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记

从艺记

从艺记

时间:2012-05-04 05:27:31 来源:

>从艺记

   在工作室常有人问起我的从艺经历,我常不知从何说 起,我的艺术经历可能更像一个古代人而与现在的流行艺术家不太一样,对于一个艺术生活的人来说,是要对自然和生命本身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独特的感知的,他更 像是一个信使,把听到的天籁之音记录下来。受杂志社朋友委托我总结了一份,大家可看看,希望没有令大伙失望了。

汉俑原名刘剑,号石屋主人 大历山人 徽州山民 塔川梦客 三祁 二山等,画家。

1968年出生于古徽州祁门(今黄山市祁门)祖籍江苏沭阳。自幼受外公和父亲影响喜书画。

1986入徽州陶瓷学校,学习陶瓷工艺和工艺美术,期间拜学山水画家王焘先生,而王焘的绘画艺术传承新安画派渐江 黄宾虹等大师的艺术传统,重笔墨和文化修养,汉俑在绘画上受益博多。另课余游历黄山,福建等地画了大量的写生创作。

1988年进陶瓷厂工作,并立志于绘画和文学,期间常往来于北京 南京 杭州等地的美术馆 博物馆观临学习。阅读了大量哲学 文学 美学和民间艺术资料,对绘画材料和艺术语言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创作了一大批油画 水彩 水墨,并写有诗集《屋后的花园》前部。

19921994年游居北京,汉俑常沉迷于美术馆,研习来自欧洲和前苏联艺术大师的艺术精品。这期间对各种材料进行了实验,创作了一批油画和综合材料的作品,这时的作品色彩热烈而厚重,揉入有东方装饰性的线条,形成了自己鲜明地艺术风格。

19952003年在广东顺德涉足包装设计和广告设计并接触小型泥塑创作。后回乡以广告设计为业,潜心修学;遍访了大量徽州古村落,并沿徽州先贤渐江 黄宾虹大师的足迹,骑车步行走新安江、富春江写生创作,画有写生稿三千余幅。沉潜数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开始写自传体小说《红色的厂房》和诗集《屋后的花园》后部。

20042008年迁居徽州古村落西递,因为是世界文化遗产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云集。为汉俑的艺术交流提供了一个活跃的空间,早起站在门前写生的是吴冠中老人,走进画室闲聊半日的是鲍加 詹鸿昌老师,提着小凳和画布从门前匆匆而过的是祝大年和戴士和先生。优雅的自然环境,古厚的人文沉淀,良好的艺术交流氛围。期间奔赴西藏 甘肃 云南写生,创作有《皖南民居系列》、《西藏组画》和《甘肃 云南风情》等系列作品。

20092012汉俑在古城济南和瓷都景德镇建“汉风艺社”工作室,开始关注齐鲁传统汉文化——汉画像石,以及景德镇的传统青花陶瓷艺术。并潜心于书法、陶艺、水墨的创作。

其作品深沉 朴厚 率真 灵趣而极具现代形式感。

其艺术载体涉及油画 水墨 水彩 陶艺以及诗歌散文等;触类旁通,融汇古今中外的艺术精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言语。

blog.sina.com.cn/s/blog_50e6f97801010tdh.html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