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停歇的旅程

从不停歇的旅程

从不停歇的旅程

时间:2013-03-07 14:43:02 来源:

>从不停歇的旅程


        在美国素有“母亲之路”的66号公路上,一辆越野车呼啸而过。车窗外是漫无边际的黄沙,车里那对中国母子的心绪还停留在刚刚看到的美国大峡谷落日余晖的震撼中。

        他们选择在一个名为威斯姆斯的小镇上停留一夜,享受一路风尘中的片刻宁静。在一个古董店里,老板用惊奇的眼神看着这对黄皮肤黑眼睛的母子,这可是他这辈子第一次见到中国人。不多的交流后,古董店老板送给那位中国母亲一件古董做为纪念,这让一直生活在美国的儿子纳闷了:怎么这一路上老是发生这些不可思议的事?

        在人群中,只需一眼,记者就识出了这位“不可思议”事件的主角——石兰。尽管已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和中国美协会员,但石兰最不愿意被贴上“著名女画家”的标签。

        “第一,难道我长的像男的吗?第二,如果真的著名,还需要你介绍嘛,别人应该都认识才对。”

        和传说中的她一样,性格率真张扬,不算美却非常可爱,自成风格。

        “我就是画画的石兰”

        在安徽当代女画家中,石兰无疑是把重彩工笔画做到极致的一位。更重要的是,在众人切蛋糕欲分一杯羹的艺术市场,她不扎堆、不喧哗,只想通过画表达内心。她忠于感情,同时心中有谱。

        好在市场认她的谱。早在前几年,石兰的画就曾被一个画廊的老板全部订下过,而且销的很好。现在她的作品一直受藏家追捧。

        比起画,石兰的人生更传奇。她下放过,又因为对人生的不甘,在近40岁时抛家别子去学画画;她也曾经经历贫穷,但是却靠着手上的画笔改变了人生;凭着几句并不熟练的英语和蹩脚的法语,她横穿欧美十几个国家,结识了不少真诚的朋友。

        石兰画室的墙上贴满了已经裱好或刚刚完成的作品。恣意奔放着生命的热情,张扬大胆的用色,石兰的画很容易给人留下这样的第一印象。

        “你好,我就是那个画画的石兰。”显然,她更愿意用这种方式作为开场白。

        石兰是个会享受的人。她的画室里有一套非常舒服的沙发,除了画画,这里同样适合会客交友。泡上一壶好茶,欣赏摆放在身边的画册,放上一段三宝的音乐,在那种曼妙的氤氲氛围中,人很容易沉醉。

        即使是现在,她每天的工作时间也不会低于8个小时,从采风时的灵感到真正完成一幅画,这中间需要花费她大量的精力。看过石兰画的人都会为其绚丽至极的色彩、浓艳的风格所震住,这也是她的画不同于传统工笔画之处。

        然而,石兰的内心却不同于她的画,没有恣意和奔放,却带有一点淡淡的灰调子。“我一直觉得艺术家的作品风格大都从血液里流露出来的,后天的理性是很难改变某些骨子里的东西,与人生观有一定关系。我崇尚真诚率性的生活态度,喜欢和热情向上充满阳光的人交朋友,但不代表内心深处就没有灰色。愿意把绚丽的色彩展示给大家,内心却拥有灰色。”

        谈起她的人生,石兰用了这样一个词:恍如隔世。

        如果不是当年毅然决然地去学画,现在的石兰可是还是那个在工艺厂里技术娴熟的工人。

        上世纪70年代末,下放回城后,石兰考进了当时的合肥工艺美术厂工作。虽然从小就对美术和文学情有独钟,但是每个月30块钱的工资显然不足以应付这些当时看起来稍显小资的奢侈爱好。

        日子就这样淡淡地过着,直到1986年,石兰迎来了生命中的拐点。那是一次不错的机会,她到深圳出差。刚来到深圳的她简直被眼前看到的一切惊呆了:完全不同于平时的生活,空气中的暗藏着一丝丝躁动和狂热。在那个疯狂的年代,石兰的“小宇宙”爆发了,她接连找了六份工作,并深深希望能够留在深圳。“非常不一样的生活,我还记得那时流行费翔的《故乡的云》,整条街上都弥漫着那种暧昧又新潮的味道,我太想留在那了。”

        可是一封电报彻底断了她的念头。“现在不回来,就永远都不要回来了”,老公发来的短短一句话浇灭了她的热情,收拾行囊,她蔫蔫地回到了合肥。

        人是回来了,可石兰的心还留在了遥远的深圳,她知道自己需要变一种方式活着。按捺不住的心中的向往和冲动,石兰决定不管怎么样都要去学习,这一学就是十多年的时光。在中央美院进修的时光是残酷而又美好的。在那里,她完成了人生的蜕变,从野路子到学院派,这段路不是谁都可以趟过去的。

        我是职业画家

        作为资深北漂一族,石兰到现在都记得刚到北京时的窘迫生活。随身带着的1000块钱,不到一个星期就花完了。租住的房子离中央美院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每天都要来回奔走,很是艰辛。

        北京的严寒让石兰印象深刻。常常在寒风中穿梭而过,回到家后掀开裤腿,会发现腿上全是被如刀一样的风割出的伤痕。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石兰学会了喝酒。靠着二锅头,石兰和朋友们就着一个杯子轮流喝酒取暖。等到她回合肥时,打包装书的箱子足足有20多个,全是二锅头的酒箱子。生活窘迫时,有次朋友去看她,将原本请她吃饭的钱全部到超市买了食品,足足让她支撑了三个月的生活。

        “常常从王府井边走过,看着满目的灯红酒绿,感觉北京的繁华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那种飘若浮萍的极度无归依感,至今让石兰仍记忆犹新。

        然而,靠着卖画,她总算维系住了不容易的生活。几年下来,她成了班里最早在中国美术馆开画展的学生。

        “对我而言,在北京的几年最大的意义就是肯定了自己。我的艺术生命开始于1996年,艺术生命相对于自然生命来说很年轻。相比于同龄人来说也算是出道晚的。可是我一直在脚踏实地地走着,直到现在。”

        石兰对自己的定位一直很明确:职业画家,就是属于那种就是有工作,没单位的。

        “我是靠卖画吃饭的,我的作品,都要既有学术性又有商业性,用参展获奖来证明我作品的学术性,而画廊和藏家购买证明了我作品的商业价值。”

        和大众刻板印象中的艺术家不同,石兰没有故作清高,她是个很入世的人,对于作品的商业价值,她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不谈商业价值?在现代经济社会是很正常的事。我需要的是创造的更大空间。”

        在众人眼中,石兰是成功的,不过她很明白这些成功的意义何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都会有冲动,这就像画画一样,一开始可以很随性,但是越到后面越要靠理智去实现,你必须用坚忍不拔的努力成就你的一生。”

        带上画笔去流浪

        石兰是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一年中总有少一半的时间在外周游。对她而言,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和偶像东山魁夷一样,将自己一路旅途的风景用画面的形式描绘出来,为自己的岁月年华留下一段值得纪念的隽永画面。

        她怀念巴黎左岸的艺术生活,也会为和儿子一起开车旅行美国而欣喜,甚至连在芬兰作品被盗也成了旅行中不可多得的调味剂。她对英语不精通,法语也很是蹩脚,神奇的是,就是这样,她独自在欧洲周游了十几个国家,在美国游历了东西海岸。

        2007年10月至年底,受中国美协的派遣,石兰作为访问学者去巴黎国际艺术城逍遥了三个月。那里几乎是全世界艺术家的终极梦想。清晨听着巴黎圣母院的钟声起床,晚上枕着塞纳河的涛声入眠,光是想想就让人不能自已。用石兰的话来说,巴黎是个神奇之地,假如年轻时能在那呆上一段时间,那么巴黎的浪漫会影响你的一生。

        不过这段旅程的最初并不美好。没有熟人,语言不通,石兰就是在惶恐和孤独中度过了半个月。甚至有一次出门,因为辨别不清方向,在巴黎城里兜兜转转了近12个小时才回到住处。

        当然,这样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太久,她很快就找到了朋友,一起评画作画,一起喝咖啡看白鸽,她的住所也成为周末party的不二之选。午后,她也会和朋友来到创办于1887年的花神咖啡厅,要知道,这里曾经是海明威、毕加索、德拉克洛瓦、萨特和西蒙波娃经常驻足的地方。更让她欣喜的是,善用莲花表达感情的她在这里看到了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八幅巨作《睡莲》,在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浪漫和艺术的巴黎,这些经历实在是可遇不可求。

        可是,在欧洲,并非所有经历都那么美好。石兰展出的画作就被盗窃过,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

        那是一次在芬兰举行的画展,石兰的一副得意之作被盗。芬兰美协专门来信致歉,并说这是他们国家几十年来几百次画展中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小偷被抓到后就是不肯说出画作的藏匿之地,着实让人无可奈何。

        石兰的旅行故事估计用一整夜也说不够。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她到哪去都特别受待见。在美国,她还成了一个古董店老板一生中第一次见到的中国人。

        那次和儿子开车自驾游,在从芝加哥到洛杉矶的66号高速公路上,经过了一个名为威斯姆斯的小镇,在逛一个古董店时,老板说他们是他30多年来见到的第一个中国人在这里停留。更令石兰想不到的是,古董店老板还让石兰带走了她看上的一件宝贝,没有要钱,这让一旁的儿子备受“打击”,因为他在美国这么久还没见到过这样的事情。

        还有一次她去黄山采风,结果不慎把腿摔断了,当时的她却沉浸在创作里浑然不觉。结果几天后下了山,朋友招呼她去喝酒,顺便去医院拍了个片子,结果一下把她和朋友都吓懵了:腿断了。

        “当时把我们都吓懵了,结果酒也没喝成”。就在养伤期间,石兰接到了重要的任务:为稻香楼宾馆绘制画作“朱荷满塘”。结果,奇异的景象出现了,连续一个月都有个拄着拐杖的女人在一堆颜料前奋斗。

        如果石兰的旅行故事能够整理成册的话,那一定会成为畅销书,因为在她的旅程中充满不可思议。现在的她还没有打算暂停周游世界的步伐,背上心爱的画板、带着运用自如的画笔,她的流浪故事还将继续……

        名媛档案:
        生日:6月24日
        星座:巨蟹座
        血型:A型
        生活理念:象鸟一样梦想,象牛一样劳动
        喜欢的颜色:红 黑 金
        喜爱的花:白色的百合花
        着装风格:休闲中偏艺术感
        最大的心愿:健康
        名媛非常谈
        你最为珍惜的财富是:能成为我儿子的母亲
        你儿时的梦想是:航行于太空
        你一生中的最爱是:自由
        你最钦佩的人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
        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自豪:随心而至
        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理性的逻辑思维
        你认为生活与事业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互补
        你平日里最大的爱好是:心灵的旅行
        你最欣赏女性身上的品质是:淡定 从容
        你最欣赏男性身上的品质是:真诚 品位
        你最喜爱的时尚品牌是:雅诗兰黛
        如果让你为大家推荐一部电影或一本书的话,你会选择:东山魁夷《与风景对话》
        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自己:有点梦想.有点情调的手艺人

马园园(《徽商杂志》记者)
        本文刊登于《徽商》2010年9月期。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