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敬 《黄山素墨联》(136×34cm×2)2013年
文/王 云
日前,王永敬先生的“焦墨黄山”继2005年在江苏省美术馆展览之后,今又再赴江苏,并且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两度在南京举办展示活动,形成了“焦墨黄山”在金陵古城的密集亮相。
王永敬崇尚黄宾虹,曾出版过《古典与现代·黄宾虹论》,一直坚持以书法作画法、换个角度画黄山的创作理念,开拓出独树一帜的“焦墨黄山”画风。其画风突出“笔墨安徽”的徽派文脉,以书法的用笔写出了黄山雄壮苍茫的笔墨形象,靠绘画、书法与理论的综合修养取胜,于笔墨图式个性化特色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之路。“焦墨黄山”是其多年来打造的一个艺术品牌,它是画家将独特的作画方法与所画内容合成的一个新概念,无论是举办巡回个人画展,还是出版个人专集,他都是以此作为总命名,已经在社会上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实际上,“焦墨黄山”不仅包括其所画的黄山山水画、皖南九华山、太平湖与徽州民居,还包括他用“焦墨黄山”的作画理念所画的其他山水画。
2013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王永敬‘焦墨黄山’品读会”在南京嘉艺阁艺术会馆举行。名为品读会,实质上就是一个展览,大家在品读会开幕式上面对画家不同形制的作品,畅所欲言。刚刚被安徽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第一批)的画家王永敬赶赴南京,亲自到场与南京的书画家、收藏家等爱好书画的人士,一同品读他的“焦墨黄山”。画家向大家阐释了“焦墨黄山”的内涵与外延,特别回答了部分人士现场提出的关于“焦墨黄山”艺术追求、技巧难度、未来展望等艺术上的诸多问题。参观者大部分人认为,画家画中的黄山,是一种新时代的黄山绘画风貌,既有古代传统徽派绘画的影响,又完全是这个时代的创造;王永敬不仅是一个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有较高理论修养的文人,他画上大段大段的中国画题跋是自己对生活、学习、纪游、画法技巧、理论思考的记录,他的这一做法在现代的美术界,非常少见,他作品中书法、绘画、题跋的现代构成,完整而新颖,别具一格。品读会上展示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出了他不同时期的艺术思路。
王永敬 《山水之见》(68×136cm)2012年
2005年“焦墨黄山·王永敬画展”当年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时采访过王永敬的《扬子晚报》记者冯秋红,也应嘉艺阁艺术会馆的邀请,参加了此次“品读会”。虽然是意外相逢,但画家和记者仍是一见如故,频生感慨。当年的《扬子晚报》曾以《王永敬:别再喊我“第一人”》进行了报道:“安徽画家王永敬前日来宁,为其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的个展与记者见面。由于他首创的‘焦墨黄山’在笔墨形式和笔墨语言上作了大胆的开拓和创新,于是有人用‘焦墨黄山第一人’来称呼他,对此,这位憨厚朴实的画家却连连表示:最好不要这样称呼。不肯称‘第一人’,是因为对前贤的敬慕。”她参加完今年的“焦墨黄山”品读会,这次报道结合展览现场“品读”言语叠出的情况,又有不同角度:“王永敬惯以焦墨之法,以书法入画法,换个角度画黄山,勾勒皴染出苍茫奇峻的图式。向我们展示出一个苍浑生辣、貌丰骨劲的笔墨世界。他的‘焦墨绘黄山’与以往所看过的以黄山为母题的绘画作品全都不同,在徽派笔墨面临继承创新的情形下,王永敬的‘焦墨黄山’不断在全国展览露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大胆探索、强调安徽地域特点的探索精神,为新安画派的继承和再发展带来了新鲜活力。”
无独有偶,品读会的展览在嘉艺阁艺术会馆开展两天之后,“焦墨黄山”的又一批作品在江苏省美术馆布展。
2013年11月2日至7日,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安徽雅德馨香文化艺术品公司、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承办的“是艺术也是财产·雅德四家暨雅德馨香推荐艺术家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一楼展厅举行。江苏省委办公厅巡视员贺新海,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杨启鹏,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张兴来,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文艺家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郑必厚,江苏省安徽商会领导,以及苏皖两省的书画家、收藏家、企业家等300余人参加了作品展开幕式。开幕式上,杨启鹏先生代表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了重要讲话,对安徽艺术家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对苏皖两省的艺术交流充分肯定。“焦墨黄山”画家、雅德四家之一的王永敬先生应邀作为参展的艺术家代表上台讲话致辞,画家致辞中对美术、书法艺术市场苏皖两省的联合给予特别的感谢,对未来寄予了深深的期待。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一楼展厅里,画家王永敬不仅展出了40余件(组)焦墨山水新作,还第一次在江苏展示了用他自己绘画题跋为内容的书法作品。书法中有横批、条幅,还特别展出了他的金文对联。几十幅焦墨山水与书法作品的交互展览,让人看到了画家王永敬艺术不同于别人的整体力度。8位来自安徽的书画家的200余幅作品与南京观众相见。亦意味着由安徽雅德馨香文化艺术品经营公司率先提出的“艺术品是艺术也是财产”的理念进一步被艺术品市场认可,并将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南京日报》以《200幅徽派书画作品在宁亮相》为题作了整版的报道,并指出安徽的策展方着眼于助百姓理财所提出的新概念——是艺术也是财产,引发关注。报道中配发画家王永敬焦墨山水《仙人炼丹留云松》《松树寻思求不似》和金文对联《黄山遗古法,素墨要新程》,报道中特别写到:“王永敬崇尚黄宾虹,坚持以书作画,形成了独具特征的‘焦墨黄山’画风”。 “书画艺术有地域性的特点,在安徽比较有名的艺术家在江苏未必为人所知。这次来南京办展,就是试图改变这种情况,促进安徽和江苏两地艺术家的交流。也为目前广大缺乏投资理财渠道的朋友,提供一个新的投资渠道。”该展的策展人斯劲松如是说。
王永敬《画本诗约陶醉行》(136×68cm)2013年
11月10日《南京晨报》刊出记者孔芳芳《看王永敬焦墨画黄山》的报道:“王永敬笔下的黄山,给人一种别样的视觉体验和美感。值得一提的是,王永敬的画作题跋是一种将诗书画融为一体的表现形式,画面比较丰富多彩。”黄山绘画的现代创作,与创造性审美之自我秩序的建立,尤其是松石风骨、笔墨格调之内在特征的解读,在他的“焦墨黄山”题跋中均有很多新说。其中,融艺术与自然诗情的大量联句,几乎贯穿“焦墨黄山”作品的全部,频生言语之外的意味和哲理。这也是“焦墨黄山”展示于南京时普遍被格外关注的一个亮点。
王永敬《松高得雾润》(136×68cm)2013年
王永敬 笔名王靖。1963年生,安徽太和县人。1984年、1997年分别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美术科和安徽教育学院艺术系,1984年至1987年分配在安徽省歌舞团舞美队工作,1988年至2000年调往《文化周报》美术摄影部从事编辑工作,2001年至2004年任《文化时空》杂志编辑部主任兼执行主编,2004年结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周韶华艺术工作室中国画高研班,同年调到安徽省艺术馆工作。现为安徽省文化馆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曾被安徽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第一批)、被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首届全省十佳青年美术家。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渐江国画院副院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论研究部主任、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画作品参加中国美协第十五次新人新作展,文化部第14届“群星奖”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览,庆祝建国55周年全国青年国庆书画展,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展,2003年全国中国画展,菜乡情·2004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第16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全国第二、三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获黎昌杯首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银奖,第七届安徽省艺术节金奖,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优秀奖,保护世界遗产国际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优秀奖,第六届安徽省艺术节银奖,安徽省人民政府社科、文艺、新闻出版奖三等奖,黎昌杯第二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铜奖,首届和第二届安徽美术大展铜奖,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佳作奖等。作品还参加了东方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邀请展(北京、挪威),新安画派古今中国画创作高峰论坛学术邀请展,水墨敦煌·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中国科技大学纪念50周年校庆——时间的记忆·吴冠中、罗中立、洪凌、毛焰、高禹、丁寺钟、张永生、王永敬画展,第一、二、四届中韩书画交流展,北京今日美术馆首届青年美展,文脉心象·当代中国画百家百扇艺术展,今日水墨·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江苏、四川、青海、安徽、山东),徽墨百家邀请展,徽墨心象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新徽派山水画名家作品特展,《美术报》艺术节——徽墨十家·安徽省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第一至四届当代安徽国画名家邀请展和在广东举办的安徽当代中国画展。作品收入《安徽美术五十年》画集。
出版著作有《王永敬书画集》《焦墨黄山·王永敬画集》《古典与现代·黄宾虹论》《王永敬的笔墨世界》《新徽派山水画名家作品特展·王永敬作品集》《自然旁观·王永敬写生作品选辑》《焦墨黄山题跋选》《永敬笔墨》《中国当代美术名家档案·王永敬》《21世纪画坛人物个案研究·王永敬》等。美术作品和理论文章发表于《美术》《中国艺术》《美术观察》《荣宝斋》《江苏画刊》《艺术界》《美术报》《美术界》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