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砅—萨卡琳•克鲁昂——对话与互动”观众是扣动展览之枪的扳机

“黄永砅—萨卡琳•克鲁昂——对话与互动”观众是扣动展览之枪的扳机

“黄永砅—萨卡琳•克鲁昂——对话与互动”观众是扣动展览之枪的扳机

日期:2015-02-12 09:57:09 来源:雅昌艺术网

资讯 >“黄永砅—萨卡琳•克鲁昂——对话与互动”观众是扣动展览之枪的扳机

艺术家黄永砅(左)、萨卡琳.克鲁昂 (SakarinKrue-On)(右)

  2015年2月11日下午六点半, 由曼谷文化艺术中心和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共同举办的“黄永砅—萨卡琳?克鲁昂 (SakarinKrue-On)— 对话与互动”展览在曼谷文化艺术中心开幕。黄永砅和萨卡琳?克鲁昂 (SakarinKrue-On)分别是从中泰两国走出来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级艺术家,虽说是两位“高手对决”,展览呈现的状态却可以说无距离的和谐。这个展览被艺术家黄永砅称作是“无墙的展览”,“无墙”一方面寓意着展览现场位于曼谷文化艺术中心1200平方米的环形展厅,另一方面似乎也暗示着黄永砅和萨卡琳?克鲁昂 (SakarinKrue-On)没有隔阂的对话——在有意没有设置展签的展厅当中,两位艺术家作品混合放置在一起,由于萨卡琳?克鲁昂的作品大多是为回应黄永砅的作品而创作,因此两人的作品在展厅中形成了一条有机的展览线索,甚至难分彼此。
  虽然在作品展厅中没有设置展签,但在展厅下一层,一条中空的一路向上的展线中,已经有对展览作品内涵及线索进行的详尽展示。有趣的是,在展览开幕前的艺术研讨会中,黄永砅称这里展示的作品展厅平面效果图酷似一把枪,“但这把枪刚好缺了一个扳机,而观众就像是扣动这个展览的扳机,他们会检验我们这些作为子弹的作品,究竟是真枪实弹还是哑弹。”
  尽管黄永砅此次只带来一件新作,但他所挑选的所有作品,都和泰国当地的宗教与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主办方更是耗费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从蓬皮杜艺术中心、余德耀美术馆等处将作品借来以筹备展览。展厅的两个入口处是黄永砅1993年在格拉斯哥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作品《通道》,两个在动物园的狮子使用过的狮笼防止在入口处,笼子里还残留着被狮子撕咬吞吃的动物遗骨,笼子上方分别标有“National”(本国的)和“Others”(外国的)两个标识牌。这件作品的灵感源于黄永砅第一次来到苏格兰最大的机场格拉斯哥机场时候的经历,当他看到入境处的两个标有“EC National”和“Others”的通道时,他便开始思考两个通道所代表的政治和个人身份意涵。然而将这两个通道转移至展厅现场时,事实上所有的观众都有自主权选择经由哪个通道进入展厅。通道处象征着弱肉强食的狮笼,被上方的卷帘门紧紧地压迫着,形成某种紧迫的视觉张力。
  从“Others”入口处进来,与这件作品形成呼应的是萨卡琳?克鲁昂的作品《遗迹》。一张木制条桌上,并排摆放着两个青花瓷花瓶,花瓶中各放置了几朵白菊。艺术家邀请一对双胞胎姐妹每天照料两个花瓶中的白菊,每天只要看到白菊稍有枯萎,就要取出插入新的白菊。她们彼此不可相商,每次按照各自所理解的两花瓶的视觉美感调整自己瓶中的白菊。这件作品源于艺术家曾经听到的两个好朋友因故彼此相恨的故事,他试图通过这件作品引导人们思考怎样建立人与人之间平衡与和谐的关系。虽然白菊在泰国文化中没有特别的意涵,但对华人来说,两瓶并置的白菊无形中呈现了某种祭祀般的仪式感。
  整个展览都呈现了两位艺术家作品间这样有趣的对话与互动。在黄永砅广为人知的作品《乔治五世的噩梦》旁边,萨克琳的《房间里的猴子》和《鼠屋》再次与之呼应。《乔治五世的噩梦》源于英皇乔治五世的一个故事。1911年乔治五世来到尼泊尔打猎,当地的大象是他的坐骑,一天之内他射死了五只老虎。而后黄永砅在巴黎的国家历史自然博物馆中,看到一只在大象背上袭击的老虎,令他想起了乔治五世的故事。于是他将这些历史材料重新融合创作了《乔治五世的噩梦》,作品中的大象及背上放置的竹车就是艺术家仿造乔治五世的坐骑制成的,其上还有乔治五世的标识。而一只老虎从车子前方迎上来,似乎马上就要爬进乔治五世的车里。众所周知,大象是泰国文化中吉祥的象征,艺术家将这几个元素并列,试图引人思考殖民者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
  与之对应的,萨克琳的《房间里的猴子》则呈现了几只猴子自在地停留在一个居家环境当中,这是居住在自然森林动物园的萨克林每天面临状况的真实模拟——只要他的门窗打开,猴子们就会自由地登堂入室,偷吃他的食物,玩弄它们感兴趣的东西。另一件《鼠屋》则还原了的一种华人世界中赌博用的器具,老鼠从鼠屋顶部爬进来,人们猜测他会从哪个孔洞出来并以此下注。当老鼠从某个孔洞中爬出来之后,还会再被人抓住重新进行这个游戏。两件作品都与控制和反控制有关,动物的喧宾夺主和被人利用,也可让人引申想到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
  此次展览中黄永砅带来的唯一一件新作《塔》,可以说是展览中从视觉上显得最为突兀的一件作品。作品中四座塔的原型来自曼谷。去年黄永砅来到曼谷旅行,看到市中心地区有四幢破旧的滥尾楼,原本四栋楼的中部计划建成一道连接带,由于投资商无法继续投资而没有建成,却让四栋楼的中腰位置稍显“肥胖”,造型十分有趣。当时黄永砅为四栋楼拍摄了很多照片,当他回法之后反复看这些照片的时候,令他联想并思考东南亚经济危机对房地产业带来的冲击。于是他便将这四栋楼的造型进行微缩,在此次展览中展出,希望以此引发当地人对泰国的经济、社会问题的思考。四座“塔”贯通了展厅的两个楼层,观众观看塔的位置恰好是塔的中心。“它们不是高高在上的,也不是被俯视的,这样的安排让我们可以以一个平视而平等的角度去看这四座塔,”黄永砅说。
  此次展览吸引了泰国及中国的很多当代艺术界的重要人士及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泰国文化部部长、法国大使馆参赞以及主办方泰国文化艺术中心馆长和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负责人等相继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展览在引入关注和称赞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除了两位艺术家作品面貌上的相似性以外,大象、佛像等典型性的泰国文化象征符号频繁的出现,似乎显得丧失了某种意外的美感。在多元文化聚集的大都市曼谷,这些“荷枪实弹”的作品,就有待更多的公众和专业人士“扣动扳机”进行检验了。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