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御》杂志:对话艺术家傅文俊

《领御》杂志:对话艺术家傅文俊

《领御》杂志:对话艺术家傅文俊

时间:2013-09-16 15:23:00 来源:艺术国际

访谈 >《领御》杂志:对话艺术家傅文俊

    反拨历史和当下的观照者 ——专访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傅文俊

    傅文俊:
    1955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自由艺术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PPA)成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摄影师,曾多次担任各类艺术比赛评委。
    曾在法国巴黎大皇宫美术馆、美国纽约JACOB K. JAVITS展览中心、日本东京都美术馆、日本横滨美术馆、香港文化大会堂、阿联酋迪拜文化艺术中心、泰国曼谷艺术中心、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圆明园、广东美术馆、云南省博物馆、重庆美术馆、重庆市图书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艺术展。2009年获得日本AJAC国际艺术家邀请展金奖,2011、2012年两度获得世界华人当代艺术作品展国际金奖,2012年被评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并获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2013年参加了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
    《领御》对话傅文俊

    我把摄影当绘画,但它不同于摄影当中的画意摄影流派,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傅文俊
    《领御》:您是何时开始摄影创作,并把摄影当作艺术看待的?
     傅文俊:真正开始使用照相机是在70年代末期的时候,当时我在二轻局搞宣传工作,出于工作需要,为宣传工作拍一些纪实性的照片。1983年我进入了四川美术学院攻读油画专业,因为对艺术的喜爱实在无法割舍,想在艺术方面对自己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
    毕业后先后从事了平面设计与广告创意策划工作。这一时期的摄影基本上是为绘画创作与广告创意收集素材。虽然对绘画情有独钟,但由于平日工作繁忙,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绘画创作时间,于是所以我选择摄影这一瞬时性的艺术语言,这样我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完成我的艺术梦想,把绘画和摄影结合起来。
    《领御》:您早年有过在电影院工作的经历,从事电影海报绘制。这段经历对您的艺术生涯有什么样的影响?
傅文俊:其实严格来说也不叫工作,是我自愿去帮老师义务打工。那个时期,我对自己在绘画练习上有着强烈的渴望,而在电影院画海报恰恰提供了这么一个非常好的练习机会。因为电影院的资源丰富,有供你免费使用的颜料,画笔,画布,这对当时缺乏经济能力的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难忘而且可贵的,我以后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跟这段经历有很大关系,并且是密不可分的。
    《领御》:您是公认的西南地区观影摄影领军人物,能谈谈观念摄影更偏重的是什么吗?它跟其他摄影的区别是什么?
    傅文俊:观念摄影是从艺术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创作手段与形式。主要反映的是艺术家的主观世界,是艺术家试图通过摄影这个媒介,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并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且这种思考的空间比较大,答案不是唯一的。
    跟传统的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不同,观念摄影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客观本真原始的记录,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语言,是作者一种主观意图的表现形式。观念摄影的学术性、思想性及其视角、构图都比较独特,尤其讲究原创和表现策略。
    中国当代艺术不乏浮光掠影地攫取浅表性传统文化的创造者。摆脱这些嚼之无味的视觉图像是我努力的目标。——傅文俊

    《领御》:您的作品如《十二生肖》、《万国园记》展出时引起巨大轰动,这些作品背后的意味是什么?
    傅文俊:今年5月份在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展出的《万国园记》跟2009年展出的《十二生肖》是一脉相承的。它以2010上海世博会中的英、法、德、日、意、奥、美、俄八个国家馆的场景为主题,对历史进行追问和反思。
    但是这种追问和反思并不是要向西方讨要说法,制造问题,像威尼斯记者采访我时开玩笑说的“找他们算账”。而是以艺术的形式跟西方交流对话,传播友谊,展示我们的开放和包容。历史当然不能忘记,但东西方文明更应该和平共处,互相融合,文化是多元的,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以我的作品《失之交臂》为例,西方有维纳斯,我们有千手观音,东西方文化各有特色,是平等的,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的。
    《领御》:除了一些对历史见证和观照的作品,您有没有关于重庆本土文化关注的作品?
    傅文俊:当然有,我2010年创作的《街坊邻居》就是对城市现状的一种批判和思考。城市化浪潮是大势所趋,但它也有它的缺点,最大的表现是城市化建设的同质化。所有的城市形态千篇一律,外貌似曾相识,缺乏独特的个性,在重庆感觉在上海,在上海又感觉在北京。
    在《街坊邻居》里,我采用了独特的民居形态对当下枯燥单调的城市面孔做了一个回应,运用了重庆老房子的元素呈现。我用3年多的时间,拍了上千张重庆老房子的照片,最后选用37张拼贴成最后的作品。现在这些老房子都被拆掉了,非常可惜。
    《领御》:《街坊邻居》非常成功,并拍出了12万元的高价,那么您是如何理解商业跟艺术之间的关系?
    傅文俊:艺术家是知识分子群体的一部分。作为文化传承者和创造者,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跟其他种类不同。首先这些作品是具有流通性的,有流通必然就有商业,而艺术作品一般在流通上有着更大的优势。其次是人们有需求,在物质满足后对精神层面的需要。再就是这些艺术品是不断升值的,它能延伸出更深的价值。
    艺术多少会受点商业的影响,但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为商业妥协的,他不是工匠,他在文化艺术上有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是追求艺术水准和修为的。
    黄桷坪的发展关键在于留住艺术家,艺术家才是根本。社会舆论也应该多为黄桷坪鼓与呼。——傅文俊

    《领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傅文俊:对我个人来说,除了我的作品受到了更大的肯定外,最大的收获是在跟西方艺术家交流的同时,看到了很多新的、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切实体会到了当今艺术思想、理念的变化发展相当的快。
    在这个过程中,也的确感受到了一些差距,不过这个差距是可以弥补的。而且各有所长,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创作。
    《领御》您平时除了做观念摄影创作外还要绘画,您现在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傅文俊:主要的工作重心还是放在摄影方面,但是如果有大块儿的时间的话还是尽量绘画。这个时间段一般是在完成了一个观念摄影之后,下一个摄影主题还未确立之间。如果摄影主题确立的话,我会马上停止绘画,全身心的投入到观念摄影创作中去。
    《领御》您觉得该如何把黄桷坪打造成像798那样知名的艺术区?
    傅文俊:首先要说的是,黄桷坪永远不可能成为798。黄桷坪就是黄桷坪,它是一个原创艺术区,而798现在已经变化成了商业区,改变了其原来的性质,现在两者之间没有了可比性。
    其次黄桷坪没能发展起来,跟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关。政府没有给艺术家提供一个宽松的生长土壤和有利的发展空间。所谓“筑巢引凤”,“巢”没筑好,“凤”当然不会来。政府应该培养良好的艺术文化生态,把艺术家留住,让艺术家看到可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景。
    再就是应该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目前黄桷坪的经营单一且产业结构不合理,没形成一个文化艺术商品基地,缺乏良性的互动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后记:
    在对历史和当下的热切关照中,傅文俊有着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同样,傅文俊也有着强烈的艺术家责任感,对重庆目前的艺术生态现状痛心不已。
    重庆艺术人才流失严重,要发展重庆的艺术文化,留住艺术家才是根本。政府和社会应该多跟艺术家沟通交流,多听听艺术家们的心声,这不仅仅是重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重视。这是黄桷坪的呼声!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