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西泠春拍呈现康有为重要书法艺术

2014西泠春拍呈现康有为重要书法艺术

2014西泠春拍呈现康有为重要书法艺术

日期:2014-04-24 10:13:36 来源:雅昌艺术网

拍卖 >2014西泠春拍呈现康有为重要书法艺术

 

康有为

  此次西泠春拍中外名人手迹专场推出康有为书法作品基本作于戊戌变法之后,大部份是其晚年作品。内容包括写自作诗及古诗词、赠家人友朋联语等,书风老辣,气度泊然,形式风格各异。其中涉及了康有为曾住过的五处寓所及亲人情事,可从中窥见其晚年生活的面目,并隐现出他晚期所提倡的“天游”思想。这些重要作品将于4月30日至5月2日在杭州预展,5月3日上午9时半在杭州世贸君澜大饭店举槌。

  【一】五处寓所

  作品中涉及康有为变法失败、游历海外直到晚年归国后的五处住所:大庇阁、辛园、游存庐、天游园、一天园。

  1.大庇阁

  1900年夏间,康有为流亡至马来西亚,避地槟榔屿,英国海门总督亚历山大将其安排住在自己的行辕庇能节楼中,康有为深感庇护之恩,便将这里名为“大庇阁”,从此时一直到1910年十月,共住15个月。1901年,康有为正卧病于大庇阁,难免有思乡之情。其书法为康有为早年行书,十分罕见,怀想故国的情思溢于毫楮。

 

  2014西泠春拍 康有为 行书 古诗词九首

  说明:由康有为后代家属提供

  识文:1.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钤印:更生(朱)

  2.(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悄无人……共粉泪,两蔌蔌。钤印:更生(朱)  3.(陆游·秋晚登城北门)幅巾藜杖北城头……梦魂犹绕古梁州。更生,辛丑(1901年)二月。钤印:更生(朱)  4.(辛弃疾·祝英台令·晚春)宝钗分,桃叶渡……春归何处。怎不带、将愁去。钤印:更生(朱)  5.(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子野,天仙子,大庇。钤印:更生(朱)  6.(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乱红飞过秋千去。辛丑(1901年)三月,更生。钤印:更生(朱)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千里共婵娟。更生。钤印:更生(朱)  8.(陆游·曳策)慈竹萧森拱废台……更听城头画角哀。更生,辛丑(1901年)二月。钤印:更生(朱)  9.(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钤印:更生(朱)

  2.辛园

 

  现今上海静安区新闸路1010号的中华新村, 昔日新闸路16号的辛家花园,即是当年“辛园”。

  《怀辛园诗》中的“辛园”即指上海辛家花园,本系巨商辛仲卿的宅邸,辛氏破产后,以发售彩票的方式拍卖致盛宣怀之手,后租于康有为,康氏于1914~1921年元月居住此间;他对其中园林进行了改建,蓄佳卉与异兽于其中,使之成为上海的一处奇园,其中多有名士往还,著名画家徐悲鸿也正是在此园中拜康氏为师。在他迁出后,盛宣怀将庭院捐给佛门,改为清凉寺。

  作品写于1921年康有为迁出辛园之后。其中包括七首七律,各咏辛园中一处馆阁,共有游存楼、补读楼、閟清院、鹤归亭、莲韬舘、无垢亭、闻思斋七处,于诗题下均系有按语。所作诗句多有涂抹、修改。其中莲韬舘曾为康氏六女同复与夫潘其璇婚后居住之所。

 

  2014西泠春拍 康有为 行书 怀辛园诗

  纸本 画心 173×18cm

  著录:1.《康有为遗集——万木草堂诗集》,P443~444,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文献研究部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2. 《康有为集(九)·诗赋卷(下)》,P710~713,珠海出版社,2006年。

  3.《康有为全集·第十二集·集外韵文》,P38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说明:康有为女婿潘其璇上款,其父为康有为弟子潘若海。由康有为后代家属提供。

  识文:居沪寓辛园八年,辛酉六月始离居,感赋。游存楼(吾八年读书见客于此)。三间楼阁俛临塘,松石藤花绕曲廊。廿万卷书充屋栋,半千轴画费缥缃。八年高卧纱幮老,百国归来宝笼藏。最是月明怀锦瑟,凝尘闭阁费思量……补读楼……居沪初来补读楼,静观亭下若忘忧……教子馆宾惟此地,闻香特复荡春风。

  3.游存庐

 

  上海愚园路750弄,康有为“游存庐”旧址

  《游存庐诗》中提到了游存庐,康有为于1921~1923年居住于此,这是他1921年在上海静安寺附近愚园路兴建的宅邸,其命名与辛园之游存楼一脉相承,其建筑中西合璧,占地约十亩,园内广置中国、埃及的古代碑碣及希腊罗马雕刻的复制品,十分别致新雅。康有为在辛园和游存庐中还蓄养各种奇特动物,如袋鼠、海狗、大龟等。

 

  2014西泠春拍 康有为 行书 游存庐诗 纸本 画心 1921年作 170×18cm

  著录:1.《康南海先生未刊遗稿》,P198~199,蒋贵麟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

  2.《康有为遗集——万木草堂诗集》,P422~432,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文献研究部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3.《康有为集(九)·诗赋卷(下)》,P724~725,珠海出版社,2006年。

  4.《康有为全集·第十二集·集外韵文》,P37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说明:本拍品由康有为后代家属提供。

  识文:上海愚园路游存庐落成,赋呈诸公。绝域投荒十六年,回看汉月百余圆。欲归香港犹

  未得,望断中华只黯然。生入玉关甯料得,坐看贤刦笑忧先。人民城郭堪非故,华辰

  山丘惟问天。吾粤先人有敝庐,云衢书屋久为墟……自有天游入非想,默存独乐至于今。

  4.天游园

 

  天游堂位于青岛福山路6号(今福山支路5号)

  在《行书步月诗》中钤有一方朱文方章曰“御赐天游堂”,这是1922年溥仪大婚时为康有为书写的匾额,1923年中旬,康有为移居青岛,并在当地以廉价购入一座欧式的“旧提督楼”,作为晚年居所。他在堂中悬挂宣统帝与婉容皇后大婚时所赐书的“天游堂”匾额,还以“天游园”命名自己的这栋美宅,以示自己守节之心。

 

  2014西泠春拍 康有为 行书 步月诗 纸本 画心 147×60.5cm

  说明:康有为六女康同复上款。本拍品由康有为后代家属提供。

  识文:沙净波平素月明,山边灯火暮云横。枝笻来往无人迹,但听淘沙白浪声。

  5.一天园

 

  一天园解放后并入刘庄,成为杭州西湖国宾馆的一部份。

  除了以上三处主宅外,康有为在杭州还构筑了别墅“一天园”,此园位于丁家山畔,1921年建成,占地30余亩,修建历时四年。其中主体建筑“人天卢”为康氏居所。

 

  2014西泠春拍  康有为 行书 一天园菊咏纸本 画心 68.5×18cm

  著录:1.《康有为遗集——万木草堂诗集》,P445~446,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文献研究部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2.《康有为全集·第十二集·集外韵文》,P38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说明:由康有为后代家属提。康有为女婿潘其璇上款。

  识文:璇壻书来,言沪园菊全谢。而杭园菊今最盛,加集公园与各送者,故多异种,惜汝等不来赏也。诗以相告。一天园菊万千枝,九十月花开盛时……天女散花百亿舞,老夫无暇应接之。壬戌(1922年)十月朔,游存父。闻道游存庐里菊,于今九月落残花。秋容已冷老圃淡,霜叶空看天海霞。更甡。

  【二】尽享天伦

  康有为晚年便是在沪、杭、青岛三地间的寓所间往还,居所如意,更兼家眷陪伴,儿女绕膝,尽享天伦,并与昔年老友往来酬唱,共叙旧事。

 

  后排中间为康同复

  这批拍品中还关涉到他的六女康同复、女婿潘其璇及丈人潘同海一家。

  康同复系康有为二夫人梁随觉所生,梁夫人伴随康有为流亡而成为近代中国见识最广、游历国家最多的女士之一,她略通文墨,对康氏一字一纸都爱惜有加,因此保存了不少康氏的墨迹。康同复秀丽娇美,康有为的《行书步月诗》便是为她所作;潘若海既是康有为的儿女亲家,也曾当过他的学生,故康有为在赠与他的《行书七言联》中亲切地称其为“若海老弟”;潘其璇则是潘若海之子,亦拜康有为为师,成为康的第二代弟子,也是其晚年得力助手,参与康家内外事务,康对其极为爱赏,故以《一天园菊咏》与之唱和。康同复与潘其璇于1919年结婚,婚后还曾住在辛园的“莲韬馆”中,见于《怀辛园诗》中。此外,陈三立与康有为曾同历戊戌变法,之后成为矢志不渝的挚友,在《致陈三立信札诗稿》中,可以见证维新遗事及两人的交谊。

 

  2014西泠春拍  康有为 行书 七言联 纸本 画心(二帧) 149×41.5cm×2

  说明:康有为弟子及儿女亲家潘若海上款。本拍品由康有为后代家属提供。

  识文:刻画已闻名世早,殷勤可感故人多。

 

  2014西泠春拍  康有为 致陈三立信札诗稿 纸本  横披 130×18cm

  著录:1.《万木草堂诗集——康有为遗稿》,P437~438,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文献研究部编,1996年。

  2.《康有为集(八)·诗赋卷(上)》,P880,珠海出版社,2006年。

  3.《康有为全集·第十二集》,P383~38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说明:陈三立上款。

  【三】晚年书风 臻于化境

  

  2014西泠春拍  康有为 草书 王维诗 纸本 四屏 145×39cm×4

  说明:本拍品由康有为后代家属提供。

  识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康有为晚年自政治风云中抽身潜隐,将大多数时间用于研习书法,其书风也渐臻于化境,益发老辣自然。拍品中,《草书王维诗》堪称其草书的华彩之作,笔走龙蛇,多写枯意,牵丝飞白,纵肆自如。《怀辛园诗》、《游存庐诗》、《一天园菊咏》、《致陈三立信札诗稿》这几幅难得的诗稿,其内容均著录于康氏遗集,书写精到,虽为小字,却有大字开阖之势,用墨枯润相间,行笔方圆相济,萧散超逸,凝整沉着,更难得的是字字关情,融情于墨。《行书七言联》与《行书五言联》相较,一近于楷书,一近于行书,虽多从碑出,也可隐然瞥见他师法帖学的根砥。《行书步月诗》多用枯笔,劲健老道。1901年左右的《行书古诗词九首》,与康氏晚年生涩凝重的风格面貌截然不同,用笔灵动,八面出锋,圆转如意,可见康氏深厚的帖学功底,兼之来源可靠,可作为上鉴别其中年书风之标准件。

  【四】“天游智学”

  “天游园”、“一天园”、“游存庐”……在康有为这些园林别墅的立意命名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天游”二字的频繁出现,这正是康有为晚年思想的核心。

  康有为早在《大同书》中就将“天游智学”作为大同之后的最终目标,晚年还举办“天游学院”,专讲天游之学。他所提出的“天游”并非仅停留在传统的天人合一或依仁游艺观念上,而是与近现代科学体系相关,“天”指的是地球之外的宇宙,同时也指运转在宇宙之中的地球,他曾说“身在地星之人间,心游诸天之无量”,又加以引申,认为从宇宙中来看,地球亦是运行于天上的一颗星星,人既生于星中,即生于天上,因而地上人,皆天上人也,认为人不能蔽于一家之法、一食之饱,或是国之内,而当“游学诸国,足遍五洲,令全球百国之政艺俗输于脑中、耳目中”,才可称天游之人了。“自有天游入非想,默存独乐至于今”,这是《游存庐诗》中的最后一联,诗以言志,“非想”成真,康有为一生得偿己愿,身游于中外,心游于古今,神游于书艺,今得其珍品,与子同游,不胜欢喜赞叹。

  西泠印社2014春季拍卖会

  拍卖:5.3 -5.6  杭州·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三楼世贸厅(曙光路122号)

  预展:4.30 - 5.2 杭州·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厅(曙光路122号)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