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取经、一路同行,吴雅琳研究生之翁振伟

十年取经、一路同行,吴雅琳研究生之翁振伟

十年取经、一路同行,吴雅琳研究生之翁振伟

日期:2014-07-16 12:03:47 来源:
关联艺术家:

名家 >十年取经、一路同行,吴雅琳研究生之翁振伟

 

    翁振伟,男,1984年生,200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201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传统雕塑研究与创作方向
    2007年  作品《器》入选广东省首届雕塑大展;
    2012年  获韩国E.LAND优秀创作奖学金
    2013年  作品《土地》入选广东省青年美术展;             
    从临摹到创作                      
    研究生在读期间,吴老师长途跋涉,多次带领我们深入晋、豫、秦、陇等省,到各石窟、古刹和博物馆,在宏观上为我们讲解古代雕塑的民族传统、造型风格的创作方法以及在不同的审美意识形态下中西雕塑之间的比较,同时,深入剖析和梳理本民族的观察方式、感受方式和情感方式,空间观念、生命和信仰的观念等文化心理内容;并经常分析汉唐特色、佛道理想化造型、民间民俗等各种模式的形式语言。
    若对中国传统雕塑固有的形式语言缺乏深入的理解,要创作出具本民族艺术特色的作品将是举步维艰,创作作品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要以中国式实践的理性态度去认识和探求中国传统雕塑固有的语言和造型方式背后所凝结的几千年积淀下的民族文化心理内容。为此,吴老师进行了多番的努力和周旋,为我们创造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前往各地对传统雕塑精品进行临摹研习。通过对中国古代造像现民间作坊的实地考察和临摹更深入地探究了古代匠师如何主动地通过其相对独特的塑造技法与制作工艺、材料特性、工具的运用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而形成中国传统造型系统,并成为我后来创作《归尘》系列作品的语言基础。
    在创作上,吴老师始终强调站在文化整体性的思想认识上审视自己的作品,寻求思想观念和文化根性上如何与中国文化精神保持一致。在我的创作中,本人认为应该从思辨式的理性精神回归到中国的实践理性精神,并重视对自然,对生活的体验和思想情感的表达。在审美追求上,应更多地强调其作品的表现性、精神性和写意性,从对传统雕塑图式的简单借鉴和搬用中走出来,慢慢地从临摹回归到自己的创作。在对形式表达的追求上,摸索存在与主客体相互关系间的契合点,即“写意”的真实性标准,以直接感受和塑造对象过程的方式(即物质和心理的痕迹),力求打破创作对象各局部零散的界限,在作品内部形成张力,最大限度地使雕塑的造型样式与情感方式表达的统一。
    同时,吴老师也一直鼓励我积极地探索传统雕塑材料语言在当代雕塑中拓展的可能性,深入地了解每一种材料背后所蕴含的内在精神,从传统既有的增胎泥塑中寻找新的语言去重新表达,并使之服务于自己的创作需求。本人将重点放置于材质的个性以及精神气质上,力求对材质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在《归尘》系列作品的材质的语言运用上,尝试着以两种不同传统材料对比,进而引发材质内在含义对比,使之产生超越材质本身而承载更多的内涵,带给观众潜意识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生命的唏嘘。
     从临摹到创作,从形式语言的探索到材料语言的拓展,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我最终寻找到一种属于我自己创作语言。

    发表于《书画名家》第487期,2014.5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