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潇印象

杨潇印象

杨潇印象

日期:2014-12-26 16:45:03 来源:
关联艺术家:

名家 >杨潇印象

  同窗杨潇是我们研究院最刻苦的同学,他硕士一年级一学年的作品数量惊人,昨晚我俩一起整理出他近期的画,我竟抬得吃力,除去被画廊、藏家收藏的,剩下的卡纸小品还有190多张!这些作品品质也高,有几张很打动我,可以看得出,他每幅作品都用心琢磨,每幅作品都能看到他思想的冲动,他太用心思考了!
  记得去年夏天我们刚来艺术研究院的时候,他把大学时拟董北苑《潇湘图》长卷给我们看,诸师友第一眼看到大为吃惊,有的说是老画,有的居然说是古画复制品,一时传为弟兄们之间的段子。他把临摹的五代宋元作品给大家看,大家都竖大拇指,确实像是高科技时代的复制品,与原作几乎吻合。叹服他20岁就能把古人理解到那么深刻,他天赋实在过人,他的视野高度已经超出了他这个年纪所及的范围。
  他常用一方闲章,印文曰“寂寞之道”,在北京这一年多,他确实下了功夫,他每天都在画,不停地画,画到深夜,守着那条窄窄的案台,守着这寂寞之道。他曾说“古人治学求艺都是守着寂寞的。”他有着很深的古典文人的情愫,他喜欢传统文人墨客囊中必备的砚台,甚至于,每得佳砚他都会在就寝时搂在怀里睡上几夜。
  来北京的这段时间,他受到诸多当代艺术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当下新水墨艺术家群体的崛起对他启发很大,他的思路灵活了,也变化了,画风开始由先前重笔墨程式向“新水墨”转变,近期在北京举办了画展,一鸣惊人。他传统基础扎实,画的有新意,不过他并未匍匐于如此,而是更追求超越图式表象的笔墨之得。他更为深刻地领悟到“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的传统画学之理,有一次他画着画突然说:“最近画了这么多新鲜的画,回头再画偏传统的反而更好控制了,能让人容易读懂的画其实是对传统笔墨的高度提炼。”了然于心的中国绘画精神,扎实的笔墨基础,他由而大刀阔斧地给自己的画进行了“改革”,所谓“大道至简”,他将笔墨功夫往至简、至纯、至高境地大力锤炼,形成颇有大家气度的新景观。
  潇兄骨子里幽默,爱开玩笑,但他对老师十分恭敬,对他们的作品很推崇,常常念叨山东艺术学院的恩师。而今求学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拜名师许俊先生门下,是恩师的得意门生,许先生极喜欢他,他对许先生亦是常感恩情。尊师重道是他的优良品质。
  不论在生活中还是艺术上,潇兄总能体现出山东汉子的执着、厚重。如今他在艺术道路上进步势如破竹,已小有名气。我想,杨潇的水墨,也许是中国水墨在建立当代形式语言新体系时的一个值得关照的信号和参照。

  文/路韶康
  2014年8月24日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新源里公寓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