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说“今楷”

臆说“今楷”

臆说“今楷”

日期:2014-08-13 17:12:56 来源:
关联艺术家:

>臆说“今楷”

     2009年,中国书坛发生的大事之一,是关于“今楷”创立与发展问题的讨论,一时间成为热点。“今楷”讨论的蜂起,无疑是就旭宇先生曾在石家庄举行的楷书会议上提出创建“今楷”的主张而展开的,因之引起书坛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对此,笔者也曾做过些许思考,就此谈一点管见。

    一、关于“今楷”的概念
    先回顾一下通常概念的楷书。楷书自东汉代产生,经三国钟繇、东晋二王的进一步完善,到唐代达到巅峰,形成一种法度森严、形态完美、以为“通行印刷体式”的楷书书体(书法史上所谓“唐尚法”的概念即此而言),并产生了以欧、虞、褚、薛、颜、柳等为代表的唐楷名家。唐以后,虽亦不乏像蔡襄、苏轼、黄庭坚、徽宗赵佶、赵孟頫、揭傒斯、沈度、文徵明、王宠、董其昌、黄道周等历代大家,但他们的楷书多是宗法晋唐,无一能越过晋唐巅峰。清以降,由于碑刻、钟鼎、甲骨、汉晋简牍、敦煌写卷的不断发现、研究及复兴,虽然科举制度下一味强调楷则规范,表现为乌、方、光特点的“馆阁体”也盛行一时,但始终未能出现一个可与前此相提并论的楷书大家。究其原因,书体与风格走向多元化,书法思想与时俱进地体现时代精神,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回头讨论“今楷”。关于“今楷”之“今”,大约仅有东汉张芝创“今草”和三国·魏钟繇创“今隶”被誉为“楷书之祖”的史乘记载(这里指出,“今隶”之名,一是相对于古隶而言把汉隶称之为今隶;二是楷书产生后始称今隶),此后再未见过“今”名出现。问题在于,大凡书体名称皆为后世所冠,如对八分的冠名,最早出现在卫恒的《四体书势》中,章草之名大约起于东汉章帝,卫烁在其《笔阵图》中予以明确;而名之为“今草”“ 今隶”者,则皆为唐代杰出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所冠。由是可见,所有的书体都是产生、发展在先,其名称冠定于后。而“今楷”的提出,似为一个概念先行理论,当是相对于书法史上楷书发展的成果而提出的一个朦胧的“制导性”概念,是先定名称,而书体样式及其风格特点尚在“设想”之中。打个或许不恰当的比方,这好比给胎儿取名,不管是男孩女孩,不管何时出生、能否出生、能否存活,先取下名儿再说。毋庸置疑,这种提纲挈领确定目标、促导书家们为之努力并实现的初衷是善意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但因于目标朦胧,在创立“今楷”的实践上,无疑存有一定难度。
    二、“今楷”旨在破旧出新
    那么,在唐以后千余年楷书式微这样一个背景下,“今楷”书体从何入手得以创立?它究竟应是何等样式、哪般风格形态来体现时代精神呢?
    2009年上半年的《书法导报》刊有不少探讨“今楷”的文章。旭宇先生在《“今楷”论纲》一文中认为,“今楷”这个口号性概念的提出,是要“激活唐楷”;但“激活不是照搬,要有所创新,有时代的审美需要,要体现时代精神,要符合楷书的艺术发展规律”。并在文中提出“七点论”,对“今楷”书体特点作了哥德巴赫猜想式的“设想”,认为:“今楷”,一是点画有新意,线条丰富;二是结体有自由自在的精神;三是布局有参差错落的变化,体现出艺术性美感;四是要传达情感,借以抒情;五是书写速度可快一些;六是可向行书靠拢一点;七是可写简化字。旭宇先生的“七点论”,旨在对作为科举制度的产物之一、印刷术尚未成熟时代通行的“印刷书(字)体”般的楷书,必须变革和改造,要变旧为新、变板为活、变谨为情、变静为动、变滞为速、变繁为简,一句话,“今楷”旨在对楷书书体进行变革、创造性的探索,要让楷书风格出新,努力让它体现出当今时代的书法精神和审美特征。
    紧踵其后,连篇累牍的文章对“今楷”进行了热切的讨论,有赞同的、符合的,也有评论的,乃至质疑的,不一而足。但揣度这些看法,概而言之,“今楷”,似可定义为:打破传统楷书形制和以静取胜的审美观念,创立并形成于当今时代并具有时代精神和特色,与汉晋楷书书体幡然有别、“类行楷”的、风格不尽相同的楷书书体。
    综上可见,“今楷”已不同于“旧楷”,其书体仍属楷书范畴,只是诉求着非彼而此,体式出新;而书写风格当是具有创新意义且是不同范式的,像是一个理想的但又十分模糊的“胎儿”。
    事实上,据旭宇先生的“设想”推而观之,“今楷”亦并非没有可鉴样式,以拙见,2009年1月28日《书法导报·展厅版》所刊胡立民、龙开胜、张维忠三位书家的作品,非魏非晋亦非唐,俨然一种结构变形“类行楷”、用笔多糅相杂的颇见新意的“楷书”书体,读其点画线条,颇具艺术地构形并灵活书写的意味,已然道出“楷书现代化、艺术化”的信息,或可视之为“今楷”体式与风格的导示性亮相。如是说来,“今楷”早在21世纪之初已经产生了;而旭宇先生提出的“今楷设想”亦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先觉”意义。至于,这种样式是否符合旭宇先生的“设想”,其发展如何,终极何处,正是需要我们来共同研究、实践和完成的。
    既此,这里简要地谈谈“今楷”的创造创作。
    (一)实践“今楷”必须要有创造创作意识
    实践“今楷”创作(其实行书、草书、隶书、篆书都一样),既然是创作,就不是通常的“写楷字”,必须要有创作意识,要有点悟性,特别是要在创造创作上多动点脑筋。没有创作意识,没有创新思想,没有点悟性,就不会创作出艺术的、成功的、富有时代新意和生命力的“今楷”作品。
    实践“今楷”是一个艰苦创新创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思索追求的过程,始终贯穿着一个书家的审美思想(书法追求)、个性修养、学识见解和技法积累的合理应用;创作也决不是简单地抄写唐诗宋词,书写素材必须具有体现时代精神和特色的内涵;更不是随意地去胡涂乱抹。张海先生强调,书法创新“要符合历史和艺术的发展规律”。规律能否打破?如何打破?胡立民、龙开胜、张维忠三位书家的楷书作品已然做出了回答;甘肃青年书家曹恩东的楷书,将捺画反写,用于横画的起笔更是一种打破,且依然遵循规律。这就是说,我们实践“今楷”,必须明确创作的目标定位,你想要表现什么样的风格精神?你的期望值有多高?不能盲目,更不能东拼西凑,要做到意在笔前,进而有张有弛、有收有放、有血有肉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审美意识和艺术情思。
    (二)学习和借鉴古今先贤的书法创造精神,指导“今楷”创作
    我们说要学习古今先贤,学习什么?说到底,就是学习他们的书法创造精神,并努力融会贯通,做到学会借鉴。同一种楷书可以写出无数种风格,其根本一点在于创造,创造精神是书法创作的根本精神。问题在于,先贤们留给我们太多的经典“模式”,如果不能突破他们的园囿,不能冲出古人的樊笼,总是忘不了北碑唐楷之类楷书的结构、笔法,忘不了明清科举时代那种“乌、方、光”特点的“馆阁体”的要求,就永远创作不出具有新意的“今楷”作品。总之一句话,“今楷”创作必须要有点创造精神,要对楷书笔画、用笔进行变革和创造性的探索,要让风格出新,努力表现出当今时代的书法精神和审美特征。
    三、“今楷”发展前途蠡测
    “今楷”主张的提出,无疑是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的一个贡献,具体地说,是旭宇等书法思想者的一个贡献,也是书法发展的一个既定目标。
    任何一种书体的创立,都离不开社会的认可和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说,“今楷”书体、书风的产生和形成,当是当今中国书坛共同的使命和志德,也是中国当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们的责任和义务。抑或大家愿意承认,如前所述,“今楷”已然产生,接下来只是如何去继续努力,去发展它,完善它。就近举例,身为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副主任的张改琴女士已然行动了,她从北魏底子出发,努力实践,不断创新,已初步形成颇具个性的“张氏楷书”,当然笔者已将它归为“今楷”范畴。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年过花甲的书家,特别是作为一个年过花甲的女书家,仍不甘心地在努力创新求变,在书法史上并不多见,至少,这种态度和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是令人敬佩的。可以想象,中国数百万中青年书家,倘若大家都能像她那样为之努力,“今楷”的发展与成熟,就不会仅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2009年2月20日夜于半翰斋灯下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