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礼孩
“上午在一个荒岛,晚上在一座大城市。”《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这样形容理想的工作环境。此话用在青年画家陈雨的身上也是吻合的。不同的是陈雨一个月在雷州半岛的土地上画画,一个月在广州的城里生活,如此交织着城里城外的人生和岁月成为他在艺术上新的摆渡。
当一些画家穷尽心思去画一些不知所以的东西或往北京扎堆时,陈雨却远离喧嚣和诱惑,他选择独自一人回到土地上去,回到生命的原乡去。诗人洛尔迦说“船在海上,马在山中”,与此对应的是陈雨的“人在土地上”。回归土地和请教自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和艺术态度,他因之听见大地的歌唱、沉静与颤栗。光线充沛的白日,陈雨独自在菠萝地、山野、村庄或大海之滨徘徊,画画,遭遇日常的和心灵上的事物。自然就是普世价值,自然就是美德。一个人面对自然是一种祈祷,也是一种谦卑,自然之美唤醒内心的潮汐,艺术家的天赋就是心潮无端的起伏。在时间与空间的迂回中,陈雨记录下了他所亲历的土地。他的眼睛是生动的镜头,他把亲切的事物纳入视觉内,在蓄势待发的挥洒中把客观现实和观察后的联想结合起来,在多个维度上呈现:色泽饱和的菠萝地,暗淡中透出白色光亮的海岸,云朵下安静的村庄,流淌红色光线的小路等等,无不逸出火焰的海浪和土地的欢腾。
绘画是技艺的魔术,是美学修辞的闪耀,更是个人风采的飞扬,但在技术主义之前必须对土地和土地上的命运有着深层次的感知和理解。陈雨的油画不止于热烈的色彩,也有暗淡之时,这或许是心境微妙的变幻。半岛这片远乡,它的过往和当下,就像陈雨早年求学的命运之旅,带来挣扎的困境和洞见的出路。今日的半岛已不再是画家童年的记忆,他画面上像刀切过的山,仿佛就是一片伤痕,是大地的愤怒。土地对人的怜悯多于报复,因此陈雨在高悬的画布上不断穿越世俗的傲慢,虔诚享用大地赋予的粮食。欣赏他从土地上得来的写生作品,我会想起屠格涅夫传记作者加奈特所说的:“山谷在即将到来的夜的阴影中颤抖,较高的土地依然在温暖的光明中闪亮。”
翅膀就是深渊。绘画如同翅膀的飞翔,它飞进不同的时间,飞向另一个空间。陈雨的油画从具象走向抽象,笔触跨越写实和幻想的边界,捕捉到的风景一如生命的倒影,在画布的镜面上映照:这便是艺术家另一个寻找中的故乡、信念和爱。朝向土地的艺术让人踏实,它是自由、野性、骚动、欢悦和忧伤,也是自然的胸怀和忧思,陈雨从一个伤口或一双笑眼涌出的绘画就这样一一呈现。诗人波德莱尔在《远行》中写到:“我们的精神如画布一般高悬,请画上你们的回忆及其远景。”凝神陈雨悬挂起来的画面,恍惚之间,感到半岛之南夏季的风正从他的画面吹来,炙热、潮湿、狂野,带来午后欲望的云朵和旷远的灼亮。
炙热的风——陈雨油画展前言
炙热的风——陈雨油画展前言
炙热的风——陈雨油画展前言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