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家张鸿然的荷样人生

油画家张鸿然的荷样人生

油画家张鸿然的荷样人生

时间:2013-08-03 15:56:42 来源:

>油画家张鸿然的荷样人生

    苏州《楼市周刊》记者:程宸

    初次见到张鸿然先生是在他的工作室,到处摆放的油画,清新典雅的茶具,玻璃墨画的挂灯以及精致的木质桌椅,令人久久陶醉在那浓郁的艺术氛围中。虽然祖籍安徽金寨,但张鸿然先生已是不折不扣的“苏州人”。因为热爱油画,追求稳定的他1994年来到苏州吴县中学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一教就是20年。2008年,他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绘画研修班,继续朝着自己的理想大步迈进。张鸿然先生现任苏州中山进修学院副院长、苏州中山书画院理事、中央民革画院苏州写生基地画家、苏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作品常见于《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名城早报》、《21世纪书画》、《亚洲美术》等报纸刊物,已成功举办多次画展。如今他的学生已数以千计,遍布全国各地,不少都出自重点院校,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再适合不过了。交谈中,张先生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绘画、教育事业的理解令人深深折服。

    《楼市周刊》:您的原名张勇,艺名是张鸿然,号三山居士,非常具有艺术气息的名字名号,请问它们有什么寓意吗?

    张鸿然:鸿然,简单地说就是鸿鹄之志,道法自然。我认为人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了理想抱负生活才有动力并能有所作为。《吕氏春秋·士容》提到的“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以及大家熟知的陈胜与人佣耕时发出的感叹:“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都表现出了鸿鹄不凡的心志与气质,这也正符合了我的生活追求。道法自然是老子提出的观点,他认为"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这恰恰道出了我的生活态度。所以我取艺名为张鸿然。

    我94年开始在吴县中学教美术,那时候就特别喜爱苏州西部的风光,特别是所工作和居住的附近有三座出名的阳山、观山、真山,一年四季景色非常优美,时间久了就爱上这块美丽的地方了,所以取号三山居士,听来也有点隐居山林的味道。

    《楼市周刊》:从张老师的油画作品集上看到一半的篇幅都是专题《新.荷》,艺术家都有自己喜爱的植物,请问您为什么对荷花情有独钟呢?

    张鸿然:荷花乃平常之物,但它像雨水那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浸入艺术家灵魂的深处,就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了。在我的记忆中,荷塘是童年最有趣的地方。小鸭在那里游戏着长大,叫不出名字的长嘴鸟在叶茎间穿行,躲在树荫下将鱼钩沉入荷塘,垂钓着最大的诱惑和愉快,蛙声、蛇影、蜻蜓……一切的新奇时时无声地吟唱在我的梦中。当这些梦突然在某一天开始在画布上摇曳的时候,便成了热爱生命、表现生活、歌颂时代的美好象征。其实荷花特别能引起人们思考,花开花落就好比人生。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件很小的东西里也可能隐藏着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也可能隐藏着大智慧。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点滴,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都会发现其所蕴含的独特的美。珍惜点滴,把握细节,生命便能如同荷花一样清莹脱俗。

    《楼市周刊》:我们平时见到的不少荷花图都是水墨画或工笔画,您的荷花相比之下有什么特点?

    张鸿然:可能许多人一直以为荷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符号,她只是与宣纸、墨水、毛笔为一家的,我想通过我的作品告诉大家,荷花那种东方意境是可以由颜料、松节油、亚麻仁油、调色刀在亚麻布上展现出来的。国画家画荷,是依靠墨的浓、淡、干、湿变化等来表现其神韵,而我想要依靠油画独特的方式来营造中国文人心中那富有诗情的清风荷韵,使观赏者走进充满生机、情趣万千的意象天地。在我作画时,既要表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娇柔,也要包含“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烈,又要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冷寂。时而鱼戏嫩荷,时而老荷残花,时而红荷金蕊、含情吐艳、俏不争春,这就是我想要尽力去捕捉的生命精彩与微细之变。我希望观赏者都能融入到我的画中。

    《楼市周刊》:在您的油画作品中可以看出,苏州西部风景画非常多。您来苏州这么多年了,她给您的感觉是什么?您又是怎样将它们表现在画作中的呢?

    张鸿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无疑是一座令人陶醉的城市,她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觉得用“天堂”来形容苏州一点也不为过。很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常常骑着自行车游走于苏州的西部,那里是城市的边缘,我发现有太多东西出现,又有太多东西消失。就在那个地方,时代的脉搏跳动得更加强劲,城市的脚步迈得更加矫健。如梦似幻的自然山水不应只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原生态的景观是大自然的恩赐,真山真水真苏州,才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家园。城市只是衣衫,水泥大道可以替代泥巴路,霓虹灯、轮廓灯、泛光灯、广告灯箱可以替代渔火烛光,垃圾箱、果皮箱可以出现在路边,城市人那俊逸、倜傥的身影可以穿梭在蓑衣竹笠曾经出没的地方。城市的脚步总是越来越快,只是在前进的脚步中,不能丢失曾经拥有的美好。

    《楼市周刊》:如今您的学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对艺术教育是怎么理解的?

    张鸿然:艺术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我首先是一名教师,然后才是画家。教书育人,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我们不管是新老苏州人,都有义务一代一代地将文化传承下去,就好像书页,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页,苏州就是一本2500年的书,翻开它可以细细品味。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