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浡君认为画家在画布上挥舞画笔
有时就和交响乐指挥在舞台上执棒一样,是需要激情和创造力
徐浡君
现任云南书画院研究员、云南油画学会理事、昆明风景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作品见于《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中国当代艺术》、《艺术印象》等中国知名刊物,并曾被印度国家博物馆、印度图书馆、尼泊尔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
第一次见到徐浡君是在今年9月27日,位于大观楼的大观艺术空间“观花盛开”版画展上,展厅里他双手合十,感谢前来观展的朋友们,十分谦逊。徐浡君是一位精致的学者型艺术家。喜欢油画、版画、摄影,他还把这三者称为自己的人生三部曲,倒也蛮贴切的。
玻璃房
藤蔓做客 “鲜花”盛开
拥有一间尖顶玻璃房是每一个人心中都曾幻想过的浪漫情怀,徐浡君的工作室就是这样一个浪漫之地。一间类似于蒙古包模样的尖顶玻璃房驻在云南民族博物馆中的某处,旁边是一个粗壮的枇杷树,徐浡君的黑色Jeep车就停在树下躲阴凉。工作室房子不大,除了门口写着“徐浡君油画工作室”的木牌,外墙几乎全被紫藤、爬山虎等藤蔓植物包裹起来,和旁边早已人去房空的屋子相比,还没走进工作室就俨然感受到一片生机。
迈进屋子,除了左侧的茶歇桌椅,整个工作室都放满了油画作品,让记者应接不暇。更让人惊喜的是,墙外的藤蔓植物从墙缝爬进屋内,房顶上一片绿意,配上玻璃房顶,满满的小清新格调。右边的柜子里整齐地放着徐浡君的版画作品和摄影作品,他一边介绍工作室情况一边戴上白手套翻出作品让记者观看。那股专业范儿让同行的摄影记者赞叹不已。其实,徐浡君有多个工作室,只要创作《蝶恋》系列的作品,徐浡君就会在这个尖顶玻璃房里绘画,所以整个工作室都挂满了《蝶恋》系列的作品,玫瑰花、美人蕉、绣球花……可谓是“鲜花”盛开啊。徐浡君为记者斟了一盏,从屋顶的藤蔓开始聊起,好一个悠闲自在。
画室里爬进了很多藤类植物,艺术与自然融为一体
变法
为自然打上艺术家的主观印记
油画、版画、摄影是徐浡君的人生三部曲。他的风景油画来源于写生,但是他将自然的风景进行主体化、精神化,形成了“人化自然”,原有的物象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在色彩上均被“异化”,这种“异形”和“异色”就是改变自然风景的原初特征,充分打上艺术家的主观印记,笔触放松、肌理粗犷、色彩斑斓,给人以悠远的想象空间和浓郁的视觉冲击。“有人认为写生是很浪漫的事情,其实不然,非常痛苦。”徐浡君说,想要画出一幅有创造性的写生作品,并不是看到什么画什么,而是需要思考和创作“变法”。只有进行创造性的给予,才能让画作成为艺术品,而不仅仅是作品。
徐浡君最引以为傲的《蝶恋》系列已完成40多幅,预计整个系列完成100幅。其中花卉将原初的花卉形态、特点予以变形、易色,笔下的花卉都成为人格的写照与精神的化身,这种主体化与精神化在最大程度上释放人的灵魂,解放人的思想,真正达到“无法而法”的自由艺术境界,《蝶恋》系列的不同花朵边都有蝴蝶围绕,贯穿主题,后现代的绘画手法让《蝶恋》不只是写实之作。“我很少去看画册看书,不是不想学习,而是不想被潜意识的模仿思想所束缚。”徐浡君认为只有经过画家思考,表现画家思想的绘画才是艺术品,否则不过是绘画作品而已。
徐浡君创作的另一系列作品《KST系列》还没最终完成,徐浡君不愿早早让它露出容颜,但表示这一以“喀斯特地貌”为创作主题的作品绝不是“云南人熟悉的喀斯特”,而是充满动感的。
画室里爬进了很多藤类植物,艺术与自然融为一体
思考
艺术家是绝对自我的个体
作为云南知名的艺术家,徐浡君的头衔并不少,但现在的他把这些头衔视为负担。他说自己曾经挤破头想要得到业界认可,但现在才悟出:艺术家就是一个完全自我的个体。“也曾想走极端,公开宣布退出所有学术机构,但又怕被认为是炒作,那就随它吧。”徐浡君绝对是一个学术型艺术家,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所谈到的艺术家的思想远远多于艺术作品本身。他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不愿意关注模仿别人,甚至不愿意别人关注到自己,“就像研究课题一样,绘画艺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尝试。”从2007年开始,徐浡君发现一味地继承传统是无用的,只有当自己完全“自我”起来,才能有所超越。
从走进工作室开始,徐浡君一直强调自己是个矛盾的人。艺术家的商业化让他陷入了理想的完美与现实的焦灼之中,不停探索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距离。已到天命之年的他,对社会的思考愈发深刻,每一次思考都表现在他的作品之中。徐浡君坦言:“这个世界上并不需要那么多艺术家,没有独到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艺术家,而那些优秀的艺术家往往被人遗忘。”话语中除了焦虑愤慨,更让人感受到他那痛心疾首的心情。
嫁接
将满意的油画二次创作为版画
说到徐浡君,便不得不提他的绝版油印版画,其实记者对他的最初接触,也是从版画开始。虽然徐浡君2008年才开始创作版画,但却不乏优秀之作。其《后意念》系列、《梦飞蝴蝶兰》都是非常棒的作品。看过徐浡君版画的人都知道,和传统的木刻版、石版、铜版、丝网版等皆不同,他的版画属于绝版油印版画,一方面保持了版画的雕刻性、印刷性,另一方面消解了版画的复数性,他的版画借助于油印在很大程度上逼近了油画的特性,也就是说徐浡君将版画和油画两个不同的画种予以了嫁接,这是一种跨界研究。《美人蕉》是《蝶恋》系列中的一幅,记者也非常喜爱,在工作室里放着两个版本的《美人蕉》,一幅是油画,一幅是版画,同样的画作,用不同表现手法展现出的迥异的风格,让两件作品即使放在一起也各有自己的一番韵味。
相较其他绘画形式,版画的创作实属不易,对于这门技术性极强的艺术而言,它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撑,更需要艺术的突破与超越。徐浡君的版画正是在50多个颜色的繁琐处理之下,在一刀一笔之中,在时间的铺陈之间诞生而来的艺术感。徐浡君以新表现主义手法为突破口,配合后现代主义观念,形成了既不同于西方表现主义谱系又不同于中国文人写意画的个性艺术审美图式,“有些我画的满意的油画就有可能变成版画,版画也会在印制过程中有二次创作。”徐浡君起身找出几张同印的版画,很多人认为版画就是印出来的一模一样,其实不然,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有所不同,版画也是艺术品,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