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彩画风的兴起——石兰岩彩画作品剖析

岩彩画风的兴起——石兰岩彩画作品剖析

岩彩画风的兴起——石兰岩彩画作品剖析

时间:2013-03-07 14:50:28 来源:

>岩彩画风的兴起——石兰岩彩画作品剖析

        近几年来,中国画坛掀起了一股浓郁的岩彩画风,这种画用斑斓厚重、晶莹璀璨的天然矿物颜料为绘画材料,用拓印、打磨、堆积、肌理等手段为激发“制作”出能强烈地冲击人们视觉的瑰丽画风,引起美术界的普遍关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画坛上一批老艺术家相继提出了对画材进行变革,倡导用我国传统的汉唐壁画中大量使用的矿物质颜料,替换现在中国工笔画家们多年习惯使用的12色锡管颜料,由此作为切入点推动了传统工笔画的变革。
        90年代起,一批留学日本的艺术家带回了国外用先进科学技术,在保留中国传统矿物质颜料的基础上,研制开发的丰富的岩彩颜料及由此引发出的相应的现代绘画艺术观念。这些艺术家用自己对艺术问题的深层思考及艺术创作实践,在中国画坛上正式提出了材料问题,并由材料涉及到技法和观念,出现了一批以新材料技法为研究对象、创作方式的岩彩画艺术。虽然现代岩彩画的发展目前还不够完善成熟,尚有待于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但它已走出了传统古典审美定式和语言体系,无论在激发材料、形式构成,还是审美情趣上,与我们已经习惯的传统中国工笔重彩画有了质的不同。它带给我们的是完全不同的、具有崭新的现代审美意义上的思考。
        岩彩画的新观念
        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展”上,一批色彩斑斓、技法新颖的岩彩画作品,脱颖而出,令人耳目一新。这些作品囊括了展览会的金、银、铜、优秀奖等十多块奖牌。作者是一批以各大艺术院校以及中青年画家为主的创作群体,也是1998年文化部首届重彩画高研班的师生。
        作品冲击着人们以往对中国工笔画固有的审美习惯和创作技法模式,首先在材料上采用各种不同质地的,有木板、亚麻布、云肌麻纸而不仅仅是宣纸。在绘画观念上将色彩提升到与绘画中线条、造型一样重要的地位,色彩成为重要的表现要素。胡明哲《绿荫》中静谧的蓝绿色;王晓晖《寻梦》中空间温馨的黄色;袁振娴《佳丽》中凝重华丽的红地毯;石兰《心莲》中莲蓬响亮的金色,张新武《淳游之二》中影像混茫的黑灰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浓烈的情绪化色彩,和与色彩相关的材质品格的选择。他们用天然矿物颜料、高温结晶颜料及箔类等材料,将材质的美感在作品中凸现出来,使色相、色质、色味组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审美对象。
        在以往的审美定势中人们看中国画一直用 “道、技”关系来看待技法,并认为“道”为上,“技”为下,而岩彩画家不但不羞于技法,反而把技法体系的建立作为自己的目标。这种技法体系走出了古典工笔线条、分染的天地,而进入一个展现手段无限丰富的创作空间。胡明哲的《雨》中女子上衣全是白底按结构感觉贴出来的,张寻曦的《芭蕉花》用各种色箔贴出叶子,唐秀玲的《藏女》用喷洒法制造神秘朦胧感,郭宝君的《冥雪》用纸浆造出积雪的肌理。在这里线条的功力,分染的技巧不再占有至上的地位,这使得岩彩画的创作手法更丰富、更自由,同时对技法的不同制作也形成了画家不同个性的表达。
        石兰的岩彩画作品
        在这批岩彩画的生力军中,我省女画家石兰是最早进入这个创作行列的画家之一。自1 997年以来,她以岩彩画为主要创作形式,完成了一系列有力度的作品,其中大型作品《沧桑祭》(合作)参加1 997年香港回归,文化部主办的“中国艺术大展历史和主题性绘画展”后为国家收藏,她也是这次展览我省唯一入选的作者。1 998年《心莲》获“第四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优秀奖。1 999年《和平世界》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2001年《飘逝的白云》等三幅作品参加“中央美院郭怡子宗花鸟画创作高研班作品展”,为《国画家》、《新华文摘》等杂志刊出。在高研班展览会上,著名美术理论家王志纯先生认为石兰是近年来一直坚持用岩彩画风进行花乌画创作的画家,她的作品从某种角度提出了:岩彩这种富有现代感的绘画形式如何同中国花鸟画传统审美结合的学术课题。2002年石兰应邀参加了安徽美术出版社编撰的“2 1世纪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教材”岩彩画一章,为我省美术及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石兰岩彩画创作实践
        2001年6月石兰在安徽省博物馆举办了“石兰重彩画展”,其中岩彩作品十余幅,除了《心莲》、《和平世界》等在全国参展获奖的作品,还有一组花鸟画系列尤为引人瞩目,《三月雪》、《朝花》、《艳阳天》、《二乔》。《三月雪》是在砀山梨花节写生所得,作者用银箔大胆贴在明快的石青蓝上构成树干结构,作为画面的支构架,在大构架中点缀一朵朵浓郁的白梨花,厚重而又明朗,极具现代美感。《朝花》在浓烈的橙黄调子中夹贴金箔做背景,前面的芍药花用传统工笔细腻染出,花头是一石它一砣白蛤粉点出,两只用粗颗粒画上的蝴蝶,热烈而又富于浪漫气息。这些画面上除了意境气氛上的大肆渲染,在制作上每幅画也各有不同的技法。《心莲》用的堆砌打磨法,《和平世界》花是蛤粉夹银箔并用,《艳阳天》在细颗粒的色块叶子上,用粗颗粒点彩。近作《飘逝的白云》更是作者对材质使用的独到之处,将在徽州拾来的灰瓦砸碎,掺上云母,遍涂于画面上的大片色块,真实而又亲切。纵观她的作品,几乎每幅材质、技法都因表现内容不一样而不同,最近她的新作《忆版纳》用的是各种色调的水干色,浓浓的西双版纳情溢满画面。石兰在岩彩画花鸟题材的创作实践上,做出了丰富的、多样的探索。从1998年至今陆续发表岩彩画理论文章十余篇,她觉得自己的探索还刚开始,要解决的课题会越来越多。
        岩彩画风的兴起,引起了美术界的普遍注视,尤其是中青年美术家的推崇与参加。评论家称这批岩彩画家对中国画变革抱有浓烈的热情,认为他们的作品“强化色彩,讲究画材,推崇技法和重视制作。向中国画坛提示了一些绘画新观念,尽管这些观念在世界绘画的背景中并不显得新颖,但它在走向新世纪的中国画坛上却有着极为重要的变革意义”。

田虹(著名画家)
        本文刊登于《百姓生活》2003年8月期。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