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山水画写生与创作

我的山水画写生与创作

我的山水画写生与创作

日期:2013-10-31 10:50:17 来源:
关联艺术家:

>我的山水画写生与创作

     文/李佳秦

    山水画是心灵化的艺术,注重心灵的体悟。画家于静寂观照中,求返于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以契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所以,山水画创作并非是对一山一水作自然描绘,而是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画家的内心世界。
    凡画山水,要得山水之性情,一草一木都是生命所在。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去创造一幅意境幽深、气象万千的胸中丘壑,将自然人格化。正是这样,画家和自然的对话,必然浸透着情绪。“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摘自《文心雕龙》)所以,山水画,不只是对自然简单的解释,而是通过笔下的一山一石,用笔墨诉说画家的情感与思想。如何通过对大自然的理解来阐释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就需要写生与创作有机的结合。
    清代画家石涛上人有这样一幅作品《搜尽奇峰打草稿》。显然这也是他所追求的,山水画写生应该服务于山水画创作。写生与创作应该互为联系不可单一为之。所谓写生,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自然描绘,对自然界的事物或用笔记录或默记于心,更是对自然生活的情感认知。我们面对自然界的真山真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把这种情感通过一定的手段描绘出来也就是艺术创作,所以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没有生活的创作必然是空洞的。
    我们的先辈画家对写生就非常重视。据记载,唐玄宗曾命吴道子、李思训写蜀道风光,吴道子写嘉陵江三百里景色一日而就,李思训累月方毕,唐玄宗叹曰:“李数月之功,吴一日之迹,皆极其妙。”显然,这两位绘画巨匠,胸中均有嘉陵江三百里的景色,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景色的情感,怎么能做到皆极其妙?
    经过长期的写生,我有这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写生不在于写生对象的怪异神奇,关键在于自己的艺术处理。
    其实身边的很多小树、小丘,哪怕是干涸的小溪,都可以处理成心中的大山大水。我经常在家里的阳台上看后山四时变化并默记于心,在创作上也能用的上。我认为写生并不是一定要到名胜古迹大山大水中去。英国大诗人威廉•布莱克有著名诗句:“一沙见世界,一花窥天堂”。这里也主要说明他对宇宙的感悟,可以通过很小的事物悟出更多的道理。
第二,写生应该远看取势,近观取质。
    郭熙《林泉高致》里有“真山水之川谷,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自然山水的审美形象不是单一平面的,而是多侧面的。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千变万化的。画家应该从各种角度去观察真山真水,只有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到整体,才能发现自然造化无穷的美。       
第三,写生最忌讳两个字,就是“成见”。
    古人曰“心怀成见,视而不见”。成见,就是认识僵化所以才导致的,成见在艺术创作中会使作品程式而没有变化。这是很多画家都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经常写生,来弥补创作中的程式化。我每每看身边的山山水水,都尽量保持第一次看到的那种新奇感,这样每次看都会有新的东西。
    李可染是一位通过山水写生来改造中国画的实践者,是完成二十世纪中国传统山水画向现代山水画转型的典型代表。探索性的把“对景写生”发展到“对景创作”。不只是自然的描绘,要有搬运、删改、再加工,写出自己心中的山水,而不是描绘的像与不像。
    山水画创作从立意到为象,是一个从实到虚的创作过程。这里的虚实也就是写生与创作,也可以说是现实与想象,甚至是幻想。
清代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对此我也极力追求这种“虚实”关系。在构图方面,追求的不是富丽堂皇的宏大场景,主要以传统的“三叠、两段”的构图法则,不追求构图的怪异、奇险,以稳中求变的方式来展示。取势收放、起伏,画面动静结合。         
    唐代大画家张澡论画有两句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和心源的凝合,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结晶体,鸢飞鱼跃,剔透玲珑,这就是"意境”。这两句话经典的阐释了写生与创作的联系,这也是我多年来所追求的。
 2012年12月8日 
    李佳秦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