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绘画,深度决定高度

韩朝:绘画,深度决定高度

韩朝:绘画,深度决定高度

日期:2014-07-21 14:39:47 来源:
关联艺术家:

>韩朝:绘画,深度决定高度

    早期艺术经历

  雅昌艺术网:请问您最初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艺术的?当时的状态和心情是怎样的?
  韩朝:按照习惯做法,说到历史,都要往前推、往长里拉。我也不例外地这样做一次,最初接触绘画,是在小学,甚至更早。因为我的父亲画画,他给我买了很多小人书(连环画),那应该是我最早接触的艺术。作为一个孩子,那时的心情肯定是充满喜悦的。
  雅昌艺术网:您在那时有没有成为画家的想法?
  韩朝:是的。我小时候只是临摹小人书上的画或者父亲画的画,但是到初中以后就不再画画了,因为学校以升学率为主,美术课几乎被其他课给挤占了。不过班级里的黑板报还是有的画,我是主创人员。到了高中,刚开始我的学习成绩很好,到高二分班后,感情懵懂,早恋,成绩下来了,听说考美术可以降低文化课分数,就又捡起了画画,当时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画家。其实那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更多的是年少轻狂。我当时还写了一首诗表达我的艺术理想,现在还记得,“生来晓丹青,悠然入画穹,三年越黄胄,五载盖悲鸿。”轻狂吧?少年不轻狂,何时轻狂,有时候人需要那么一股子劲头,哪怕以后看起来有些可笑。
  雅昌艺术网: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中国画的呢?
  韩朝:从高中开始接触吧,当时能在安平县书店看到一些有关中国画的书籍,后来我随父亲户口转到了石家庄,在河北师范大学蒋世国老师办的班里学习,蒋老师画中国画,他画速写也用近乎白描的方法,那时对线条就有了兴趣。1992年我如愿考上大学。
  雅昌艺术网:您那时高考班的老师有没有让您看过西方大师的作品?大学分专业时您为什么选择了中国画?
  韩朝:会看一些,不过是高考的内容。我在高中时曾临摹过一些大师的素描,但只是依葫芦画瓢,不是十分懂。由于我上中学时作文写的好,常在班级里被作为范文传阅,这对我以后写文章有很大的鼓舞和自信。我读大学时,速写和素描的成绩不错,相对讲,色彩不是太好,我更喜欢线造型,喜欢中国文学,而中国画和中国文学互相依托、相互借力,经过综合考虑,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画专业。
  雅昌艺术网:在您的学习过程中,哪些老师对您影响深刻,请您谈谈自己的师承?
  韩朝:在学艺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曾帮助过、影响过我。我大学是在河北师范大学读的,师大拥有雄厚的师资,培养出了不少人。当时的老师,李明久、白云乡是山水画家,吴绍人、刘进安、纪京宁、蒋世国是人物画家,对我都有影响,其中刘进安老师影响最大,他思想活跃,笔墨和形式都非常好,画的现代。河北师大强调现代感、创新和自我个性的发挥,我至今喜欢现代感强的艺术与此关系重大。1998年我考上首都师范大学读研,我的导师是李爱国老师,李老师很重视造型,要求很严,我的造型能力在那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日后的人物画创作多受益于此。研究生毕业,我到了北京林业大学,教山水画,没有条件画人物了,就改画山水画,也是从工笔转向写意,我的性情可能更适合写意。2006年我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读博,导师是刘巨德老师,刘老师是庞薰琹和吴冠中两位先生的学生,他走的路子是中西融合,这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代课题,我画水墨的兴趣日浓,也希望在中西融合道路上作出些成绩,期间不断探索学习,逐渐聚焦、确立了自己的路子,思路和风格也越来越明确。我的山水画如果说有些自我特色的话,和以上老师的影响都有关系。没有老师的指导帮助,就没有现在的我。
 
    艺术风格及探索
  雅昌艺术网:您现在的作品,分为哪几个时期?
  韩朝:我大致从2003年开始正式画山水画,期间经历了几个阶段,画了几个系列的作品:第一个系列是《梦里吾乡》,当时我追求别具一格,与传统及别人的山水画拉开距离。我在笔墨结构上作了一些组织关系上的调整,打散原有笔墨程式,进行重构,现在看起来有些生猛甚至生硬,笔法、墨法都不是特别的讲究。后来有一批作品叫《山水日记》系列,这个名称还有些来历呢,当时参加河北师大和北师大联合办的一个大型展览,我去交画时,登记收画的人问我,这画叫什么名字? 我略加思索,顺口说:“叫《山水日记》吧”。之后就延续了这个题目。之所以叫“日记’,我有两个考量:一个是追求平淡、平常,像日记一样;再一个是日记每天都应该不大一样,不要有过多重复。在我内心深处,总想求新,想让自己的画不断焕发出新意。这些年来,我始终围绕着创新下功夫,努力创作出既属于个人,又能与时代气息相投的作品。我的个人面貌正慢慢地从《山水日记》中凸显出来了,我力求在沉静浑厚和灵透秀逸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点。后来参加展览的机会多了,对自己现有的一些东西就不满足了,就想变换新的形式。我就画了《大风景》系列,相对前边的作品,《大风景》系列更具有学术探索性,用墨比较多,整个画面传递出来的气息更深沉,精神性更强。我的作品风格流变大致为:从《梦里吾乡》系列到《山水日记》系列,中间穿插了略倾向于抽象的《风物》系列(主要是山水画边界或花卉画之类的作品),最后是《大风景》系列。现在我的创作以《山水日记》和《大风景》系列为主。
  雅昌艺术网:请您结合自己的作品谈一下您对创新与传统关系的理解。
  韩朝:传统与创新是所有艺术家在创作中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下子不容易说清楚的课题。如果只顾创新没有传统,这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一味遵循传统而没有创新,就会只停留在一般画家的层面,甚至只是画匠。艺术家应该有对艺术的独立见解与表达。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对传统和创新关系的认识越深刻,他的作品面貌就会越清晰、越独立、越有个性。
  雅昌艺术网:请针对您的《大风景》系列谈一谈您作品的传统性与创新性突出的点在哪儿?
  韩朝:《大风景》系列不再单纯追求文人画一招一式、一笔一墨的情趣,我把情趣、笔墨变化纳入到整体意境营构之中,不是没有笔墨,而是突出整体的意境和视觉冲击力。比如《大风景》系列,可以放一个片子,《大风景》系列之一,你仔细看一看有些书法用笔还在里边,但是已经弱化了,整体凸显的是一种醇厚、宁静、悠远的意境,有论者说,《大风景》有些远古时期天地洪荒的苍茫和纯静,它是凸显出整体的黑、白、灰布局,传达出更大的精神力量。当然,这还不是我认为的最理想的状态和结果,还需要完善和充盈,还有问题需要很好地解决。
  雅昌艺术网:业内很多人知道您不单搞艺术创作,您还写了不少有见地、有分量的评论文章,您如何看待学者型画家这样一个称谓?
  韩朝:前些年很多人以为我是搞评论的。有一段时间,我确实把很多精力和时间花在了读书和写作上,这大致延续或转化了我中学时曾经的文学梦想。我热爱文史哲,读书比较博杂,从90年代末开始,陆陆续续,我写了近40万的文字,在《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研究》、《装饰》、《画刊》等核心刊物都有发表。2009年从中选取了16万字左右的文字结集出版,书名叫《涵观别秀》。写作,和绘画一样,其涉及的问题,无外乎写什么、怎样写,即内容和形式的问题。而文与画的相通性,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特色所在。古人讲,“画者,文之极也”,实在是一语中的。学者型画家,我认为是一个中性的称呼,在古代,尤其宋代以降,文人画渐次主导了绘画的方向,大多数画家能文能画,苏轼、赵孟頫、文徵明、徐渭、董其昌、石涛,到了近现代,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傅抱石、石鲁、吴冠中,一长串儿名字,还有很多,都是文画兼备。基于这样的传统,不少人认为学者型画家应该是最牛的。不过,还有很多不是学者型的画家,画的同样非常棒,比如齐白石,白石老人木匠出身,没有大篇文章,但天生艺术感觉好、悟性高,诗书画印都很牛,绝对是一代大师。到了当代,绘画本体(形式语言)的独立性越来越彰显,即绘画对文学的某种依附关系在消弱。文,是画的一个重要滋养,却不能取代画,而且,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很多事情都有变化。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有些人有思想,不一定形诸文字,画的也非常好。读书读到点子上,可以深化认识、挖掘深度,读不到点子,有可能消弱敏锐的艺术感觉,反倒阻碍了艺术创作。理智与感觉、知性与感性,有时相克,有时相生,关键是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所以我说学者型画家是一个中性称呼。尽管有些情况发生了变化,不能简单地判定学者型画家作品的高下,但总的讲,思想深度决定高度,当代画得好的画家的文笔也不错,他们是有思想的,有了思想,才有创造,这确是不二法则。现在人们对学者型画家的称谓有点热衷,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即现在的画家队伍庞大,良莠不齐,人心浮躁,哪有时间精力埋头学问和创作,很多画作粗制滥造,雷同,了无个性,文化内涵匮乏——这样艺术价值就大打折扣。这个时代缺什么就想要什么,也算是一个规律。
  雅昌艺术网:您还会继续探索,寻求新的风格吗?您最终的期望是什么?
  韩朝:那是必须的。林风眠先生到晚年还说自己的作品不成熟,还在求新求变。我才刚刚开始,以后的路还长,不断探索、创新应该是艺术创作的一条主线。不过,变不是为变而变,变的目的是充盈和完善,我围绕一个核心延展出去,这个核心就是,在中国画传统所重视的诗性、气韵、意境、格调几方面上下功夫、做文章。我希望作品能做到无懈可击,受众面更广,当然无懈可击的艺术是否存在,还是个问题,因为艺术不是科学,它是情感的产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艺术、商业和其他
  雅昌艺术网:最后,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艺术与商业间的关系?
  韩朝:我不排斥商业,但不会被商业绑架。因为目前,做纯粹的艺术,生存发展都将面临困难。一刀纸都涨到了一千多,画大画没有空间不行;没有人民币,杂志不给作宣传,办展览、开研讨会、请专家、出版画册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没有经济收入,艺术创作所应有独立性、纯粹性就只是一纸空谈。适当的商业介入能成为创作的推动力量,但过度加入商业因素则常常会阻碍艺术创作的自由,可能会扼杀鲜活的东西。因为目前我们的收藏界还不成熟,我们的美盲比文盲多,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探索性的作品很可能被忽视,有启发性的作品很可能被放弃。艺术价值和商业成功不能划等号。话说回来,无论何时,艺术家都应以寻求艺术深度和高度,确立自我面貌和风格为终极关怀。我认为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商业推动艺术创作,有了物质基础,意识形态越发轻松自如、越发开放包容,广纳博客,作更大的事,把艺术做到极致。画家有足够的资金、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何乐而不为?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理解艺术家的独立性?
  韩朝:如果想成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那就应该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但是艺术家无法脱离社会而生活和创作。艺术家的独立性也是相对而言的。即使古代文人画家强调“自娱”,说“聊写胸中意气耳!”,其实也受到社会和人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近现代以来,中国陷入困境,艺术也随之被要求表现现实生活,艺术本体的探索让位于主题先行、现实生活先行,内容大于形式。徐悲鸿的知名度比林风眠大,为什么,因为徐悲鸿的作品偏重主题性创作,写实,现实主义,受众面广,政府宣传力度大等等原因,其实从专业角度看,林风眠的创造性更大,更纯粹,更具有独立性,对现当代艺术更具有启发性。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艺术的最大魅力是什么?
  韩朝:我觉得艺术的最大魅力在于;它是一个自由天地,艺术家可以在其中任意驰骋。艺术具有我一直很向往的清净、自由、纯粹等特质,我可以在方寸之间,驾驭形色,像一个指挥官指挥千军万马,很过瘾,这是艺术的最大魅力。艺术创作给了我满足感。还有一个需要说,就是艺术与“道”离的很近,这个“道”,就是老子说的“道“,艺术是技术和思想的联姻,心手眼合一,玩味其中,乐趣无穷。
  雅昌艺术网:所以您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您越来越不能离开艺术带给您的美好感受了?
  韩朝:是的,如果我几天没画画,多少就会感到有点失落和空虚。画画使我实现了存在的价值,感到更充实。画画,已经成了我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