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元茂

走近李元茂

走近李元茂

时间:2012-05-22 16:04:37 来源:

>走近李元茂

2000年3月19日史树青于北京竹影书屋

李元茂与史树青先生

李元茂在张颔(中)老先生86寿辰

李元茂(右)先生在央视《鉴宝》点评

李元茂(中)先生在深圳卫视《盛世收藏》点评

篆书杜甫诗横幅李元茂书

李元茂书法成扇

吾不知谁之子及边款

畅志仁珍藏印

传承古人

        ■吾友李元茂先生,篆刻名家,书画、印石鉴赏家,近年治印,以佳石、田黄、鸡血,时有经手,奇正虚实,游刃有余。因撰《名石治印》,嘱为序言。余谓元茂继所著《徐徐斋印痕》之后,复撰此书,在审视自己进度,对我国三大印石作了详述,尤其对田黄石的鉴定方法在以审视其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讨,兼述名石治印的创作过程,对印文布局、形体结构、金文篆,力追本源,纠正了有些篆刻家对文字误写、误刻之误,更补充了私印中之姓氏来源。
        元茂先生篆刻是在篆法、刀法上下功夫,他继承了秦汉玺优良传统,又突出了个人艺术风格,平正端庄,雍容大雅,显示了高度的艺术学识。
        元茂先生在书画篆刻以外,于文物鉴定及碑贴研究诸方面他有较深造诣。
        李元茂先生调离山西已近20年了,恩师张颔老先生时常在我面前提及他,说他在古书画鉴定、书法篆刻方面很有造诣,是位非常有才华的人。由于李元茂先生调海南省博物馆工作多年,故接触他的东西比较少,但我从张老及多位朋友的口中能感觉出李元茂先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家。近日,我在拜读他的《徐徐斋印痕》、《名石治印》、《古书画仿制研究》等专著,对他钦佩无已。
        李元茂先生博学多才,为人沉毅笃实,精古书画鉴定和修复仿制研究,又擅书法篆刻,在业界广得认同,享有一定的声誉。李元茂先生1944年出生在太原的一个传统文化世家,祖父为当地有名的金石碑版鉴赏家,三叔祖父李本富为民国时期孔祥熙的书画、古物鉴定专职人员父亲也擅长金石书画。在浓郁的传统文化熏陶和影响下,李元茂先生很小就接触了金石书画及鉴定等方面的知识,这为他日后所从事的文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元茂先生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习字、治印与鉴定几乎是同时开始的。他10岁时随母亲到老中医宁绍武先生(世交以中医名,擅金石书画,赵铁山弟子)处看病,见到墙壁上挂着的书画入了迷,在其母亲的要求下便拜宁先生为师,并遵师嘱用三个月的时间抄录了《说文解字》九千余字的字例。两年后经宁先生介绍,又拜省文物鉴定家高寿田先生、书法篆刻家郭伯英先生为师,开始了古书画鉴定及书画篆刻的系统研究和实践。1973年,调山西美术院工作,结识了全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张颔先生,拜其门下学习古文字学及考据学,获益匪浅。后随崔耀南先生研究老子及佛学,从“道法自然”中感悟审美情趣,并运用于习字、治印与鉴定中,使“目鉴”的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在山西省有关领导的支持及同道友好的协助下创办了山西省金石书道研究所,任首任所长,1991年调至海南省博物馆工作。5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他目鉴文物、书画作品百万件,多次为国家文物部门、海关、各拍卖行等社会公私机构鉴定流散文物、馆藏文物及拍卖品的权威鉴定,多次出席国际有关学术研讨会,发表书画鉴定论文百余篇。现为央视《鉴宝》栏目鉴宝专家、海南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文化部文化发展市场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西泠印社社员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以其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的主体,因此收藏和研究古书画也成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它不仅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还需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由于年代久远,书画史上名家圣手如云,各个流派异彩纷呈,不少书画作品难辨真伪,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摸索和积累,李元茂先生在古书画鉴定上练就了一双慧眼。我读他的宋巨然《万壑松风图》摹本制作过程、范宽的《行旅图》仿本鉴定记及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粉本看风俗变异等文章,是把它当作具有深度的学术文章来读的,我注意到他论证一个问题所运用的大量史料和科学的辩证方法。一篇鉴定手记,他运用了多少重要的史料,从社会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社会风俗,装饰物品、制作原料、服饰和衣料的品名、人物的神态以及插配的花卉、时令、画工手法等等,还有画家所用的绢素、画件的装裱等所有画上出现的问题,都无不作详尽的考论,而且事事有证,详引史实为论据。读这些文章,仿佛使我能置身其中,感受着画中的生活情趣,真是佩服元茂先生的博识多能和论证的确凿。他还在鉴定中发现“篆印”(即写印)在鉴定学中新的学术意义,不再是与“钤印”等同的辅助性鉴定依据,而是把它作为与书画本身的一部分,成为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这一发现为日后的书画鉴定开辟了新的领域。古书画仿制自古有之,李元茂先生的《古书画仿制研究》一书,是他多年在从事古书画鉴定研究中,对前人古书画仿制和修复的经验进行理论研究的著述,亲身实践,反复验证,指出了仿制书画与真迹同样有研究价值的论点。并通过实例对古代书画复制方法、修复技法进行了详实的阐述,就书画的具体作伪手段、方法进行了揭示,分析出了书画作伪者的心理等等。这部著作一经出版,就成为学习书画收藏、鉴赏、修复和复制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古书画鉴定之余,李元茂先生还专注于印章石的鉴定,特别是对田黄石的研究更是倾尽心力。他曾于1972年、1987年、1998年三次去福建寿山田黄石原产地考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在鉴定中以“地质鉴定的方法细分成分”,并提出以“明是非”、“辨真伪”、“评优劣”的田黄石鉴定法则,来论证田黄石的“质”和“象”的关系。李元茂先生的这些重要论证,为田黄石的研究、收藏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书者,心之迹也”。多年的古书画研究和鉴定工作,使李元茂养成了科学务实的治学态度及宽博的学术视野,同时也成就了他的书法篆刻事业。他精篆、隶、小楷,凡金文、石鼓、玉箸、秦权、汉碑额无不涉猎,其作品行笔洒脱,结字端庄,气象沉雄朴茂,韵致流畅自然,别具意趣。他在书学上运用“心理合一”的理论,解释书学及篆法,创立了“心体草篆”,在表现手法上丰富多彩,体现出“心与理合、理与心一”的境界。恩师张颔老先生曾跟我说,1982年,他主持召开第四届古文字研究会期间,著名学者、古文字学家于省吾老人看到李元茂临摹的吴昌硕石鼓文书屏,竟深信其真。李元茂先生治印,初从秦汉入手,旋游走于明清浙皖各派之间,博收广采,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其章法安然自如,线条挺拔俊美,处处透出勃勃生机,变化极其微妙,韵味隽永无穷,边款疏朗雅致,颇现晋唐小楷风骨。《名石治印》一书中所治的百方印章,每一印都有创作札记,并详细注释出印面文字的出处及印材质地、形状、章法、刀法、风格等等,这在全国诸多篆刻家中是不多见的,从中也足见元茂先生的学识广博、功力不凡。
        人生归有道,艺术足千秋。已过花甲之年的李元茂先生仍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里不懈地追求和探索着,我也衷心地祝愿他日后取得更大的成就。
        薛国喜
        ■专家点评:童衍方简评李元茂书法篆刻
        从广博到专精,再以专精带动广博,如此反反复复,学术上谓之“博约”,即苏东坡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书画篆刻艺术上也同样如此。
        李元茂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通才。他对书画鉴定、书法、古文字考据学,均有很深造诣,并独创以“心理合一”之理论阐释篆法。据此,他的篆书就能驾轻就熟,时出新意。试观其2008年所作的篆书四件,风格竟有如此大的跨度,有婉丽圆劲的小篆,更有沉实厚重、结体自由的草篆,观之令人惊叹。其隶书也墨气浓重、用笔健挺,颇具金石味,行草则圆转流畅、神韵别具。
        李元茂先生篆刻熔古玺、秦汉印为一炉,结体险峻奇谲,用刀苍劲质朴。其所刻的“吾不知谁之子”朱文印,句出老子“四章”言道之不知于何处产生,它却含藏着无尽的创造因子,移之于元茂先生的篆刻颇妥。即他的篆刻作品是其天赋、气质和深厚艺术修养的体现,而不能单一论之矣。
        童衍方: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
        著名书画鉴定家金石书法篆刻家 李元茂
        李元茂,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央视《鉴宝》专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特贴文物鉴定专家、中国书协鉴定评估委员、西泠印社社员。
        1944年,生于山西太原,自幼接受朴学教育。攻书画鉴定学、金石学、书法、古文字考据学。1973年,调山西美术工作室从事专业工作。1983年,偕同仁创办山西省金石书道研究所,任所长,填补了我国金石书道事业机构的空白,为我国金石书道学科的建设积累了经验。1991年,调任海南省博物馆业务馆长、名誉馆长。2007年定居京城。
        其于书学的贡献在于能运用“心理合一”的理论阐释篆法,故一画变体而万字随变,一字至千万字淋漓挥洒,皆为心出,浑为统一,将篆法推向新的境界。其治印深得传授,得天人合一境界,谓之四真咸备之“真印”,用之者受用无穷。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百寿印存》在1982年以国礼赠朝鲜金日成元首。作品曾参与最高国展(首届兰亭奖)、五届、六届书法国展,第三届篆刻国展、全国性展、国际展、跨省联展等百余次并获奖。
        多年从事书画鉴定及名石印章研究。发明“干支公历速算法”,大大加快了古书画鉴定的速度与准确性,使一切造假技俩难逃其眼。为各级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鉴定、定级,海关、公检司法鉴定。中国央视《鉴宝》专家团的鉴定点评、央视《寻宝》专家团的鉴定;并在清华大学、中国国家画院、鉴宝大讲堂等多处讲授书画鉴定学。发表论文近百篇,有专著《古书画仿制研究》、《名石治印》、《书画鉴定学讲义》及光盘《旧书画的改造手法与仿真》等多部行世。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