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中的微光——王樱璇作品评析

暗夜中的微光——王樱璇作品评析

暗夜中的微光——王樱璇作品评析

时间:2012-08-17 11:20:20 来源:

>暗夜中的微光——王樱璇作品评析

        每幅画都是观众和画家交流的媒介,画中有画家沟通的愿望。画家的语言是安静的画面,安静的画面背后,是画家渴望观众听到的声音。今天的展览,我们都是以观众或听众的身份,在与之前某时的画家对话。我愿以一个观众的身份,与大家分享阅读王樱璇作品的认识。我认为王樱璇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存在感。

        首先是画面的存在感。

        王樱璇的油画不论是人景系列、色女系列、小蓝人系列,还是竹林系列,均参考了中国画的运笔方式或水墨效果,描绘人的心灵空间,以及心灵空间中流动的情绪,是一种非常主体化的绘画样式。在这种样式之下,她的油画本质上是国画,她的水墨画却有着油画的精神。这种画面形式与文化特征的独特交叉关系,使她的绘画具有一种奇异的存在感。我们面对她这一系列的作品,是在经历这样的过程:借着油彩观看中国风景,透过笔墨体味西方精神。

        其次是画家情绪的存在感。

        正如前面提到的,王樱璇善于描绘心灵空间中情绪的流动。我们看她的人景系列尤为明显。画家笔下多是十分东方化的景观,这些景观因为传统诗文、绘画的关系,都或多或少给我们传递着某种诗性意味,如树木、楼阁、佛塔,或者暮色。中国传统诗文、绘画中的景观,多是文人精神的“家园”,因此具有很强的“家园感觉”。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画家力图利用这些具有强烈“家园感”的图像,突出景色中人的“失落感”或“无着落感”,即借“家园图像”表达精神和心灵的“无家可归”。所以,人景系列多有“暗夜中的微光”,微光中,我们会看到一个孤独的身影,这是画家心灵的投射。有人说王樱璇的画有忧郁气息,我觉得,与其说忧郁,不如说是空寂。

        其三是画家身份的存在感。

        伯隐艺术中心之前举办过魏尚河先生的展览,魏尚河的画具有冷静的形式,尽可能的把画家从画面中抽离。王樱璇的创作方式恰恰相反,是尽可能的在画面中保留画家的“身份”。如《小蓝人》系列就是在表现女性眼中的“男性形象”,是一种女性立场分明的创作。《人景》系列也充满了画家的“声音”,突出画家主体的认知。因此,王樱璇的作品是有强烈身份意识的作品。我们观看每一幅作品,似乎都是在与画家对视。

   强烈的存在感赋予了王樱璇作品别样的魅力,我突然很好奇,如果王樱璇也在作品中“归隐”,那会给我们呈现什么样的作品呢?

 

作者:徐建委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
日期:2012年6月15日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