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以秦代以降为论述逻辑起点)
童领峰
中国美术研究院 副研究员
中国原始哲学中一直有奉行天园地方的观念,反映在器物的造型上。主要是对物象外形特征及神韵的模仿,来表达借助自然之力以辟邪、崇拜、吉祥等美好愿望。自从秦代将中国古钱币的形制稳定在方孔圆钱后,由此,可以从体现了封建皇权政治理念——君权神授并且象征着中央集权高度统一的“天圆地方”中管窥它所建构的系统以沟通天地的宇宙观以及试图解决辩证思想,即所谓“制器尚象”,其象,源于物;其质,源于天,即天体变化的现象,合而为一即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从具体的事物抽象地导出事物的象征。“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即器以载道意味着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表征的“道”,分别通过万物具象的模仿和观念上的抽象,借象征两种手法,在“形而下的器型里展露无遗”。对古钱币的文字造型与书法流风的异延产生的重要影响。
先秦时代中国古钱币由于春秋战国,群雄割据,各自为政,诸候列国的文化渊源和地理环境又不相同而导致没有统一的文字,文字的造型又多诡异,属于字无定法,书无定势时期:另一方面,青铜铸币本身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阶段,因此,即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区域,均会出现异形特征和形态变化的差异。但书体却体现了一种不确定的原始美感并暗示一个文字统一的时代来临的可能性。
纵览秦代以降,中国古钱币上的文字造型与书法流风中可以得出一条规律:潜在于“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中国书法风格发展史以及由章草,楷书,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等先后出现并构成了连贯性,气象万千的完整书体系列中。古典书法的风格,书体,形态,笔力,结构,线质等呈现的形态异化。自由选择和文化取向与古钱币上的文字保持有高度的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