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洋湖画派”朱辉军的2013年

“鉴洋湖画派”朱辉军的2013年

“鉴洋湖画派”朱辉军的2013年

日期:2013-11-05 15:09:58 来源:
关联艺术家:

>“鉴洋湖画派”朱辉军的2013年

     2010年7月21日,本报以整版报道“台州画家朱辉军推出湖泊湿地系列画作”,作者隐隐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以国家级湿地湖泊——连绵数十里的黄岩鉴洋湖为创作母题的青年画家朱辉军,被封号为“鉴洋湖派”, 从“山头”林立的画坛“江湖”中另辟蹊径。

    实际上,对于一个青年画家来说,找到了合适的土壤,把根深深地扎下去,这样的艺术之树才会常青。
    2013年,他南下广州,北上北京,再回到台州……走了一个回字形的路径。
    2013年5月,南下广州
    “去广州展览,是北京的一个朋友介绍去的,之前我对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可以说全无了解,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的。”朱辉军回忆道。
    对画家来说,博览会的作用通常有两种:一是展览宣传;二是销售画作,看看市场的反应。
    为此,朱辉军特地画了一批画,分几个类型,题材上有人物、风景、花卉。手法上也有一部分较写实的,一部分较写意的,也有画得漂亮点的,让画面更迎合家庭装饰之需。
    在去广州之前,朱辉军将部分作品的图片和简历发到那边组委会,全国主要大艺术网站以《鉴洋湖之谜——朱辉军油画》为题,进行了报道和转载。“当组委会把这些网络宣传的文本发给我看时,我增加了一些信心。”
    5月8日,朱辉军到广州。
    “展览的四天中,看画展的人很多,很大部分都是专业人群,展览的规模也很大,西展区有一半是国外的画廊,有美国、俄罗斯、希腊等画作。我的对面就是美国西岸画廊,他还进了一批17、18世纪的欧洲古典油画。这样的展会就画家个人来说,也是个很好的交流机会。”朱辉军说。
    这几天,希腊皇家画师西尔多(译音),还有他的经纪人,也多次来朱辉军的展位观看。后来,还把希腊的驻华总领事也带来看了。“由于我不懂英语,他不懂中文,语言的交流可能有点问题,但是同行看画面那种的理解是没有障碍的。”
    展览中,还有很多广州美院的师生,经过朱辉军画作展位时,都要驻足停留,还会坐下聊一会,有个老先生,身边跟着两个毕恭毕敬的中年人,也来到他这儿看画展,看了一会儿,再凑近看了看标签,就对着朱辉军大叫:“太便宜了,你怎么标价那么低?”后来,他身边的助手告诉朱辉军,这位是广州美院的原技法部主任吴教授。
    展览只有短短四天,朱辉军的部分作品被一些藏家收藏,余下的一些画,受中国当代艺术网创始人于彪的邀请,准备北上北京展出。
    2013年6月,北上北京
    北京的展览是广州博览会的延续,作品也是广州展后留下的。面向的群体,主要是收藏家、画廊之间的交流,那个展览基本上全权委托给了对方。
    “我只在6月去过一次,那次于彪先生特地带了中南海书画管理处的领导来看画展。”朱辉军说。
    2013年11月,台州艺术季画展
    记者从台州城市艺术季计划中看到,朱辉军的画展将放在尾声部分,时间是今年11月1日至15日,名称暂定《鉴洋湖之谜——朱辉军油画作品展》,地点在市文化馆。
    台州城市艺术季是市文艺名家展演工程,由政府主导推动,经过评选,有计划地推出地方优秀文艺人才。
    “展览的主要作品,近几年创作的都会有,会让大家看到,我的一些发展变化的脉络。最主要展出的将是近阶段的作品,包括目前都还在画,可能到时候挂出去的画连颜料都还没干。”朱辉军幽默一笑。
    届时,计划展出50幅左右的画作。
    “这些作品有些带有较强的研究性,可能有点青涩,但是我喜欢挑战,喜欢改变,更喜欢在艺术上的一些争论。恭候各位大驾光临!”朱辉军说。
    对话
    寻找自己内心最根性的部分
    就2013年前画家的创作状态及个人艺术感觉等问题,记者与朱辉军进行了以下对话。
    记者:介绍你被确立“鉴洋湖派”的“前尘往事”。
    朱辉军:呵呵,画家是应该描绘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曾经我们都有过对新奇的或外来的东西兴趣,比如很多画家选择西藏或草原题材等,虽然震撼好看,但毕竟那不是我的生活,是很难融入你血液的。随着创作的深入,我越发感受到要寻找到真正能触发自己内心最需要、最根性的那部分情感的题材和形式,这很重要。
    我从小生活在山村田野间,而现在的工作地也类似,鉴洋湖离我的单位(中学)很近,我经常去,有时候我觉得它像一个神奇的储存卡,藏了我很多儿时的记忆。每每走到那里,我都有种亲切无比的感觉。时间久了,我渐渐意识到这就是我艺术中所要寻找的,后来在和一个好朋友的聊天中,他说你画鉴洋湖就叫鉴洋湖派吧!这就确立了“鉴洋湖派”那个所谓的名号,进而沿着这样的一个线索展开了我一系列的母题创作。
    在山野租屋,像清教徒修行
    记者:听说从2010年7月到2011年6月间,这一年来你像个清教徒似的,投身于绘画创作,比如,在山野租房一人写生创作。
    朱辉军:在一次意外的写生过程中,我看到沙埠中安村的几间农舍,合成一个小四合院,门口一条小溪潺潺流过,周围竹林茂密,日间还有鸡犬相闻,一时感动,一时兴起,便和主人商议将这老屋租下作为我的画室。
    在这里作画,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安静,它离鉴洋湖不远,离工作单位也不远。在最初,我几乎每周都有好几天呆在那里画画,累了喝一会儿茶,抽支烟,饿了找旁边的农庄。邻居阿婆每次要留我在她家吃饭,我也不客气,哈哈。当然我有时也会给阿婆带点菜和节日礼品。我跟他们混得很好,我在屋里画画,老两口坐在门口加工一些简单的工艺品,旁边还蹲只大黄狗。我喜欢班德瑞的音乐,那样的天籁之音一播放,你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诗意的场景,呵呵!
    平时忙碌浮躁的生活在这里被暂时搁置,静静地创作、激情地挥洒。心沉淀了,色彩也变得沉着、稳重,画面透着一股清新自然之气。在这里,我才开始慢慢喜欢自己的作品,也喜欢自己这样的一个状态。
    在这间老屋,还让我领悟到一个道理,任何好的乃至伟大的东西不是猎奇而来,而是从最平凡中超越出来的。只有让自己静了,才能聆听到最内心的声音。
    现在这间老屋堆满了我的画具和各种大小的画作。不过由于工作和生活杂事越来越多,去老屋画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很遗憾!
    “我能活到150岁,哈哈”
    记者:2012年5月,你的作品《一片梨花白》获第五届浙江省青年美展优秀奖,介绍这幅作品的形成、评价等。
    朱辉军:《一片梨花白》是我2011年底创作的,是在山里的那个老屋画的,当时也是因为省展的需要才画了这幅较大的两条屏,我的作画时间是不长的,两天时间一气呵成。这张画是对前一段时间研究的一个总结,在画面中开始尝试自己独立的风格语言。后来,在展览中也获得了最高奖。有意思的是在一次省教育厅组织的培训活动中,那是在丽水写生,碰到了这次青年美展的一个评委詹维克教授,他是此次学习的指导老师,来看我们的写生作业。当看到我的作业时,他一眼就认出来了,说青年美展中的那张《一片梨花白》是不是你的?我说:是的。他又说:作为承办地评奖时,我们是有照顾的,不过你那张没有照顾,还是实打实的。然后连说两三个“行行”,还念叨着:“能出来的。”一时让我倍受鼓舞。
    关于自我评价,就这幅画而言,我可能是在形式、色彩上和其它画家作品有较大的区别,展览时看起来比较有个性,比较显眼。博得评委的青睐。自己的感觉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但这种不足一时也很难解决,还在求索当中。艺术的路还刚开始呢,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这是一条苦行的路,也是一条充满激情的路。在我看来,现在还没有取得任何成就可言,不过,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我和张朝阳有个共同的感觉,感觉自己将来能活到150岁,长着,慢慢来,哈哈!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