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隐士 灵动智者》

《山间隐士 灵动智者》

《山间隐士 灵动智者》

日期:2015-04-07 12:05:43 来源:
关联艺术家:

名家 >《山间隐士 灵动智者》

  **文章刊登于《云南政协报》2015年3月20日刊
  2015年新年第一天,在昆明柏联广场举行的一场画作拍卖会上,徐浡君的数十幅作品被席卷一空。一个小小的高潮却在业界引发了极高的关注,他的画作也再次成为了圈内人热议的话题。
  为什么而画
  识人先识画,交友由画始。与浡君的相识有几分偶然,但看到其画作的一刹那,就觉得这个画家不一般:本来是一幅娇艳的花朵,颜色却被涂成了暗淡、萧杀的冷色调,却是为何呢?
  当看多了浡君的画作并与之详细交流后,记者终于参透了些许其中的奥妙。原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异化”作品,即画家所参照的原有物象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在色彩上均被“异化”,这种“异形”和“异色”就是改变自然风景的原初特征,充分打上艺术家的主观印记,笔触放松,肌理粗犷,色彩斑斓,给人以悠远的想象空间和浓郁的视觉冲击。徐浡君对此的理解是,一个画家,在画画之前,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而画,也就是要表达怎样的艺术思想和语言。以其花卉作品为例,在他眼里,每一幅花卉,都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人格的写照与精神的化身,这种主体化与精神化在最大程度上释放人的灵魂,解放人的思想,真正达到“无法而法”、“无意于佳乃佳”的自由艺术境界。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黄丹麾对其画作的评价是,其用笔颇具国画的写意感,色彩艳而不俗,肌理自然生动,令人回味无穷。
  修养体现在画中
  不久前,徐浡君曾赴石林圭山写生,内容就是原生态的民居之地,与其之前画的被工厂包围的城市,恰好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
  细细品味,徐浡君的画,都有一个主题,都有很深的蕴意暗藏其中。有人说,这就是一个艺术家的修养所在,也是其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
  诚然,作为一个不断变换风格的艺术家,从写实到写意、从再现到表现、从意象倒抽象,徐浡君都作过尝试,也不断取得新突破。然而,这一切藏在画作背后的修养,与徐浡君的人生阅历不无关系。
  徐浡君出生于保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在父亲徐鸿年(云南省老版画家)的影响下学习绘画。他在云南艺术学校毕业后,在电影院当过宣传干事,从事过共青团工作,在城建局政治处当过差,下海做过生意。从国家干部转为企业干部,后又从企业干部调回做公务员,然后下海,最终选择了以艺术为终身目标。多变的人生阅历为他从事艺术打下了深厚的生活根基。
  都说经历是最好的老师,此话用在浡君身上再合适不过。所以,从艺数年来,从摄影到雕刻、从油画到水墨,他都有所涉猎。“艺不压身”,多种艺术样式的创作,为他形成自我艺术个性奠定了雄厚的美学积淀。
  从隐士到智者
  徐浡君的工作室位于云南民族博物馆院内一侧,是闹市中的一块僻静之地。他常年在此作画、构思,俨然一位山中隐士的生活。但因为是一位充满智慧的隐士,随着其作品的影响力日渐增加,不断有人循迹而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作为一个目前较有影响的油画家,徐浡君的作品一直备受许多理论家、艺术家的关注,他们中有人将徐浡君比喻为“山间的隐士”,有人说他是“随心而动的智者”,也有人敬佩他的“纯画画”和“不观念”主张,有人将他的作品和波洛克、塞尚、蒙德里安相提并论,有人说他的作品“游离于抽象与意象之间” ,还有人说他的画是种“单纯行为”,也有人说他的作品是“风景素描”、“风景写生”。
  但在黄丹麾眼里,这一切都还不够准确和完整,他觉得,徐浡君的作品,就是典型的后现代意念与后现代语符的完美统一,“他历经沧桑地‘回归自然’,以审美胸襟拥抱天地万物,充分表达了他对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以来破坏自然生态的做法的艺术批判,同时也昭示出他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艺术精神,是一个坚定的艺术民族主义者。”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