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于内在——杨和平作品至真、至美、至纯的品读

品于内在——杨和平作品至真、至美、至纯的品读

品于内在——杨和平作品至真、至美、至纯的品读

时间:2013-04-12 11:10:24 来源:

名家 >品于内在——杨和平作品至真、至美、至纯的品读

        记得几年前,去一家日本餐厅吃饭,那家餐厅的名字叫——品村,当时没能理解这个名字的含义,只觉得挺特别。当我们点的一道道菜上来时,我收获了意外的惊喜,那一个个的小餐碟,仅有成人手掌般大小,里面放上几片生鱼片或者三两块日本寿司,再加之大厨用心的装点,活脱脱的像一件件艺术品,让人不忍去破坏它们。但当你拿起筷子去享用这一道道美味的时候,你的味觉给你身体带来的愉悦感,已然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吃饭,而变成了一种艺术,所以终于明白了这个“品”字的含义。正如中国人喜欢饮茶话为品茶一般,要慢慢的细细的用心去体味,你方知其中滋味。
        前面其实只是一段引文,是一个生活的打趣。话说艺术大家都不陌生,去美术馆画廊大家习用看画,赏画来表达,可当我初识杨和平老师,第一眼看到他的作品时,我已不能再用我惯有的美术理论知识去衡量一副作品的好坏,而是你看了第一眼,还想看第二眼,慢慢坐下来细细赏玩,细细体会,方能品出各种滋味,一副画聊聊数笔,仿佛已勾勒出了人生的大智慧,品其画如品其人,静观冥想之余便窥视到了自己的内心,能明白其中若干道理之人,方能活得明白,活得自在。
        至真——画为心意
        画为心意,论为心声,当笔墨随着律动在宣纸上飞舞,最终呈现的必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当电脑前跳动的文字谱写出行云流水的文章,必是一个人内心声音的表达。众人皆知郑板桥画竹,先要心中有竹,此乃胸有陈竹之意。看杨和平老师的作品试问“竹”在哪里,随着那一笔一墨的痕迹去追寻,最终你会发现原来“竹”就在他心里。用最真挚的情感在宣纸上认真的画下每一笔,不多不少,不长不短,恰到好处的就在那里;用最真的情感去渲染每一片颜色,不深不浅,不浓不淡,清新爽朗的就在那里。
        写文章不难,画画也不难,而难的是用心去写用心去画,品读一副作品第一眼观摩,便可知用心与否。纵观杨和平老师的作品,真性情不喧而露,直抒胸臆,情感才充沛,对自然的真挚,才使画面生动而赋予了感情。
        至美——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俗话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品杨和平老师的画,美在哪里?这样的水墨小品,也许它没有写意山水的恢弘壮阔,也许它没有工笔山水的精到细致,也许它没有传统花鸟的雅俗共赏,但正是这样别具一格的构图,这样随性而不循章法的手法,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它的大美则蕴藏在作者的思想之中。比陆地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正是杨和平老师身体中蕴含着老庄空灵的哲学思想,才使得绘画看起来有大美,纵观人生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只有认清了这样的大思想,有了这样的大心态,才能真正的沉静于当下,画不在大小,用笔不在多少,一分一毫之间已尽显大美而不言。
        至纯——返璞归真(童真童趣的思想境界)
        他的作品如人一般,深沉内敛,朴素无华,让我们在喧闹里找到了一片宁静,在繁冗间享受了一片简洁。
        成长,在渐变的岁月里,在繁华喧闹里,人们渐渐得迷失了最初的心,试问每天的庸庸碌碌你是否有停下来好好看一看身边的风景,你是否注意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在叫。拥有一颗童真童趣的心不易,保持一颗这样的心更难,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内心是干净纯洁的,是脱离世事烦恼的,而它的作品带给人的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宁静感。在杨和平的作品前,你细细去品味,那夸张的瓶子,憨态可掬的大鸟,胖胖傻傻的鱼儿,笨拙中带着灵性,它们把你引向了自然的深处,宇宙的深处。
        在这个世界上人生来就注定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能真正了解另一个灵魂,可是当一个灵魂的情感通过绘画艺术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是否有了共鸣,如果这样的至真、至纯、至善能打动你,那么证明你的内心深处,你的灵魂跟他是共通的,绘画欣赏不是靠别人的言语去解读,而是要靠自己的心,自己的经验去体味,当你站在一副作品前能感触到作者的灵魂时,那不是别人,那是你自己跟自己的对话。

  何锐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