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鉴宝》专家李元茂等在东莞鉴定办展

央视《鉴宝》专家李元茂等在东莞鉴定办展

央视《鉴宝》专家李元茂等在东莞鉴定办展

时间:2012-05-21 16:01:43 来源:

>央视《鉴宝》专家李元茂等在东莞鉴定办展

 

        昨日,为期两天的《东莞时报》鉴宝镇区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长安镇拉开序幕,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央视《鉴宝》专家李元茂,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刘静,央视《鉴宝》栏目特聘专家、北京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黄秀纯三位重量级鉴宝专家亲自坐镇,帮藏家“长眼”。专家汇聚的藏品交流活动吸引了很多省内其他城市慕名而来的藏家,有人甚至在活动头一天晚上就进驻长安镇。活动当天,还举行了《伟人风采》大型陶艺红色藏品首发仪式,据介绍,这套价值1.5万元的藏品在全国限量发行115套。
        此次活动在长安图书馆一楼展览厅举行,其中名家书画展览和陶瓷工艺品展包括李元茂在内的国内知名书画家的作品以及当代知名吴晓丽等陶瓷工艺师的作品,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赏。而三位鉴宝专家坐镇鉴宝室,为各地奔赴前来的藏家们神定气闲地分别鉴定书画、杂项和瓷器。
        南宋官窑惊现鉴宝现场
        早上10点,鉴宝活动开场。鉴宝活动中,一对中年夫妇带来一对瓷碗,经专家黄秀纯鉴定,这对碗都是出于南宋时期龙泉官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藏品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单只价格约20万元左右。
        黄秀纯介绍,龙泉窑窑址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的窑址,主要分布在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市,目前已经发现窑址300余处,烧造时间从宋到清代,年代跨度有七八百年。早期有灰胎和浅灰胎,南宋后有黑胎和白胎,白胎占多数,造型有盘、碗、碟、罐、钵、执壶等。纹饰有团花、莲瓣纹、鱼纹、龙纹、牡丹纹等。由于熟练地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术以及烧成工艺,成功地烧制出粉青和梅子青,达到了我国青瓷史的高峰。梅子青、粉青属于石灰碱釉,以氧化铁为主要着色剂,加入少量的钛或锰,生坯挂釉,入窑经高温1180度至1230度的氧化还原后,达到温润淡雅如玉的效果。
        这个碗属于我国南宋梅子青和粉青,碗口约11厘米,高8厘米,通体满釉,呈梅子青色,敞口,深腹,弧壁,小圈足,内底印菊花纹,外壁刻莲瓣纹,造型古朴端庄。
        经专家鉴定,属于官窑器皿。官窑属非生产性商品,受朝廷控制,有命则烧,无命则止,除宫廷御用品外,民间不得流散,也不准外销出口。除进贡以外的产品,大多都就地销毁,所以在民间流失的存世量极少。
        鉴宝未见大藏家
        陈女士从老家带来一个斗青釉青花粉彩花盆,经专家鉴定,为清中期器皿,花盆呈六棱形,三侧绘釉下青花花鸟纹,另三侧釉上粉彩绘花鸟纹,釉面莹润,绘画细腻。品相完好,有较高的收藏价值。陈女士介绍,这花盆是在老家老房子里,以前搁床底,后来被朋友看见,说漂亮,才拿出来洗干净当摆设。当专家告知此盆价值十几万元时,陈女士非常庆幸,“还好这个房子没有租给别人,要是出租房,这个花盆早就没有了。”
        前来鉴宝的藏家多为陈女士这样偶然获得或家传一两件宝贝,并未出现收有大量藏品的藏家。
        黄秀纯说,“东莞这边的收藏市场并不是很好,一般藏家们拿出来的真品,基本是家传的,而购买的大多都属赝品”。李元茂认为,民间鉴宝活动一般都很少遇到价值较高的藏品,原因是真正懂收藏的人,他自己就能鉴别,不需要拿出来鉴定。而经济实力很强或持有价值连城的宝贝的藏家也不愿意把好东西拿到外面来,怕藏品一经曝光,会带来危险,所以一般都是私自请专家上门鉴定,私下交流。

黄秀纯在鉴定现场

        专家提醒
        看权威教科书防受骗
        记者在此次活动中发现,大多数持有赝品的藏家,都是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专家提醒,如果真的喜欢收藏,要多买相关教科书看,而且要买权威的教科书,此外,还要拜师学习。所以搞收藏一要有眼力,二要有经济实力。即使是特别喜欢收藏也应该从小件入行,比如陶瓷就应该从碗碟等生活用品开始。黄秀纯给陶瓷爱好者推荐了《中国古陶瓷图典》和《中国陶瓷史》两本教科书,此外,他还建议藏家要多买正版图录。
        古玩市场淘到清瓷
        专家建议:古瓷保存五年能增值50%
        藏家丁先生带着自己从古玩市场以五六百元淘得的两个青花瓷盘向瓷器鉴定专家黄秀纯讨教。
        经专家鉴定,两盘皆为清中期的民窑瓷器,其中较小的一件价值较高,这件青花釉里红花鸟盘烧制工艺难度较大,青花为釉下彩,釉里红是釉上彩,两种色彩的烧制温度不同,要分两次烧成。
        “清代的民窑瓷器目前市面上存货量大,价值不是很高,但是像丁先生带来的两件保存完好的不多,能卖个一两千元,不过建议藏家自己保存好,这种古瓷保存个五年,价值能提升50%。”黄秀纯告诉记者。
        宣纸小心裹真迹
        专家建议:学者书画尚未形成市场

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央视《鉴宝》专家李元茂

        在鉴定现场。 
        一位藏家拿出北大教授孔向谷的16平尺的书法作品,请书画鉴定专家李元茂进行鉴定,经过仔细研究之后,李元茂断定这幅书法作品的真伪没有问题。

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央视鉴宝专家李元茂正在鉴定一幅名家书法

         得到肯定之后,藏家小心翼翼地卷起书法作品,李元茂提醒藏家不要卷得太细,而且卷的时候在书法作品上垫上一层宣纸其实对字画不好,只有刚完成的书画作品才需要垫上一层宣纸,以免印油染在书画作品上。
        藏家很关心这幅书法作品的价格,李元茂说“大学教授的作品还没有形成市场,不要用市场机制评定。如果藏家喜欢,它就是无价之宝。学者的作品虽好,但不像那些作品经常流转于市场的书画家,作品会有固定的市场行情。”
        疯狂藏家遭遇赝品尴尬
        来自四川成都的唐女士,出入古玩市场已经有十几年,此次得知央视鉴宝专家到长安镇鉴宝,便带着自己从古玩市场淘得的字画、玉器以及陶瓷赶到鉴宝现场。
        唐女士鉴定的第一件藏品是一本共计九页的八仙图页册,落款是一位叫“真然”的作品。唐女士对作者不了解,询问专家上是否真有其人,李元茂肯定了作者的身份,但同时指出作者并不是很出名。
        李元茂经过仔细辨别后,很遗憾地告诉唐小姐,从画上的笔道来看,这件东西应该是印制,不是画的。画的线条比较灵活,而印花出来的笔道呆滞、死板。
        “如果是做旧,为什么要做这么没有名气的画家作品呢?”唐小姐十分疑惑。
        “这就是做旧的一个技巧,让你找不到资料,不能对比,也就无法辨别真假,而且这些东西也是专门做给藏家的,做旧者不会做给专家看。”李元茂说。
        唐小姐鉴完书画,又让玉器鉴定专家刘静帮忙看了四五件玉器,均被专家断定为当代仿古作品。唐小姐说那是她花几千块钱买来的书,都是按图索骥,怎么全是假的呢?况且她这几件东西书上都有放大图片。
        刘静告诉这位藏家买书不能买私人出版的。像那几件玉器,有很明显的机械加工痕迹。如果真是梁楚时期的东西,那个时期连铁器都很少,怎么会有机械加工的痕迹呢?任何一件古玩,只要发现有机械加工的痕迹,其他方面做得再好,都要全盘否定。

        刘静提醒藏家,买书要买故宫博物院出版的书,除了看书,还要常到博物馆观赏实物。她像唐女士推荐了古方、张广文出的玉器书籍。
        唐女士最后找专家黄秀纯鉴定一件用金饰从朋友手中换得的五彩松竹梅罐,经鉴定此罐为明末仿成化五彩瓷。虽为仿品,但年代久远,且画工精细,器形大方,市场价值在8万元左右,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