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名家评论李元茂书法

众名家评论李元茂书法

众名家评论李元茂书法

时间:2012-05-21 11:13:29 来源:

>众名家评论李元茂书法

        韩天衡:我与山西隽才李元茂先生是老朋友。最初的聚会是上溯到上世纪的八三年。当时,在哈尔滨市召开印学研讨会,他的才学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改革开放的大潮,把他引进到海南,并荣任省博物馆的馆长。如今,他又定居北京,发挥着早就该发挥的作用。他在学术、艺术上是多面手。熟谙古文字、印史、书史,有很深的造诣;在艺术上,书印兼擅,刻得一手好印,书法则正草隶篆皆工,且对印材还有很深的研究,真不容易。由于深厚的综合修养,他对古今书画也具有独到的鉴赏能力,火眼金睛,故而,如今在央视的《鉴宝》节目里,屡现他作为专家的身影。我为他取得的成果由衷地高兴,元茂君正值盛年,我深信他在弘扬、发展国粹上,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韩天衡2009年8月8日于上海
        韩天衡:中国篆刻院院长,西泠印社副长、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
        朱关田:元茂兄是我交游最早且笃的外地书友,始于七十年代“文革”晚期。当时由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拟来杭参观西泠印社,我美院毕业刚报到不久,即受命在孤山布置篆刻史展览,此事虽因计划改变而急促收场,却启开了西泠印社(当时叫杭州书画社)书法篆刻的展览和对外交流的门户,元茂兄正是在当年晋浙文化交流中认识的。记得他是山西代表团的副团长(省委宣传部的朱哦熖同志是团长),负责具体事务,可能还兼有秘书长的职责,年少英俊,风华正茂,书法、篆刻一舟双楫,锐气逼人,且好留心文字,或写或刻,时有指谬,质直老道,影响至深。从此后晋浙往返,每有酬应;社中晤对,多见议论,淡水之交至今匆匆已经三十余年,皆垂垂老矣,不堪回忆!近得一信,有谓山西日报近期拟为其作一专题,远邀我做些点评。元茂兄与我同庚,而专攻各异,学的是书画鉴定,专精于金石、目录诸学。加上书法篆刻从来讲究《说文》,所用文字,全依据《说文》固然不对,但终不能写错写讹,以《说文》作为童子功训练的,出自旧学,总是胜人一筹。元茂兄自幼临习《说文》,又从古文字学家张颔先生研究文字考据学,学问根底非同侪如我者企可攀比,只好就事论事,仅以形质而言之。元茂兄书法,五体并行,走的是传统一路,其篆书之方劲、隶书之丰茂、行书之流畅,皆能入古出新,以意写之,得鱼忘筌,为我所用。至于篆刻,尤胜于书法,“心篆”之诩,盖非虚言!其秦汉一炉,今古相容,立险破险,既朴且雄,如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又如海风碧云,夜清明月,已成自家格局,如今人书俱老,更上层楼,纯青之趋,虽情性所至,终系之于学问!同行之期,自当有所回应。
        己丑初秋,朱关田匆匆记于绍兴山阴道上。
        朱关田:中国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
        陈振濂:李元茂社兄精于鉴定,在书画真伪鉴定方面独树一帜,并有专著问世,是一个擅长操作实践又有理论功底的双棲型专家。而这样的专家,正是西泠印社十分钦佩也十分需要的。成为西泠印社社员之后,李元茂兄利用他在北方(山西老家)和南方(海南)的艺术学术经验,又到北京参与了许多重要的鉴定活动,在社中同仁中有了更大的影响。西泠印社不以印自囿,举凡诗书画印、古文字训诂、古文献学术以及鉴定收藏研究的一代精英,纷纷加盟,形成了一个研究、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的高端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李元茂兄既可以发挥学术研究与书画鉴定的职业才能,又可以在书法篆刻方面也多有创作积累,互相映衬,应该说在各方面更如鱼得水了。
        李元茂兄近年在书法、篆刻创作方面心得颇多,尤以篆隶书为宗,师从《说文》,在古文字学方面把关甚严。而在字形而外的笔法技巧方面,却持开放态度,自由挥洒,不拘一格。至于其篆刻,更是用心之所在,在西泠诸公中堪称是别张一帜者。
        李元茂兄师从三晋名家张颌先生,从学问入,又从艺术出,以艺济学,以学守艺,可谓“两得”。又以鉴定之学伸延为书法创作,复以艺术创作风格反哺书画鉴定,又是一种“两得”“双擅”之境界。印社中如这样的人才实在难得,故不揣翦陋,为缀数语以张之。
        己丑八月欧洲返国,陈振濂顿首。
        陈振濂:中国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刚田:元茂先生与我同为西泠印社中人,在印社集会时常有见面。他是学者,其学问功底深厚,于古文字学、古器物学乃至考古、鉴定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素养,同时他又是一位艺术家,在书法篆刻创作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做学问需要思维缜密、理性,而艺术创作又需要开阔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元茂先生能将做学问的冷静与艺术创作的激情无间的结合在一起,所以他的书法篆刻作品既古又新,既有条理又有张扬,既表现传承又表现自我。如他写篆书,有篆法、笔法娴熟的小篆作基础,然后在形式上求多种变化,出古而入新。他书篆能解脱金石文字点画形态的制约,努力表现自由书写的意味,表现“唯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点画丰富性,或逸笔草草,或苍涩凝重,不同作品有着不同的创作构思,选择运用不同的技法语言,所以他的作品既有古典意味,在形式表现上又有新意。另外他所写的草书千字文长卷,在草法纯正、谨严之间笔下有一种放松开来的逸趣,既有文人雅意,又有秀逸中的苍老,谨严中的生辣。元茂先生的篆刻别具一格,合秦汉古印与明清文人印于一炉,金石气与书卷气并重,古印式与书法意味并重,通过用刀表现用笔的节奏感,章法安排多见巧思,时出新意,与当代篆刻创作接轨,并表现出个人的创作风格。
        孙过庭《书谱》中说:“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正因为元茂先生在学问和艺术两方面有着全面而丰富的积淀,所以才能精于鉴定,成为有权威的鉴定专家。
        李刚田:西泠印社副长,《中国书法》杂志社主编
        刘江:李元茂同志与我有多年交往,知其对书画鉴定有深厚造诣。最近拜读其书法与篆刻作品,大有进展。
   他的书法:篆、隶、行、楷诸体均有相当的基础,其中对篆书他特别用心,凡鼎文、秦篆、汉篆均下过很深功夫,在其石鼓文,斯篆中可见。另可贵处是探索走出了自己的路,多方尝试,创出自我面目。这种精神值得学习与赞扬,望继续努力,定可取得更大突破与成就。
        他的篆刻,秦汉印的基础扎实,作品中能显出自己用刀、用笔面貌,如其白文印式“张纪南印”及朱文古玺印式“传承古人”等,实为可喜可贺。望再深入探索与多方开掘,丰富修养与内心陶冶。在原有基础上,有破有立,不断尝试,总结经验,继续往前。
        2009、7、11于杭州
        刘江: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童衍方:从广博到专精,再以专精带动广博,如此反反复复,学术上谓之“博约”,即苏东坡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书画篆刻艺术上也同样如此。
 李元茂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通才。他在书画鉴定、书法、古文字考据学,均有很深造诣,并独创以“心理合一”之理论阐释篆法。据此,他的篆书就能驾轻就熟,时出新意。试观其2008年所作的篆书四件,风格竟有如此大的跨度,有婉丽圆劲的小篆,也有若篆若隶的蜾扁篆,更有沉实厚重,结体自由的草篆,观之令人惊叹。其隶书也墨气浓重,用笔健挺,颇具金石味,行草则圆转流畅,神韵别具。
        李元茂先生篆刻熔古玺、秦汉印为一炉,结体险峻奇谲,用刀苍劲质朴。其所刻的“吾不知谁之子”朱文印,句出老子“四章”言道之不知于何处产生,它却含藏着无尽的创造因子,移之于元茂先生的篆刻颇妥。即他的篆刻作品是其天赋、气质和深厚艺术修养的体现,而不能单一论之矣。
        童衍方: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