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甘肃书法的特色问题

略谈甘肃书法的特色问题

略谈甘肃书法的特色问题

日期:2014-08-14 15:51:46 来源:
关联艺术家:

>略谈甘肃书法的特色问题

    书法发展这三十年来,甘肃书法和全国一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进步较快,书法视野逐步开阔,书法队伍不断壮大,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书法教育、书法培训等,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入选全国大展的数量趋于上升,已然一个从相对落后的省份转变为相对靠前的省份,可以说是与全国同步的。但同时,甘肃书法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悖意之处。这里,就甘肃书法创作的特色问题简要地谈点看法。

    地域特色问题,就是地域书法风格问题。甘肃目前主流书法的风格,以中青年书家而论,大体上可分为这样五个层面:一是以陇东地区为代表的北魏一路书风;二是占据多数的以二王唐宋传统为主的一路书风;三是以先秦两汉篆、隶、草书为追求一路;四是创新求变一路;五是逐风追浪一路,包括全国书坛近几年流行的隶书、篆书以及行草书“展览体”风格。总体上说,甘肃目前的书法风格与全国基本趋同。风格趋同好不好?当然有好的一面,它可以与全国相处同一个平台,至少对书法个体有好处,有入展乃至获奖的可能。甚至有人认为,当下是信息时代,地球都扁平化了,风格趋同正是时代文化进步的体现,没有必要再固守一方而“抱残守缺”。依我见,这是一种浅陋之见。我们都知道,这些年来常见外地书家来甘肃各地进行笔会交流,总觉得有新鲜感,喜欢者不惜掏腰包,但倘若你倒过来试试,你去外地搞笔会,效果会怎样?你跟在人家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地逐风追浪,书法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新鲜感,没有令人感叹的精彩之处、不同之处,哪个人会买你的账?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艺术,越是具有地域特色,越是有发展空间,越能产生长久的生命力,所谓“百花齐放”正是这个道理。就书法而言,几千年的书法史无不证明,无论秦汉两晋南北朝,都是具有地域书风的相互媲美和补充,流传下来的作品也都是颇具个性和地域特色的,而且让我们能够耳熟能详的真正的书法大家,迄今为止不过百人。众所周知,古代甘肃是绝对的书法大省,用我十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的话说,甘肃书法自战国到北宋“有着11个世纪的辉煌”,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是后来随着朝代更替、文化南迁才逐渐冷下来了,以至变成相对落后的省份。近三十年虽然发展很快,达到了与全国其他省市可以比肩的程度,却始终未能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书风,用四个字来概括,可谓“六味杂陈”。这里面,固然有处于信息时代书家皆被同化的因素,有全国书坛不断变换的风格导向和审美变化的因素,但根本原因大致有三个:第一,认识混乱,不识深浅,或夜郎自大各占“山头”,或自以为是固步自封,或闭门造车我行我素;第二,不够团结,一盘散沙,缺少大家公认的德高望重、颇具造诣及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旗帜性书法人物;第三,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和浮躁情绪作祟,字没写几天就变着法儿去折腾会员、理事、院长等名分,争名逐利,忽悠民众。
    1999年初,我在认真分析、总结了全国书法发展的特点之后,曾提出:甘肃书法的发展,应该像江浙的“江南书风”、河南的“中原书风”、川渝的“巴蜀书风”以及“辽宁书风”“山东书风”“海派书风”等一样,努力打造以誉驰中外的敦煌为名的“敦煌书风”,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并足以代表甘肃的地域风格,从而走向全国,在争奇斗艳的全国书坛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但十多年过去,或报以冷眼不屑一顾;或按兵不动依然固我;或置若罔闻搪塞敷衍;或置之不理自守其性;或像农民种田一样等红头文件,听上面的指示号令;或认为放着“桑拿”不享受,何以要浴“敦煌风”……不一而足。
    我以为,地域风格或流派,就是指一个地区的艺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创作手法、创作规律和独特个性。书法的地域特色,即由于某个地区受当地书法传统影响,或某些旗帜性书家的带动、培养而产生的具有影响力的群体性代表性书法风格。江南的精巧细腻,中原的雄浑大气,川渝的灵秀诡异,山东的变法创新……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地域书风。以此来作观照,可以说,甘肃的书法土壤很好,爱好者众多,但书法的发展,出路在是否愿意打造属于自己的颇具特色的书法风格。甘肃能否具有像上述省区一样打造出鲜明的书风特色,全看我们自己是否愿意,是否能够同心协力地去付诸行动。

2013年7月5日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