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高隐》解说词

《都市高隐》解说词

《都市高隐》解说词

日期:2013-10-24 16:28:57 来源:
关联艺术家:

>《都市高隐》解说词

     主持:释空大师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文人墨客,大智大贤隐退深山,淡泊以求明志,寂寞以求骛远,形成了隐逸文化。

     历史发展到今天,芸芸众生,快乐安逸,个性和本性都得到了彻底的张扬和释放。

     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 文化的中心,来自四面八方的、古今中外的文化潮流,在这里形成了多元素的文化现象,真可谓百花齐放,竞相争艳。

     在这片喧闹的人群中,有一位画家放弃名利,过着清贫的生活,深居简出,用亲人和自己的幸福作赌注,与世俗抗争几十年,换取了艺术的纯真,为我们,为爱好艺术的人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美的世界。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博学深研,用生命谱写着艺术的新篇章。他整日“左壁观图,右壁观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成为名符其实的‘都市高隐’。”在人心浮躁,追逐名利之风盛行的今天,显得非常可贵。

     袁江的绘画艺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他的艺术经历,是典型的中国古代“隐士”文人的重演。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刻骨铭心。他还是一个书痴,博览了大量世界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他的偶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文学史》两部书,使青少年时期的他学会了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看人生,中国古代文人的魂影也仿佛在他身上复体。他性格倔强,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一身正气,善良而又单纯,勤奋而又善思,“读书只为开窍,开窍只为得道,得道只为上境界。”(袁江语)遇学多悟,才思敏捷,三步为诗,信手泼墨,巨幅掌纸,一挥而就,从不打腹稿,从不重复作画,用墨玩水,戏彩走线,实为高手。兴致勃发时可以到画山水。他步入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歪嘴和尚·悟痴·袁江——中国焦墨焦彩画创始人。1957年9月生于山东。自幼酷爱文学,绘画,擅长国画山水、花卉、人物兼及书法,对诗词、美术理论及哲学、国学有独到研究。

     这是一位高人——信诚佛学,修养高,悟性高,人品高,艺术境界高;
     磨穿铁砚出神韵,

     多情竹笔入灵魂。

     《临江斋感怀》

     临江八年读圣贤,

     笔下铸我无空前。

     自然造化擒山鬼,

     天人合一结佛缘。

     莫把古法作大斧,

     留得后人赏梅园。

     赤身登到天门处,

     回首一笑独坐禅。

     有形迷蒙无形玄,
     天地无色道自圆。
     若能悟到老夫意,
     太极图里可耕田。

     从他的诗里,可以看出这位高隐天人合一的创作状态和对艺术的独到感悟。

     袁江在步入文学、绘画两大领域之初,“对中国绘画的产生、发展、成熟、演变都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探索中他发现”焦墨画“一科的不成熟和缺陷,所以”完善焦墨画“一科的使命感由此产生。这是”焦墨焦彩画“一科产生的文化基础和历史基础;改革开放,中西文化交流日趋平凡,西方油画的色彩引起他的浓厚兴趣。经过反复学习和研究对比,他发现中国画的色彩是单一的,也缺乏厚重和丰富。西方油画在色彩和光线方面有很多的可取性。比如:色彩的丰富性,光线在画面中的作用。中西合璧、中西互补,再利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使得这一技法在创作过程中增加了很强的灵活性、随意性。在保留中国画精髓元素的同时,(如:线、点、构成),融入西画的色彩、光线,提高画面视角冲击力。这是焦墨焦彩画产生的时代机遇。

     文化基础、历史基础、时代机遇,都建立在画家自身的内功修炼和外功修养这个基础之上。袁江首先是一个文人,其次是他的艺术天赋,扎实的传统功力,全面的文化修养,使他担当起了“焦墨焦彩画”一科的创造、创新重任。他不负重望,这精美的画卷就是他向祖国交出的一份份量很重的合格画卷。

     古人云,不因其人而毁其言,不因其言而毁其人。袁江没有任何的荣耀和头衔,也没有虚华的包装和粉饰,他拒绝友人之劝,不入各种协会,不接受任何授奖。他说:“我不会用作品之外的任何闪光的虚荣,来装饰自己的艺术。我要叫我的艺术和我一样,越来越变得纯真。”然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几百幅精美画卷就是他最大的荣誉和成就。艺术家的名誉和地位是有他的艺术作品支撑的。

     这是一位哲人——入道、悟道、品道、得道,天目大开;

     方砚魔道 醉写 山魂人魂气魄;

     痴人说梦 笑看 古月今月圆缺。

     《感怀》

     月伴书声到星稀,

     缕缕青烟上村溪。

     清风雨露绢上客,

     蓝天白云大唐诗。

     月浸砚池,天上人间一秋色,墨生涟漪云托萍

    日临书屋,字里行间两清风,笔行无声心卧江

     春夏秋冬半壶酒,

     东西南北一狂人。

     春夏秋冬,梅兰竹菊,再加“半壶酒”,又是何等“一狂人”。

     袁江“自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降、重彩等诸多山水画,再现形式入手,玩水、玩墨、玩彩,集众家之法融入他法,再有外功学养之助化,在表现形式上形成了独具个性的笔墨语言,笔墨形态内质深处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张扬个性的同时,着实过了一把笔墨瘾。”这是他创造的基础。中西文化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天然合成。有人说他的“焦墨焦彩”不伦不类,“不伦不类”就是“另类”,“另类”就是自我,自我就是艺术价值。

     他的铭言是:“探索,以修养为北斗;叛逆以传统为基础。”他是一位绘画高手,用自己的作口步入了高境界。同时他又是一位善于从实践中发现,总结经验的美术理论家。

     为画者得以下之法,即通万法,除百障。此法需要三个方面的训练。一、熟练掌握造型能力,能为万物造像,为阿堵传神;二、修炼笔墨以“一”为本。心以书显,必载道。书也线也,笔墨也;三、通国学以通天下万物之理。明天、明地、明心。“皴法”“构图”,经验也,非法也。“胸无成竹”乃大师之道也。

     画家心性修炼是一个神秘的哲学问题。心境就是意境。一日可以洁身,但不能洁心修性。创作前“打坐”可以静心,但不能静性。画心吾心,即佛心。禅定自然“照见五蕴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高士放歌亦无声》作品中,有一则题跋,曰:“高人问鱼:何得其水性?鱼曰:上善。高人又问,何为善?鱼曰,无为。高人接着又问,怎样才能做到无为?鱼曰:损之又损。”
     精、气、神、情、意,不足不可以为画。

     知古人之精华,以防复辙;知古人之心历,以明我见;知古人之笔墨,以创我法;知古人之情怀,以积我养。

     眼力不及未必无。开启一孔天目,就得一层境界。不信但看古今事,高手妙著画外神。

     中国画的笔墨是一个很复杂的哲学问题。抽象的笔墨在深层面蕴藏着一个永远看不透,也不能看透;永远说不清,也不能说清的人文哲学命题。

     一幅成功的作品,常常表现出鲜为人知的美的意象,然而一个时期之后作者才会发现自己的创造和伟大。这种偶然性符合艺术创作规律,这样的艺术家才是不断进取的艺术家。

     古人用言行藏学问,今人用行为放大艺术。根在底气不足,缺乏修养。

     画要有贵气。或生来俱有,或后天自修。贵不择人,择品。

     谈艺论道,人们总是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其实不是作者颠狂,而是艺术本身就是“疯子”。

     不破规矩,怎么能成方圆。

     一幅成功的作品,就是一个生灵。其内涵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因人自得,或穷或丰,或玄妙或简约——这就是艺术的魄力。

     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年代”。其实没有大师并不可怕,关键是有没有成就大师的必备条件,有没有发现大师的慧眼和胸怀,胆量和勇气。

     对艺术品的欣赏,往往是言则俗,言则少,言则尽。沉默无语,微微闭目,其味漫漫如青丝,振振如芳香,声声如晨钟,不知不觉浸入肺腑。冲动之火开始燃烧,激情之泪在悄悄涌动。人入画中,画融情里。清茶已无味,烟香已多余。如梦如幻,如痴如醉。味之深远,挥之不去。

     关于对中国画笔墨的理解,他总结出很多经典

     抱石皴的问世,再一次证明“笔墨”形态的可塑性,随意性和人性化。

     点的灵动,线的节奏,墨的层次是生发“气韵生动”之意境的三项基本要素。

     画家素质修养过程,就是“笔墨形态”、“意性”、“内素”的改造形成过程。单纯的、原始的“笔墨”概念已经“质”变。

     笔墨自身在小乘圆满之时又浮现出一种味素,这种味素就是“笔墨意境”。“笔墨意境”是中国画意境的基础。把“笔墨意境”作为一个新概念提出来,旨在中国画返璞归宗。这个“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善画者以“○”言道,有“形意”并生之妙。

     笔、墨二役成为意境之素,就有了生命价值,作为小乘圆满,自然为“○”。

     艺术境界是“思”的结晶。思:心上田。田无垠,大鹏展翅九万里,境界也。

     艺术境界玄妙横生,充满了虚拟的想象。

     一念即出,万象盈生,象象重重,映出新境。

     象生于意,意生于景,景生于笔墨。笔墨藏于景。境界藏意境,并非在画中。思而有得,得之难言,美味自在其中。

     意境是“意”的结晶。意:心上音。心田无垠且有物,物而丰,意境也。

     形象以意而精彩,意依形象而幽深。

     笔无墨而不骨,墨无笔而不彩。笔以墨生气,墨以水生润,水为有形气,气贯笔墨中。要容画家之情怀,藏意境之玄机,含宇宙之神妙。

     笔以显骨气为妙,墨以显丰韵为妙,水行其中以显活灵为妙,形以聚神为妙,境界以生意为妙。

     “皴法”,源于自然,成于性也。

     笔墨之役,以形媚道,可以改变它的习性、本质。

     作品是对画家度德量力的唯一依据。是所学之归宿,笔墨涅槃之隐域,意境圆成之圣景,艺术境界之标致。

     写生时对自然要细细品味:初品其味,貌也;再品其味,质也;三品其味,气也;四品其味,神也;五品其味,法也。

     观其形色,低层;观其笔墨,中层;观其意象,高层。

     画家每天解决的不是技法上的困扰,而是哲学问题。

     一切为了玄化,笔墨退隐不复。

     中国画的笔墨是书法笔意的再生和演变。

     笔墨当随意境,意境当随时代。

     法多路窄。无法无天才能横空出世。

     善笔者需要特别注意笔墨意境与画面意境的关系。笔墨意境既笔墨自身表现出来的抽象之象。笔墨落纸,已俱小乘圆满,它与画面意境大乘气象浑然天成。布线、叠点、烘面要笔笔有气象,有生机,既能互用互补,又独立生存,气韵生动,呈肌理,展性情,藏修养。小乘气象卓然分明,散点透视,其象不散。一笔开,乾坤定,清逸之象出生。收笔静神,方知其意、其兴未尽。大乘气象自然浮出画面。小乘气象已是无迹可寻。

     “胸无成竹”是我几年前的发现。通过实践,我认为,要先“胸有成竹”,而后才能做到“无”。这符合唐代青原禅师那段著名的命题精神。

     这是一位怪人——不入时流,不结帮入圈,不攀龙附凤,倾倒权势,不接受应得的荣誉,不挣应收的钱财。他说:“为了生活,为了艺术,这不是体验生活,真修也。”

     有一次大型活动,北京市政府的一个领导给他颁奖,他拒绝了,因为这件事,政府给他安排的一系列有益的活动全部取消。还有一件事,也令人费解,在珠海,一位澳门的老板出七万元请他画一张“迎客松”,在创作过程中,那位老板用尺子量“迎客松”的横枝长度,并要求他加长横枝的长度。他也拒绝了,他说:“出钱多少”老板说了算,怎么画我说了算,我要以艺术本身的要求而作画。“他说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非常尊重艺术的。所以艺术家的修行,会在艺术作品映射出来。为艺术而修,为艺术自我折磨,这就是悲哀的艺术。艺术品走向市场,换取经济价值,又面临一个观众是否喜欢的问题,艺术家不改初衷,观众又难以接受,这是艺术的悲哀!艺术贵在真,大艺术引领时代审美趋向!而不是被时代摆弄。当然我们目前面临的欣赏群体整体水平不高。又加上“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所以误导了观众。

     他虽然“低头常见囊中空”,但他心态平和,时常“梦逐酒香是墨花”。他在《为俗人歌》一诗中写到:“蝇头利禄龟起舞,蜗角功名鳖唱歌”。他在另一首诗中很欣慰的写到:“何人能知笔中意?僧敲寺门月满头。”他追求的是功到圆满。

     “山中常吃有花果,人间谁听无弦琴。”

     “天下三界人鬼神,桃花源里问菊翁。”

     “一杯清月和酒醉,五瓣红莲伴君摇。”

     “独占山水有清音,横卧八荒也风流。”

     这是高隐放歌,隐者情怀。

     其实他在三十岁时就成功地举办过画展。而立之年的他,本应青云直上,然而他却急流勇退,闭门研修丹青,立创“吾法”,不创吾法不出山。

     他的归隐原于他妈妈的一句不经意的问话:“办了画展,上了电视、报纸,领导出面剪彩,记者一吹,你就成了画家吗?”妈妈的这句问话,深深的刺痛了他:“画 家在我们心目中首先应该是一个文人。琴棋书画仅仅是文人必修的小道。”他自幼受妈妈的影响,学做人,学画画。

     然而这一闭门修炼,竞是二十多年。正当丰华正茂之际,苦修二十年之久,实在有些太残酷了。当今画家中又有谁能与其相比。

他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惊人的吃苦精神,付出惊人的毅力,挑战惊人的苦难,就不会做出惊人的成绩。”

     但是,他的修炼给妈妈留下了终身遗憾,因为妈妈和爸爸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支援了他的家庭,他没有过多的钱承担他的那个小家的经济支出。父母受苦了!他承诺给母亲的新房子也没有兑现。母亲突然走了,他在回家奔丧的路上,一边求佛祖保佑母亲,在悲痛欲绝中一边深深责骂自己!他说:“爱不能等待啊!不能啊!!”

     母亲健在时,他也曾多次担心害怕老人身体出现变故,也曾想过立刻翻修房子,因为每年雨季,父母都泡在水里,他能想像到父母坐在床上,望着满屋子雨水的心情。可是这边还有两个孩子正读大学,急需用钱,然而父母叫他选择了孙子的教育。

     有一位当市长的朋友,喜收藏,斋号有“半浸堂”,“百砚斋”,“翰外人”,“梵文轩”等,请袁江撰联,袁江挥笔而就:

     名石雕砚,昔日翰外人坐百砚斋悟道;

     东壁传书,今日半浸堂主梵文轩度生。

     在太行山写生,突然一日有雨,雾云密布,袁江当众脱口而出:

     “欲知太行灵气在,雷公过后自观山。”

     这种即兴而赋的诗句很多,如在北京王府井观朋友画时,就高吭而吟:“清风雨露绢上客,蓝天白云大唐诗。”

     在给一家画廊题联时,就再次出彩:

     买名 买官 买地位 无中生有,

     卖字 卖画 卖文章 有中生无。

     原来大隐者,也是不羁人。一次袁江酒后为友人题自己的一幅老对联时,写错了他能够急中生智,精彩收场。大大的众人开了一回眼界。原联是:春夏秋冬半壶酒,东西南北一狂人。书写时,把“春夏……”误写成“春秋……”,解决这种难堪局面的最有效而且很习惯的动作是:要烟、点火,吸一口中,接着败局就会立刻扭转:

     “春秋一壶酒,日月半乾坤。”

     他自幼就喜欢画画,不但长的随妈妈,就边脾气性格也越来越像了。他聪明好学,全面发展。机关干部下海时,他是赢家,但他在财源滚滚而来的时候,突然停止营业收场,闭门读书、画画。他在省直机关做过部门负责人,仅仅当了一年的小官又突然停职画画。放弃了丰厚的待遇,一心专研艺术。他为人豪爽、大度、确实有得到之后又放弃的从容。这一次的放弃使他的整个家庭慢慢陷入了困境。他随妈妈信承佛学,心境无杂念,处世低调,遇事坦然。心直口,直言不讳,所以他把妈妈常骂他的那句话——歪嘴和尚,当作自己的笔名。

     二十年的修炼,使他积累了太多地知识,二十年使他的才华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艺术个性得到张扬,然而他失去了太多太多的名利。

     艺术家需要修养,衡量艺术水准的高低,就是作品中显现出来的修养水准。他之所以“高”“奇”,就是因为他“怪”。他做到了——高处不胜寒,他得到了——一贫如洗。

     他是一位精神富翁。从他的山水画我们看到了传统中国画中所有的表现技法和表现形式,我们还更加清楚的看到传统中国画中没有的技法和表现形式。他的拓荒名言是:“探索,以修养为北斗,叛逆以传统为基础。”

     “乙酉四月”作品系列集中代表了袁江的笔墨线条功夫和笔墨精神。他提出“笔墨意境”这一新的美学概念,把“笔墨”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面。《论中国画的笔墨意境》一文对笔墨的理解至深,至大,体现了一个画家作为实践者的真实感受。“乙酉四月”作品系列以其崭新的大气磅礴的笔墨语言,诠释了作者高深的外功修养。“西行记”成扇,小中见大,体现了作者极高的艺术表现能力。苍雄恢弘,笔墨语言强化了画面意境,使其和谐圆融。

     我们欣赏袁江先生的作品,除了特殊的笔墨语言形式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之外,我们还看到“禅”的意境和境界,看到诗的魂,文的气。豁达豪放的个性跃然纸上。

     “神本无亡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拂觞鸣琴,披图幽对穷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天有大美,而不言”,“自有玄妙在其中”。“惟有深刻之修积,渊博之见识,先使内心充实,”才能使画面气韵生动。

     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气韵非师》说:“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即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毫无疑问,袁江是绘画天才,是大才。所谓大才,是由他的作品表现出来的。其实他在生活中很低调,从不张扬。
    
     他画面中洋溢出来的那股贵气,那种超凡脱俗、 横卧八荒的仙气和霸气是袁江绘画的第一大特点。

     艺术生命是永恒的,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变的。善变是袁江绘画的又一大特点。他说:“山水画我自石涛而来,悟到两个字“善变”。画家要除三障:一心障,二眼障,三手障。三障除,百路开。广积博学即无心障,万事万物平等真实不存偏见即无眼障,表现技法娴熟城府于心,即无手障。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自然就会善变。他说:“艺术家每天解决的不是技法上的困扰,而是哲学问题。几十年的丹青生涯,画画无数,袁江先生竟无一张“重画”。他说:“挥笔就是创造,从不回顾往日的成功和辉煌。”

     以画言道是他绘画作品的第三大特点,画面笔墨构成只是一种形式美。袁江更重视内容美。他说:“画非画,文章也。文不在精,而在文中的那个“道”。中国画的笔墨是一个很复杂的哲学问题。抽象的笔墨在深层面蕴藏着一个永远看不透,也不能看透,永远说不清,也不能说清的人文哲学命题。”如《月伴书声到星稀》、《周文王测天图》、《屈子吟》、《玄》《仙人》、《戏禅图》等一大批作品都深藏一个“道”。这个“道”或是治学之道,或是做人之道,或是人生之道,或是探索之道。

     凡读过袁江先生的著名力作《笔墨当随意境,意境当随时代——论中国画笔墨等于“0”》一文的人,都会为“笔墨”的小乘圆满而折服。

     焦墨焦彩一法是袁江的一大创新。“焦墨”是一个可以查到的词汇。“焦彩”,在辞海中是查不到的。有记录的只是袁江的创造。他在《我与焦墨焦彩的梦缘》一文中给我们讲述了“焦彩”的来历。他说:“梦是我们了解无形世界的一个妙门。”艺术之所以是永恒的,就是艺术自身放射出来的那个无形的“魔”的魅力永远在征服着人们的心灵。画心与人心的沟通,才能产生共鸣。

     焦墨为阴,焦彩为阳,阴阳平衡才能使画面圆融,大合。任何一门艺术如果在表现主体方面受到约束和限制,这门艺术就是不完整的,就没有生命力。焦墨画一科是不成熟的,自宋以来,焦墨画存世作品稀如晨星。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没有解决“润”的问题,枯燥平淡,浮轻纸面。二是在表现四季和阴晴雨雪等特殊环境方面受到技法限制。袁江先生深研此科,感触颇多。故而用几年的时间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他又发现“焦墨”画从宋至今都是单一黑色,没有其它颜色介入。因梦之缘,得佛之灵助,袁江先生将“焦墨”“焦彩”合二为一,完善了这一表现体系。他为我们开创了新的审美空间,这是对美术事业的一大贡献。

     2008上半年袁江在灵岩禅寺修德悟道,把“焦墨焦彩”一法推向成熟。

     有专家在评论袁江国画焦墨焦彩作品时说:“四无:古今中外----无;寻其文化源头,四有:古今中外----有。”
    
     他在《天下有道 其法必倡》一文中写道:

     艺术是永恒的,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变的。适者生存,这是一条规律。欣赏群体是这一规律的掌控者。时代造就艺术,群体品位注定了艺术品的品味和格调。大艺术超越时代,引领欣赏群体的审美趋向。艺术是玄妙的,知了,明了,懂了,透了不是艺术,知——不能了,明——不能了,懂——不能了,透——不能了,真艺术也。万物因缘而生,因缘而息。

     因为艺术,他变得孤独,寂寞,不入“时流”。只因不入时人眼,纵横山水性情间。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他的确感到很幸福。没有噪音,没有污染。无上凄凉,清纯的环境让他看到了笔墨自身生发出来的意境。笔墨意境这一新的美学概念的产生是缘于他对中国画的更高层面的理解。

     达摩祖师八年面壁,东方圣土佛香鼎盛。他业障太多,用了二十年才破壁开悟,艺术大堂的门终于向他打开。感谢观音菩萨的“洗脑”,使他得以脱胎换骨,吐故纳新,静悟八荒,于冥冥之中,完成了焦墨焦彩画的创新。本性所为,功到所至,无觉。

     我们尽情的欣赏、陶醉在袁江先生的艺术世界里。同时我们会提出一个问题:他是如何开创焦墨焦彩世界的呢?

     我们回顾一下他的艺术之路,这个问题就会不解自明。

     1.善学;2.方法独特;3.悟道寻根;4.去繁就简,“得意忘形”。

     善学是袁江的一个根本治学态度。他说:“知古人之精华,以防覆辙;知古人之心历,以明我见;知古人之笔墨,以创我法;知古人之情怀,以积我养。”

     写生时要做到五点:“初见其味,貌也;再品其味,质也;三品其味,气也;四品其味,神也,五品其味,法也。观其形色,低层;观其笔墨,中层;观其意象,高层。”

     世间万事万物都因缘而生,因缘而息。画家要寻其根,究其源。方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美。

     去繁就简。面对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他说“只要抓住三点,就可以比肩而上。一,造型能力要强;二,笔墨要过硬;三,外功修养要高。读古要“得意忘形”。以心意塑其形。我们读他的文章就知道其外功修养的深浅。他不主张“引经据典”,不喜欢华丽的词藻,他追寻的是真理。

     有一次去郑州笔会。某部队政委姓润,所以就请一书法家写了一张四尺整纸的单字“润”。写完之后,政委感到一个“润”字太空,就建议书法家加些小款补充。出  为难,但他想到了那位从北京来的袁江先生,于是就建议组织者请袁江来  白。袁江看后,要了一支香烟,随即呤到“门前有水达之江,独立门户自称王。”政委十分高兴和敬佩。

     有一次他与著名书法家崔学路到日本餐馆用餐,包间名曰:名古屋,时为冬天、外面飘着雪花。崔先生突然说今天是他的生日,大家寒喧来尽,袁江就呤出一首诗:先生学路五十八,浸古铸今自成家。两率出青云笑富贵,名古屋里看雪花。

     有几次最为艰难的时期,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一次家里竞然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了,妻子也不敢告诉他,怕影响他的创作。无奈之下,妻子告诉了妈妈。就是这样的困境,他都没有接受“仿制自己作品”的要求。他说:“我从不重画自己!”还有一位福建鱼商让他仿制石涛的画,一张付款十万元,也被他推辞了。当然他更不可往,边确实没有鱼这一张商品鱼。他说:“鱼有商品价值,然而画不是商品。”妈妈叫他节约,他从没有忘记过。几十年以来接受宴请无数,从不让自己碗里剩下一颗米。掉在餐桌上的饭菜都会吃掉。每次参加宴请,他都会想起自己的妈妈,有一首诗这样写的“一醉盘中餐,一日牙役福,一夜思老平,一生辛劳苦。”自己在外“花天酒地”老妈不能在身边享用心里很痛苦。《异乡有感》“山珍海味美酒,常思无米之炊;达官名儒仙女,亦感孤独之凉!”

     自己不舍得花钱买衣服,但他招待朋友都显康凯大方,为人潇洒,丈 舒怀,尊重老人,喜欢孩子也是他为人处世的一个特点。家庭责任心很强。他说:“一个艺术家要有一个完整的家,事业要搞好,家庭要安置好。”他说“对不起母亲!重孩子的教育,忽略了母亲们的身体,终身内疚!

     母亲出身名门,外祖父在当地很有些名气,天资聪明,好学写的一手好学,偶尔绘画遗兴,贤慧、勤苦自强,为人亲和,单位邻居都很称道。父亲在他刚出生时就被打成了右派,发往山西自谋生路。母亲一人带着他们兄妹三人,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三个孩子分别放到三个亲威家里,下班回家后又忙吃又忙穿,天不亮就起床为孩子做饭,每天还要跑十几里路上下班,阴雨雪天更是苦不堪言。作为长子的他,读书期间捡过破烂,摆地摊配钥匙,打过工,做过缝纫活,拉过鞋底……在妈妈眼里,他是个孝子。

     围欢的朋友知道是“七字联”,为什么写成“五字联”,原来是“半壶酒”,怎么成了“一壶酒”呢?当然大家知道是错改的,然而还是有朋友问“怎么喝一壶酒呢?”袁江先生马上回答:“四季分酒喝,是“半壶酒”“春秋”两季喝就是“一壶酒。少了两个季节吗!”大家哄堂大笑。

     错中生出一幅绝对。处理这样的局面,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文字修养是不可能应对的。

     在广东为友人画了一幅山水,朋友在袁江刚刚题一个“江”字时,突然出了一个怪主意:“不能写旧诗!”袁江用了一个习惯动作,接着写了下去:“江山一统高士闲,半壶小酒如唇眠,卧吟危桥天地醉,南篱砚池月上圆。”这首诗至今没有一字修改。

     这样的例子美不胜收。

     也有美女求爱之事,他都能巧妙用诗回绝:

     风月弄琴迟,把酒别客家;

     千里无归处,自有蝶恋花。

     因为酒的作用,在画上题款时常常出错;一幅《秋呤图》,错写成“愁”。我们欣赏下面的题款就会为袁江的文彩而折服:

     有心是愁无心凉(凉为秋字之意),未必才子梦黄梁;

     秋愁愁秋心自悟,一代风流看老庄。

     原来老庄是他的老师。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他的诗词对联。

     《京城归隐》

     少翁步颤影似弓,

     江郎不与同窗行。

     痴心自悟艺道事,

     信手拈来博古风。

     开卷惊起满堂客,

     名门不见有后生*。

     天设地造江山子,

     千古笑看一画僧。

     《梦得》

     不惜千金写年华,

     心浸丹青领风雅。

     低头常见囊中空,

     梦逐酒香是墨花。

     《登昆明西山记》

     一路仙家笑儿尘,

     断目滇池浮青云。

     天国无有曾相识,

     赤身静敲圣祖门。

     悟心悟性悟艺道,

     师古师今师自然。

     儒道神佛偕相助,

     玉帝夸我超思前。

    《子夜偶得》

    冬去春来春无期,

    阴晴圆缺确无疑。

    一声偈语洗尘宇,

    梅花丛中卧雪泥。

    《禅悟》

    山寺钟声锁云里,

    西天偈语开六朝。

    《赠友人》   

    雨水天上酒,云涛看剑清江外

    桂花月中诗,松风鸣琴秋萍前

    《题夕阳山外山》

    山残水残月也残,

    笛声拂柳荷塘边。

    牧童何需开天目,

    是鬼是神也是仙。

    《不羁性》

    饮酒高歌弄琴月 ,  人生三味。

    泼墨醉剑戏风云 ,  艺道千秋。

    《一得》

    问天问地问人生,谁是谁非谁主沉浮?

    知古知今知世事,有得有失有无相生。

    《偶得》

    春秋一世界,

    日月半乾坤。

    《自悟》

    逆境宜修炼,顺境度苍生。

    《界外下问》

    一缕炊烟绕山行,

    挥毫又醉大江东。

    天下三界人鬼神?

    桃花源里问菊翁。

    《隐者之歌》

    明月清风酒,

    高山流水琴。

    山中无春梦,

    何访砚边人。
   
    《菊颂》

    (其一)

    绿凋红谢叹秋高,

    唯有菊翁独逍遥。

    归去来兮真君子,

    摇头一笑木萧萧。

    (其二)

    月下独酒忆秋荣,

    横竖一生小桥东。

    留得余香笑千古,

    十里长堤野草中。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凡是有成就的大智大贤,有谁不是经历了惊人的磨练,脱胎换骨之后,才得以成功。

    袁江将用自己的才华和成就,塑造自己光辉的一页。

    五十年即将过去,他将所有的成就化为基础。五十年对他来说,艺术生命才刚刚开始,他将创造新的艺术辉煌。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