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评论张翔洲 《两个屈原 一对画痴》张艺兴

大家评论张翔洲 《两个屈原 一对画痴》张艺兴

大家评论张翔洲 《两个屈原 一对画痴》张艺兴

时间:2013-01-12 09:28:25 来源:搜艺搜

>大家评论张翔洲 《两个屈原 一对画痴》张艺兴

王建华张翔洲笔下的屈原(2007-12-23 09:25:02)

艺术赏析  分类:书画报道、传播……

两个屈原 一对画痴

好多人物画家都有一个情结——阶段性或经常性地集中笔墨描绘古今中外的名流名家,以他们浓烈的情感、独到的理解和超然的表现,让一个个作古千百年的大腕从历史深处走来,在宣纸上跃然复活,那么光鲜地和我们面对面……画家们才气勃发,才情飘逸,每每带给我们异乎寻常的审美享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大夫屈原是一个令人常念常新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很难画好、一般人不敢碰的题材。所以,画屈原的画家不多,敢画且能画好、画出神采的就更少见了。以我有限的涉猎,山西画家王建华、张翔洲师徒二人笔下的屈原,先后给我以视觉和情感上的强烈震撼,看后总放不下,于是有了这篇访问专稿。

王建华笔下的《汨罗遗恨图》是我在前不久太原文庙举办的一个全国文联系统画展上看到的,当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印象中别人画屈原,会把屈原放在一个大大的江边,让人在自然面前思考并渺小,而王建华偏偏让屈原披头散发站在江边,一个人就是一部历史!你看“这一个”屈原仰头问天,整张脸不是垂直于天地间,而是几乎平行于天际与江面。看着这张极度夸张了的黑脸,我当时就心里一紧:在最后的时光里,屈原究竟在想什么?是在寻找最后的答案吗?还是平复自己压抑了太久的悲愤?任你的思绪在画面的枯湿浓淡间驰骋飞扬吧!

作为一代人物画大师,无论刻画人物时线条笔墨的精准,还是塑造人物时内心世界的把握,王建华都令许多同辈和晚生画家们望尘莫及。细看《汨罗遗恨图》这幅充满张力的大写意,有放有收,有缓有急,不多一笔,不少一笔,每一笔都蕴涵着深意,都会说话。那个晃眼的黄葫芦,是屈原在绝望的生命尽头一点点悲怆的生活痕迹吧——纵是借酒浇愁,屈原还是做不到麻醉自己,不能妥协,不能同流合污。再看图左上角的那个瓦当,作为一个必要而恰到好处的装饰,宛如一轮照耀古今的明月,又如屈原未尽而难尽的事业,更是烙在屈原内心深处的一块心病和伤疤,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在风雨天里隐隐作痛。

王建华的《汨罗遗恨图》是在今年秋天画的。看他的这幅画时,自然想起其高徒张翔洲前年画的《屈子投江图》。张翔洲是太原市文联的专职画家,这幅画刊登在他做美编的《都市》封底,当时让我看得直发呆。今日审视《屈子投江图》,其特点更加明显。

屈原投江仙去,我们在文学作品中得到的最多印象恐怕是“鹅冠博带”,但我想屈原赴死绝不是一件飘逸的事情。张翔洲摈弃了表现站着的屈原临死前状态的大路画法,选择了让屈原抱石投江的“正在进行时”。单是这个新意就了不得。再看屈原,一头扎下,和他身后的那一团黑暗做毅然决然的告别,《九歌》中的仕女与龙为他送行,他两手死死抱着的那块顽石,多么像他诀别的黑暗的体制与环境——他要与它同归于尽!

翔洲告诉我,他创作的时候并不知道屈原就是抱着石头跳的江,当时只是不想让画面失重,他要让屈原抱着一个沉甸甸的现实远行,他想强调那种巨大的悲痛的力量。后来在一次听国学大师、楚辞专家文怀沙讲屈原时,才知道自己真是画对了!

伟大的作品必定有伟大的细节。想想,有几个人能在水里睁开眼睛?张翔洲不仅让屈原在水下睁开眼睛,还睁得大大的,他让他的屈原看着你,看着我,看着所有走近的人。屈原的眼里,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有对现实的不满,还有一点怨恨和鄙视……我的天!这种大胆的突破常规的想像,这种超乎生活的艺术真实,怎能让人轻易忘记!

屈子入画来,师徒笔生辉。圈里人都知道,王建华和张翔洲都是爱画如痴的性情中人。花甲之年的王建华画出一个苍茫的伟岸的屈原,而立之年的张翔洲画出一个果敢的血气方刚的屈原。如果一千个画家画一千个屈原,我相信师徒二人的这两个屈原是前一百名。因为他们的作品会说话,他们的才气和才情必将穿透岁月,画史流名。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