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美术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美术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时间:2013-07-29 11:03:24 来源:

>美术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曾经的理想是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而奋斗
        问:我们之前看了一些资料,您其实是美院科班出身,一直到现在仍然在美院从事美术教学工作,请介绍一下您的从艺经历。
        杨:其实我认为对学艺术的人而言,最理想的状态是自附中、本科开始,一直读到硕士、博士,有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我小时候最大的兴趣是在飞机模型上,理想是献身中国的航天事业,后因理科成绩不理想而选择了第二爱好——绘画。我把父母给的零花钱全部拿来订阅了各类书画刊物,如《美术研究》、 《美术艺丛》、《江苏画刊》等。当时是没有考前班一说的,我很冒昧地去拜访马玉如先生(编者注: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马先生非常热情地给我讲了两个多小时,给了我许多鼓励,他可能已经不记得这件事了,但我一直记在心里。
        1984年,我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美术师范系,是该系的第二届学生。进人师范系后,最大的感受是不被重视,这种现象到现在仍然存在。但我一直感谢自己当初的选择,因为在这个专业中,对国画、油画、 版画、雕塑等不同艺术门类都有所接触。1987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州中师工作。我觉得很荣幸,因为潘天寿、诸乐三等大师都曾在湖州师范做过老师,这份工作对我来说也是学以致用。后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各地的中师并入当地的大学,所以后来我是在 湖州师范任教的。许江院长经常讲要“宽口径厚基础”,我自问在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宽口径”是做到了,但不够专精。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我选择 去读油画专业的研究生,考上之后,由于工作原因,我是以研究生课程班学员的身份随班就读。这在美院也是一个特例。
        问:请介绍一下您目前的创作状态。在繁忙的教学行政工作之余,悠如何在创作中保持一扮平和的心态?
        杨:有人问我现在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我说是有 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对自己的定位首先是教师身份, 所以我首先要做好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把自己的经验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少走弯路。至于创作,主要还是在工作之余进行的,“聊以自娱”,目 前仍然是这样的方式。外表看可能心态比较平和,其 实内心还是有波动的,因为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我认为无论成功与否都应保持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
        美术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问:请您谈谈对当前美术教育发展现状的看法。
        杨:对国内的美术教育我也做了许多思考。儿童美术教育起步很重要。近年来国家对这方面越来越重视,现在很多学校的音体美课以前都是属于“小三门”的, 根本不受重视,现在也开始重视起来,逐渐变成主课,这是令人欣喜的好现象。但令我觉得遗憾的是艺术院校的很多教授,作为领军人物,他们很少愿意走到基层学校去。书画教育其实应该从娃娃抓起。中小学美术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地区是欧美和港台,他们有许多优秀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举例来说,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有一个公共的儿童美术馆,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但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没有一个官方组织的儿童美术馆,这是非常遗憾的。我希望政府能够重视这一工作,让儿童也可以参与进来,其主题可以与和谐社会、环保等社会主流价值观等相结合,为儿童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孩子心中从小植入“美”的概念,社会的犯罪率也会降低。 浙江是文化大省,理应走在时代前列,我真心希望浙江省可以率先开辟这样一个场所,当然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会遇到许多困难的,我相信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做好。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左右脑各司其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共同发展才完全,单纯的哪一方都是不够的, 对成长中的儿童来讲尤其如此。美术,是另外一种学习的方式,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授、学者应到基层去关心艺术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美术教育方面,中国美院建校80年来,有两种主要的学术观点,一是林风眠先生提出的“中西融合说”,一是潘天寿先生提出的“拉开距离说”,我本人既不完全赞同林先生的“融合说”,也不完全赞 同潘先生的“拉开距离说”。许江院长提倡的是“多元互动,和而不同”,我觉得“动”而不“补”也是不行的,“多元互补”,互相补充,这样可能更容易实现“和而不同”。中国书画是讲究书画同源的,但即便是在艺术院校,许多国画系的学生也写不好书 法。这是很糟糕的。长此以往,我们的民族艺术、主体价值观会逐渐走下坡路。
        现在是多元社会,信息交流非常快,美术教育也没有必要完全按照传统的方法,可以运用多种不同工具,不同方式。只要秉持民族精神,审美价值观就可以。
        艺术不是1+1 =2
        问:作为一位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二十余年的美术教育专家,您认为美院学生前期(即进入美术学院之前)的美术学习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
        杨:我常对学生讲,论考试水平你们是最优秀的,但综合素质你们却未必是最好的。艺术跟科学是人类发展的两个方向,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追求真理。但艺术跟科学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目前的考试制度下的一个问题是许多学生文化课成绩并不好,现在逐步在提高文化课成绩的比重,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前阵子媒体热炒的陈丹青先生由于他的学生外语成绩差而考不上研究生,进而抨击整个教育体制。我觉得这其实是有些偏激的,因为他所从事的是油画专业,学国画不懂外语问题不大,但油画是“舶来物”,一本外文画册你不可能只可看图片,这样的学生即使画得再好也是没用的,只能是隔靴搔痒。
        学国画可以不懂外语,但要懂古汉语方面的知识。总之,综合素养很重要。现有考试制度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千人一面”,大同小异。艺术不是1+1=2,它强调风格,强调不同的艺术面貌。当然,要整体改变这一现状比较困难,它关系到现行的国家考试制度的变革,如何从中 拔综合素养好、素质高、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才,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通过艺术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问:对于初进入美院的学生而言,一年的基础教学对他们之后在艺术领域的继续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杨:美院基础部的设置,是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是没有“基础部”这一说的,至于学生之后的艺术道路如何继续深人发展,这很复杂。老师起到的是引路作用。我现在所教的影视编导专业,其实是属于文学范畴的,在美院开设也有其自身的长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绘画的技巧融合进去。我认为他们现阶段应注重的是:
        1.拓展综合能力;2.拉大跟考前的距离;3.做好跟专业学习的接轨。
        现在学生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一年的基础教育,两年的专业学习,以及最后一年的毕业创作及论文写作,时间紧,任务重。希望他们不要将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方面,应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和教师的资源,尽可能地拓展自身的发展,从艺术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记者:刘翠云  许适

——摘自《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