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洲雕塑绘画艺术大展将开幕

19世纪欧洲雕塑绘画艺术大展将开幕

19世纪欧洲雕塑绘画艺术大展将开幕

时间:2012-02-06 10:48:46 来源:华龙网

展览 >19世纪欧洲雕塑绘画艺术大展将开幕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办的“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收藏雕塑、绘画展”,将于2月9日至4月8日在博物馆一楼南展厅盛大举行。19-20世纪初的58件精美雕塑与23幅绘画将首次与公众见面,有望成为重庆建市以来一次最重要的19世纪欧洲艺术主题类展览,向全市民众奉献欧洲艺术的盛宴。

  “古典与唯美”“生命的维度”展示欧洲艺术

  这次来渝首展的58件精美雕塑以及23幅绘画,涵盖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众多充分代表那一时期艺术风格的作品。展览将按历史时期与作品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古典与唯美”展示19世纪西方美术学院派艺术的精、雅、美,及其对艺术永恒价值的追求;第二部分“生命的维度”通过一件件充满生命力的作品,以多元的艺术风格,呈现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风起云涌的欧洲艺术世界。

  名家大师作品荟萃 六大亮点提前知

  本次精品展创作者是欧洲19世纪一系列声望与作品同样响亮的艺术家:吕德、莱顿、巴里、卡波、罗丹、克罗代尔、哲罗姆、雷诺阿、高更、博纳尔……可以说是名家大师作品荟萃,让人赏心悦目极具期待。作为2008年“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的续篇,本次展览具有六大亮点:

  首先是首创性,欧洲19―20世纪初综合性艺术大展首次来渝;聚集众多大家作品:吕德、莱顿、巴里、卡波、罗丹、克罗代尔、哲罗姆、雷诺阿、高更、博纳尔等;唯一性:作品全部来自私人收藏,极少在公众面前展出,保证了对于观众的吸引;猎奇性:展品来自欧洲本土之外最大的艺术品私人收藏机构之一西蒙基金会所藏。作为墨西哥电信巨头,西蒙基金会的强大财力,西蒙先生对欧洲文化的仰慕,对艺术品收藏的执着,其人其事成为脍炙人口的话题。

  观赏性:展品以油画和雕塑为主,涵盖这一时期欧洲艺术各个风格流派,雕塑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同时展出,互相映衬,体现时代风格与特色。个别作品为同一艺术家两种形式的创作,增加可看性;普及性:展品挑选和展品介绍语言弱化了专业性,强调了与大众的贴近,便于欣赏和理解。

  西蒙基金会介绍

  西蒙先生创立的西蒙基金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墨西哥一家非营利性的慈善机构。它设立的初衷是为墨西哥社区提供服务,帮助一些没有资格的家庭或个人申请银行贷款。另外,基金会也支持一些有助于墨西哥发展的项目。同时,由于西蒙先生对欧洲文化的仰慕、对艺术品收藏的浓厚兴趣及其雄厚的经济后盾,使西蒙基金会成为欧洲本土之外最大的艺术品私人收藏机构之一。

  西蒙基金会的艺术收藏种类丰富,上至欧洲中世纪的圣像画,近到20世纪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包括欧洲艺术史上众多令人耳熟能详、印象深刻的名家名作,其中尤以欧洲19-20世纪的绘画和雕塑收藏最为丰富和精彩。辗转数载,这些最具代表性的西方艺术精品终于从西蒙家族的墙壁上走出,在包括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美国华盛顿的国立美术馆、德国科隆的路德维希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法国巴黎的裘德?波姆国立美术馆、美国费城艺术馆以及威尼斯的葛拉西宫等世界各地享誉盛名的艺术馆及博物馆展出,但对于中国乃至亚洲观众来说,西蒙基金会以及它的珍贵藏品都还相对陌生。

青铜器《被征服者的荣耀》

青铜器《被征服者的荣耀》

        被征服者的荣耀,约1880年

  青铜镀金,棕色锈

  121.4 x 61 x 48.4 厘米

  签名:A. MERCIé(基座,右侧)

  刻划:GLORIA VICTIS(基座前部)

  基金会标识:F. BARBEDIENNE, Fondeur Paris(基座后部),REDUCTION MéCANIQUE A. COLLAS BREVETE(基座后部)

  Marius-Jean-Antonin Mercié (1845-1916)

  Gloria Victis, circa 1880

  Gilt bronze and bronze, brown patina

  121.4 x 61 x 48.4 cm

  Signed: A. MERCIé (on the base, right side)

  Inscribed: GLORIA VICTIS (on the front edge of the base)

  Stamped with foundry seal: F. BARBEDIENNE, Fondeur Paris (on the back edge of the base) REDUCTION MéCANIQUE A. COLLAS BREVETE (on the back edge of the base)

  该件作品巧妙的运用意大利与法国不同的雕塑风格来塑造被征服者的荣耀,足见艺术家过人的智慧,深得当时法国人民的喜爱。作者对人物及配饰精雕细琢的卓越表现才能令人叹服,在动势设计上,仅用一个支点并借助双飞的羽翼产生的向上趋势,使两位健壮的武士获得向上升腾的轻盈之感,从而产成稳定的视觉效果。

  《被征服者的荣耀》是梅西耶的重要作品之一,这件雕塑让他更为出名,随后为他带来更多的订单。梅西耶曾创作了一个名为《荣誉》的作品,展现一位带翼的人载着获胜的勇士但在得知好友亨利・里格纳特(Henri Regnault)的死讯以及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的消息后,他决定以此创作作为纪念,于是他把获胜的勇士改为战败的士兵,研究者认为“战败的士兵”即为他死去的雕塑家朋友。作品名称来自拉丁文的Vae Victis,意思就是“被征服者的荣耀”。梅西耶巧妙地运用了意大利和法国的雕塑风格来表现这种虽败由荣的、史诗般的主题。当那个时代的一些雕塑家还在为如何以一个支撑点来平衡人物而苦苦思索时,梅西耶却领先于同期的其他雕塑家,成功地解决了两个人物的平衡问题。梅西耶塑造的人物所呈现出的庄严形象,令公众感悟到失败者的尊严,从而能够唤起民族自豪感。1874年,《被征服者的荣耀》在巴黎沙龙展出石膏模型,后由法国政府买下并定制了铜像,在次年展出后,这尊铜像最终被矗立于大会堂中心广场。年仅30岁,梅西耶已在巴黎展上获得了金奖。很明显,因为这件雕塑的精湛工艺以及深刻含义,巴伯迪耶纳(Barbedienne)的作坊制作了7尊不同的青铜雕像以纪念那些陷落的法国城市。这座铜像现保存在法国奥赛博物馆。

油画《纯真》

油画《纯真》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1825-1905)

  纯真,1893年

  布面油画

  100.3 x 52.7 厘米 (无框),119.3 x 72 x 7.2厘米(带框)

  签名:W- BOUGUEREAU (左下)

  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

  Innocence, 1893

  Oil on canvas

  100.3 x 52.7 cm (without frame)

  119.3 x 72 x 7.2 cm (with frame)

  Signed: W- BOUGUEREAU (lower left)

  作者是法国十九世纪上半夜末法国学院派绘画最重要的画家,被誉为十九世纪美术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是对古代希腊、罗马和基督教古典主题的现代诠释,尤以精致细腻的写实手法对女性形象的表现著称。作品从不加入过多的象征性元素,人物表现平静自然,宁逸静瑟,温馨妩媚,略带一丝淡淡哀愁的气氛和情调,把唯美主义的精神内涵推向极致。

  油画《纯真》重现了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技法高超,品质惊人,把神性的爱和世俗的爱完美的融合,精致细腻的画风把唯美主义的精神内涵推向极致,堪称19世纪学院派艺术典范。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是忠实于19世纪学院派艺术典范与传统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是对古代希腊罗马和基督教古典主题的现代诠释,其中尤其强调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布格罗技法高超,品质惊人,对所有的细节刻画得无微不至。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不仅有艺术家钟情这种品味,也有不少艺术家偏好不那么理想化、比较现实的主题。然而,艺术家作品的特殊之处是,他没有让很多象征元素充斥画面,人物很有表现力且非常平静,却凭借其微妙的张力紧紧地抓住观众。我们从这幅曾于1894年在沙龙展出的《纯真》中就可以发现上述布格罗作品的特质:虽然人物没有圣人的光环,却被赋予了宗教的圣神情感。

青铜器《酒神的女祭司与爱神》

青铜器《酒神的女祭司与爱神》

        让-莱昂・热罗姆(1824-1904)

  酒神的女祭司与爱神,1897年

  抛光青铜,黑色锈

  95.5 x 33.5 x 32.5 厘米

  签名:J. L. GEROME (基座,左侧)

  编号:X793 (基座后部边缘)

  基金会标识:SIOT PARIS (基座后部)

  Jean-Léon Gér?me (1824-1904)

  Bacchantand Love, 1897

  Polished bronze, black patina

  95.5 x 33.5 x 32.5 cm

  Signed: J. L. GEROME (on the base, left side)

  Numbered: X793 (on the back edge of the base)

  Stamped with foundry seal: SIOT PARIS (on the base, at the back)

  作者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画家和雕刻家,是新古典主义的继承者,使得该作品所表现的历史神话题材无论是人物造形还是形体姿态,都具有希腊和罗马艺术的风格,同时作者喜爱运用不同材质的组合创作彩色雕塑作品,其浪漫主义情怀尽显无疑。

  让-莱昂・热罗姆并不是一个正统的学院画家,但他参与了当时很多的艺术运动。因为热爱描绘历史和神话故事,他的作品带有特殊的图像学特征。虽然热罗姆一开始就对雕塑产生了兴趣,但是直到1878年,他才开始雕塑的创作。艺术家把自己创作的绘画《波利切・维尔索》(Pollice Verso)中的一部分制成了雕塑。作为一个雕塑家,热罗姆对于创作彩绘的作品具有特殊的兴趣,受到当时考古发现的启发,他对于古典雕塑有了自己新的解读并运用不同材料或铜锈的组合创作了彩色的雕塑作品。总体来说,他的绘画和雕塑之间互有关联和参考:比如这件《酒神的女祭司与爱神》。虽然1873年的绘画作品《巴库斯》已经丢失且没有任何注录,但我们知道,画作中表现了和雕塑中同样的形象。

雕塑《蒙面纱的利百加》

雕塑《蒙面纱的利百加》

        乔万尼・马里亚・本佐尼(1809-1873)

  蒙面纱的利百加,1871年

  大理石

  155 x 62 x 42 厘米

  签名和日期:G. M. Benzoni f. Roma a. 1871(基座,左侧)

  Giovanni Maria Benzoni (1809-1873)

  Veiled Rebecca, 1871

  Marble

  155 x 62 x 42 cm

  Signed and dated: G. M. Benzoni f. Roma a. 1871 (on the base, left side)

  这件出自著名雕塑家乔万尼・马里亚・本佐尼之手的杰作,少女柔美的身姿,羞涩的面庞,披盖着轻盈的薄纱,这些特质都很难让人联想到是用材质坚硬的大理石制作而成,这正是雕塑给观者带来的独有的视觉审美感受。

  乔万尼・马里亚・本佐尼1828年起进入洛韦雷美术学院学习,是朱塞佩・法布里斯(Giuseppe Fabris)的学生。在罗马他继续就学于圣卢卡学院,并受到彼得罗・泰内拉尼(Pietro Tenerani)风格的影响。1861年和1863年,他曾在安特卫普展出作品。

  这件作品表现的是圣经中的人物、彼土利的女儿利百加,她蒙着面纱,正等待着被介绍给将来的丈夫以撒。利百加以美貌、好客和谦逊著称。艺术家在这里通过面纱来表现人物的天真和纯洁,同时,高超的技艺又让她的身体显露出来,可以让我们看到她那贞洁的身躯和羞涩的面庞。这件作品的面纱让人想起加埃塔诺・卡拉尼(Gaetano Callani)现位于米兰王宫的大理石雕刻作品《女像柱》(约1778年)。《蒙面纱的利百加》被认为是本佐尼的杰作,它被复制达37次,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贝克郡博物馆、印度萨拉加格博物馆、美国佐治亚州的高等艺术博物馆等地收藏。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