某种久远暂且丢失在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对再度的回归故土重又导向自然母体中来,这是浪漫派的超验性。重回故乡,惊鸿一瞥,哪怕最细小的野花细草都能融及游子的神经,引发感情的潮水。引用法国作家戈蒂耶一句话,同样适用于陈雨:“莎士比亚式的深厚激昂的情感、脉脉温情或黯然伤神的冥想、思乡怀旧或觅寻慰藉的心灵、难以言表的无形无影神秘莫测的情绪。”
 
          启示是痛苦的,它面对灾变的魇梦与艺术家心灵中的田园诗般纯真而纯粹的梦想的正面碰击而诞生。

          所有的存在都是燃烧着激情与蓝色的回忆。
          艺术家雷鸣般的激情,让人敬畏的工作态度。

          庙宇及未被文明涉足的地方必定纠结着艺术家内心情感,并像村上春树惯用的写作手法一样,在他作品里展现着那些远离尘世,在某个地点与某个陌生的世界相通的灵性东西。这是乡愁与人类命运双重问题的终极追问。

          艺术家也将雷州大地未经改变过的风景如实描绘。在那里明显感觉到有一股原始神秘的生命力,仿佛向我们诉说生之不易,却也安静自乐。那些庙宇,小土龛或自立或依老树或座立于凸起的红土坳上,它们组成环境融为一体,浑然天成,都一一在画中成为主题得到表达。我猜测着陈雨告诉我们的,除了神庙人们依然心存畏惧之外,其它的没有什么可保持了。挫伤的但还保持原样与严重犁翻开挖过的两极性呈现:交替激发着爱与恐惧,毁灭的梦魇与永远田园的梦想。

           从土地上的树木,农作物、荒草为我们提拱了一些生命隐喻。比如画中有意淡化了菠萝蜜的刺,是否意味着文明让彪悍的雷州人丧失了锋芒与血性显得更圆滑或更包容,这显然是反讽式的。他们的特点依然存在,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那就是对土地的无情发泄。从技法与色彩的应用来看,如果只看整体效果稍有纷乱之嫌,但透过画面我们却看出艺术家以严谨的小心翼翼的考古般的科学态度来阐述有机体生命的奇迹。把这些默默成长着的自然界的植物转译熔炼为一种有着奇异魔力的语言。一草一木皆为生命的佛家情怀。

        面对这些树木的无声抗议与呐喊呼声,艺术家的绘画经验自然深入到深层的情感中,流露出对恶意破坏与人造物体的厌恶。画中,顽强向上地傍依在一起的植物与风景中自然灾难紧密地共存,使我们既感受到了痛苦与破坏痕迹,又感受到了一种更可怕的邪恶力量正悄悄地被普遍认同,价值观的彻底堕落让人痛心疾首。

        将生命力释放到同样伤觞的大地与蓝色天空之上,这些画有树木与荒草的作品成为某种灿烂的有机生命群体。榕树的根、干及叶子形成一个颤动着千丝万缕的生命整体,盛驾于物体与精神,实与虚的空间性表达。

        在这里,我们捕捉到了陈雨的企图陈述,植物连同大地神秘的灵性借着相互纠缠相互傍依而友好的群体生命特写被传导出来,正是惯常忽略的勃发的生命。它们在我们面前纯洁而顽强地呈现,把人类反衬得如此微不足道,无地自容。
 
         在艺术家内心的深处,故土情怀可以凭借着对大自然中相应的气氛的真实描绘来抒发。风景写生似乎既反映了祈祷者内心剧烈的无能为力的悲悯情怀又表现了出自内心的本能欣喜。忠于自然的,弛骋、 肆意、潇洒自如的技巧,粗犷活跃,阔大奔放的笔法,表现出了雷州半岛的神秘与迷茫中的坎坷多难,这片土地在“石狗守望家园之前,或是在雷神敲响石鼓之前” 的远古传说。
 
         这突如其来的感染力,明暗起伏的变化,飘洒交融在一片景物上的故园残照,引发着每一位游子的深省情思。他那缜密精细经过深思熟虑的写生作品,让我想到英国诗人沃恩的诗:
          我的目光凝滞,恋恋不忍离去,
          在那些柔弱纤美的光辉下
          我窥见永生的气息,不朽的音律。
 
           随着世界在变老,家园逐渐模糊;随着时间在流逝,恩情愈显沉重。
           丧失的显得不可弥补,回忆的却得不到安慰。
           丧失加重回忆,救赎才是唯一的解脱。
           藉着这次回乡写生,陈雨,他回到了他刚病故的母亲的母体里,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
           席勒说:“我们都是自然之子。我们的文化也必须借助理性和自由引导我们返回自然”
 
           在华兹华斯神秘的思想里,孩童是唯一的天国净土的感知者:
           孩提时代是极乐的天堂!
           随着少年的来临
           牢房的暗影也渐深
           然而他凝睇着华光,任其飞翔,
           他在融融欢乐中捕促着缕缕韶光;
           那青年逐日旅行,渐浸远离了东方,
           依然是大自然所宠爱的谪亲,
           他整个西去的旅程
           偕伴着绮丽美妙的幻梦;
           遗憾最终归降于成人,他目睹着韶光
           凋谢为庸俗的光亮并泯灭消亡。
           基督说过这样一句训诫:“你只有弃恶从善,变成一个稚子,才能进入天堂的乐园。”
           对于艺术家,它同样适用。陈雨说,这句训诫是通过他的家乡写生组画,送给他的土地上的人们。
                                                                                                                        2011年 7月 于广州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