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柳醉春烟。春色怡人,书画悦心。恰此情应此景,北京上和隆重推出2015年春季书画精品拍卖会,以慰全力支持我们的各界藏家。本期拍卖共计推出“启功专场”、“黄胄专场”、“王雪涛专场”、“李苦禅专场”、“张大千专场”、“董寿平专场”、“吴作人、萧淑芳专场”、“周思聪、卢沉专场”“近现代名家专场”“当代名家专场”以及“文物商店旧藏—无底价专场”等十一个专场,近400件近现代及当代精品。拍卖将于5月14日至5月15日预展,5月16日拍卖,预展拍卖地点均为亚洲大酒店。
启功专场是上和一贯坚持的强项,自上和成立以来,启功专场保持着100%的成交率和傲人的成交额,启功专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已经在业内小有成就,本场全部的启功作品均为启功书院鉴定并开具证书的作品。现择冰山一角,以窥一斑:
1009
启功(1912-2005)
竹石图
纸本立轴
题识:一九八九年春日启功写於首都寓舍之坚净居。
钤印:启功之印(白)、元白(朱)
说明:1.经启功书院鉴定为真迹,并附启功书院鉴定证书。
2. 展览:“融古开今—京津绘画对话展”,天津美术馆,2014年4月19日—24日;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14年5月25—30日。
Qi Gong
BAMBOO AND ROCK
65×84 cm 约5.0平尺
RMB:600,000-800,000
此作构图新奇不失平稳,怪石斜耸于画幅的右下方,头重脚轻的经营更显险绝,从而打破了画面的单调与平庸,一股奇崛飒爽之气,仿佛从你耳边呼啸而过,或许又有能让你昏沉不醒的状态瞬间精神百倍;再看几乎铺满整个画面的红竹,除了左上角落款地方,其它位置都被先生以劲健有力的笔勾斫出片片大小不一的竹叶,整体看过去,是那样的和谐统一,丝毫没有凌乱不堪的感觉,细看每一个竹片的穿插是那么地合乎法度,同时又不落斤斤自守的俗套,有自己的创见,风格鲜明,可谓严谨不失大气,令其他写竹者难以望其项背,给人以透气舒畅的爽快意味,不亦快哉!启先生此件红竹就是他作为一个传统文人,将内心的所思所想,将他的一生的修养,将他的文人气质等等全部倾注于此的一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期的黄胄专场精品多多,流光溢彩,全部上拍作品都经过作者家属的鉴定。人物精气神十足,动物灵动憨然,可谓相得益彰。
黄胄(1925-1997)
跃马图
纸本镜片
题识:黄胄画于一九七三年春。
钤印:黄胄画印(朱)
说明:经作者家属鉴定为真迹。
Huang Zhou
PRANCING HORSE
113×73cm 约7.6平尺
RMB:800,000-1,000,000
此件作品创作于1973年的春天,此时正值“文革”后期。据黄胄夫人郑闻慧女士所著《回忆我的丈夫黄胄》一书可知,自1966年至1972年的近7年间,黄胄未曾动过画笔,而且于此期间深受迫害,受尽磨难,用其夫人的话说来就是:“活得是多么艰难啊!”。据书中郑引黄胄所言“我就是画些画,画得那么用心,从1972年冬天开始画,整整一年”可知,黄胄时隔七年重新拾起久违的画笔,确切时间应在1972年的冬天(黄胄之所以能得到画画的机会,原因是这年“周总理点名让中国画家为国家有外事活动的地点绘制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绘画”)。而此件《驯马图》的创作时间与之相去甚微,仅仅就是两三个月的时间差。所以,这件作品单纯从创作的大背景来看,就已经显得尤为特殊且珍贵了。
众所周知,黄胄先生尤其擅长人物画、动物画,善于运用速写式手法表现物象,构图独具匠心,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流畅遒劲,笔势奔放洒脱。而此件《驯马图》更是将这些绘画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图中女主人公头围浅绿色纱巾,作愉悦状,其左手持套马杆,右手紧勒住羁靮,脚紧贴马腹用力踩在马镫上,腰间的鲜红色丝带随风飘扬,真真是一位驰骋在草原上的巾帼形象;而占去画面三分之二多的高头大马更是这件作品中画家特别要突出刻画的对象,从女主人公动作与马的行为反应来看,定是经历了一段飞奔之后,女主人公要马停顿下来,从而强力拉马缰绳,使得马前蹄腾空上扬,马身向上倾斜,形成极陡峭的角度,此时,马的重心被强壮的后腿支撑,头朝蓝天不停地嘶鸣,妄图摆脱主人公的控制,人、马之间的矛盾与较量,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除此之外,这件作品还有一个妙处值得玩味,就是整个画面被主人公与马占去将近全部,但丝毫没有让人觉得有堵塞之感,仍给人一种透气舒畅,辽远且想象的空间,这绝对是是归功于画家深厚的构图能力。那他是怎么处理的呢?且看马腿下面、马背斜上方均点缀有五六只大雁,细看,这些大雁用笔简洁干脆,虽是点景,但丝毫无一点马虎粗率,写来一丝不苟。正是这十来只飞禽,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辽阔广袤的大草原之上,一眼寻不到边际的苍茫之感。
据《回忆我的丈夫黄胄》中黄胄所言“七年多不动笔,手眼失去灵气,画家的沮丧莫过于此”,但从这件作品中,丝毫没有看出他因长久不动笔而显得生疏,相反,笔墨非常精到,挥洒磊磊落落,神醒气足,痛快淋漓。更可以感受到画家饱含激情的创作态度,同时也能感受到画家对艺术的无限深情与信念的坚定执着。而此件作品也成为后来同类题材的先声,更成为80年代后开启第二个创作高峰重要力作之一。
1033
黄胄(1925-1997)
牧驴少女
纸本立轴
题识:黄胄作于一九八零年春雨之夜。时居颐和园藻鉴堂。
钤印:梁黄胄(白)、映斋画印(朱)、黄胄写意(朱)
说明:经作者家属鉴定为真迹。
Huang Zhou
TENDING DONKEYS
83×50 cm 约3.8平尺
RMB:600,000-800,000
从此作女主人公的着装跟斑驳的脚印,可以看出,先生刻画的是冬日雪后牧旅的景象,女主人头戴纱巾,步履从容稳健,从脸上洋溢着的愉悦的笑容,可以想见女主人公此时的心情是很不错的。画人物画能画得很准确者,大有人在。形神兼备者也大有人在。但能使人感到可爱的人物形象则不多了。黄胄画的人物形象严谨也许不是他惟一能做的,但“可爱”却超乎常人,就如此作这位女主人公,看后无不令人动心,实在难能可贵。而位于画面前方的的三头驴同样精彩:三驴各有情态,其中最前面的两头正嬉戏玩闹,可谓不亦乐乎,紧跟在后面的一头则似乎不太在意另外两头驴的打闹,显得有些安静,如此三头驴之间形成动与静的鲜明对比,给人以真实生动的亲切感受,充满了勃勃生机。再从笔墨的角度来看,作者用笔潇洒出尘,笔势豪迈奔放,墨色丰富,笔简意赅,形象准确。驴这不显眼的动物,在先生出神入化的笔下,尤其惟妙惟肖,真是画出了驴的精、气、神。综上,此件牧驴图应为黄胄开启第二次创作高峰尤为重要的一件作品,值得玩味。
这期的王雪涛专场集精品之大成,题材丰富,亮点频频。几乎所有拍品都附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品评估委员会鉴定证书或者早年出版。择一件荷塘之作以应秾李碧杨之境:
1052
王雪涛(1903-1982)
荷塘清趣
纸本镜框
题识:雪涛写于首都。
钤印:老雪(白)
说明:1.附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入编证书;
2.即将出版于《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王雪涛卷。
Wang Xuetao
LOTUS POND
80×48 cm 约3.5平尺
RMB:400,000-500,000
此《荷塘清趣图》构图饱满,笔墨大胆,设色淡雅。作者对荷花、蜻蜓位置的安排恰到好处,对笔墨的驾驭也发挥到了极至。画面墨气温润淋漓,敷彩淡雅,笔触随性,点画晕染生动洒脱,神韵俱足。荷叶浓淡交映,舒卷飞舞;荷花绰约多姿、雍容圣洁;含苞待放的花蕾更是含羞带怯,婀娜娇媚。尤其对天空中展翅飞翔的蜻蜓的刻画,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灵动,使得整个画面盎然生机、野趣无限。
李苦禅之花鸟画代表了中国画笔墨大写意之精髓,苍劲古朴,金石味十足。本期所有上拍的李苦禅作品均经过李燕先生的鉴定并开具证书。其中双鹰图是其中翘楚:
李苦禅(1899-1983)
双鹰图
纸本立轴
题识:双英图,玉琪贤契属政。苦禅作于北京西郊钓鱼台之三里河,并记。
钤印:以学愈愚(朱)、李氏苦禅(朱)、八十后作(朱)
说明:1.上款人马玉琪,为京剧小生表演艺术家、收藏家。原名柳宝,北京市人,生于1939年。
2.附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入编证书;
出版:1.《中国近现代绘画精选集》P209,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2.即将出版于《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李苦禅卷。
Li Kuchan
EAGLES
138.5×69cm 约8.8平尺
RMB:1,500,000-1,800,000
此件《双英图》,单从尺幅上来看,已实属罕见。而论其艺术价值,则可说得不少,今试论之:先从墨色说开去,此作对于淡墨的控制与运用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使画面具有浓郁的韵味与空间感,创造了淡而厚的墨色效果。苦老把不同的墨色效果转化成造型语言,与物象的不同质感表现需要相结合,比如表现这两只鹰的不同部位的羽毛质感,这拓展了墨色的表现力,显示了传统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其次,此件作品进一步强化了“写”的意味,作者极力张扬开掘笔墨、线条的表现力,放开笔墨,彰显了大写意的精神,较之于小写意更加富于气魄,他对于这两只鹰的形象高度概括提炼,右边一只黑鹰用块墨堆出其形象,有笔有墨,有结构有明暗,用笔与形象结构暗合,例如鹰翅部分留出的空白,因而艺术形象富于体感,又充实饱满,更加整体,左边白鹰则以强劲有力的线条勾勒而成,只在鹰羽、鹰颈上施以一小部分黑墨,一黑一白以形成对比。此般对于一左一右二鹰的挥写,强化了花鸟画的笔墨内涵,这进一步彰显了笔墨的审美品质,增强了花鸟画的写意抒情品质,强化了花鸟画的艺术性。同时,苦老用色也极简,如,鹰伫立远望的载体,一大块山石,其勾勒出石头的基本结构后,大笔皴擦形成其纹理,墨色之外辅以花青、赭石二色,画面格调顿觉古淡优雅。此作于章法布局上同样简洁洗练,大胆裁剪,以怪石、松枝、双鹰组织结构,穿插得当,疏密有致,保持画面大片的空白,气脉连贯,意趣盎然。
苦老此巨幅画作,充分地表现出了苍鹰的气势神采,形象富于动感与韵律,在组合上同样连贯富于气势,从取材到造型再到笔墨这些因素都使这件作品增强了气势,充满了阳刚之美,这两只鹰的神采气势就是对于大自然生命力的描绘。
张大千是近现代不可不提的一位大家,兼工带写,才华横溢。上和今年新尝试的张大千专场,所有上拍拍品都附早期出版。
1106
张大千(1899-1983)
松崖老人
纸本立轴
题识:壬寅二月,大千居士张爰。
钤印:张爰印(朱)
出版:《张大千书画作品集》P125。
Zhang Daqian
CHARACTER AND LANDSCAPE
125×70cm 约8.0平尺
RMB:1,200,000-1,500,000
《松岩高士》作于1962年,款识“百年人物数风流,六代三唐孰与俦。稍惜老夫双眼瞀,暗中聊复辨曹刘。佩佩仁弟从学人物画,升堂入室,吾道有传人矣。五年以来,予目翳日甚,不复能为工笔矣。养疴江户,偶尔命笔得此,因题寄与,知予近状也。”此时张大千正于东京游憩养疴,遥寄女弟子吴浣蕙以慰其牵挂之情。画面尺幅阔大,取竖构图,以花青淡墨刷扫出的山石崚嶒盘亘,占据了画面约五分之四的空间。一树遒劲老松,自画面下方破发而出,一枝干横逸向右,另枝则昂扬挺拔向上,贯通画幅,不见其极,惟在左上角撑出数丛浓荫。崖顶缓坡处,一白袍长髯老者,正拱手而立,回望远方。笔墨率意奔放,但落笔精准,位置经营颇具匠心,前景虬松掩映绝壁,造成画面的空间感;枝干的犬牙交错,山岩、松针等大块花青的运用,及右上角题识的安排,均使画面舒放有致。大千在题识中“稍惜”“聊复”“偶尔命笔得此”云云,亦无不流露出得意之情。1957年,张大千在八德园帮忙工人堆置假山时,用力过度导致眼底毛细血管破裂,其后虽有好转,但因眼疾所限,渐不耐细笔。《松岩高士》虽不似昔日般精巧细秀,但粗犷肆意的大笔点染,却让观者强烈感觉到他奋笔挥洒的气势。“意足不求颜色似”“元气淋漓障犹湿”,画家不再拘泥形似,转以生辣与拙重的笔墨来表现神似。苏东坡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纵笔寄意,这不是至高境界吗?画家在此一阶段多有大幅作品产生,则是对自我笔墨控制力的挑战。1962年春,张大千在日本居留近三个月,期间庄禹灵、黄天才等挚友常相伴游览各处胜景,位于海岸东部的“天桥立”景区甚得大千倾心,其地遍植苍松,大千赋诗盛赞此处松林:“平生爱松已成癖,三十里阴浓盖地。乞我松间石上眠,幕天稍恨刘伶俗。”“知是松声是水声,泠然身似御风行。天桥十万龙蟠树,一一春雷起蛰鸣。”《松岩高士》与诗歌意象极相合,应为此行得稿,而孤立高崖,极目眺望的高士,亦或许正是画家自我写照。花青及墨色为主的色调,更衬托出高士的孤绝出尘。这种“营造氛围的人物画”,是大千晚期人物画的新风格。 上款“佩佩”即吴浣蕙,字佩佩,江苏苏州人,吴子深之女,陈定山义女,自幼承庭训,善绘事。1946年,经陈定山介绍,年仅15岁的吴浣蕙在上海李秋君之瓯湘馆正式拜入张大千门下,并以家藏元代名家黄溍画作《临大痴道人富春山图》作为拜师礼。吴氏蕙质兰心,跟随大千修习人物画,深得老师喜爱。大千在日本养病,亦不忘写人物寄赠,并以“升堂入室”“吾道有传人”称之,嘉誉之至,溢于笔端。
董寿平先生技法全面,修养深厚,不仅是书画艺术家,而且是当之无愧的哲学家、美学家,不愧为我国书画史上一座丰碑。他几十年沧桑风雨中辛勤耕耘于书画,留下了成千上万幅一贯雍容恬静、旗帜鲜明的历史名作。他的画风苍劲浑朴,布局精到,清新典雅,以造化为师而不违古法,在风格上有突出的个人创新。他的画出于天籁,从写生入手,笔墨活泼,富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既求形似,也重神似,更重表现对象的精神。上和新推出的董寿平专场中大部分拍品都附早年出版,以资参考。
吴作人、萧淑芳专场也是上和的一大亮点,自打推出这个专场,以拍品质量过硬,高成交率和高成交额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这一专场的顾问是吴作人艺术基金会的商玉生先生。这一期的作品也是各种题材俱全,且各具风韵。
1141
吴作人(1908-1997)
凌云
纸本立轴
题识:凌云,一九七八年立夏作人笔。
钤印:吴作人印(白)寥廓(朱)
说明:1.本作品为榕湖饭店旧藏
2.经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秘书长商玉生先生鉴定为真迹
Wu Zuoren
EAGLE
102.5×46.5 cm 约4.4平尺
RMB:300,000-400,000
吴作人艺术风格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乘一总万,举要治繁”。此是其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反映在艺术境界中对“有我”的追求。这种有我,就是把握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对美的独特感受,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独创性的艺术风格是独特感受与独特表达的高度统一,而格调即在风格之中。
吴作人的画,往往用笔简到无法再简的程度,笔少意多,言简意足。比如,此件《凌云》中的所描绘的各个物象:山石、苍鹰,云,都具备了这一特征。鹰的躯干、双腿仅用较大的块墨组合而成,尾羽则是用三四笔的数量铺毫写出,概括性非常强,但整个形象丝毫没有因用笔的简而显得粗率,反而更觉紧凑,形象更加完整生动。相对于这些部位的简练,吴作人对于鹰的头、颈、爪三个部位做了较为深入细致地刻画,每一笔都全力写出,一丝不苟,把苍鹰的应有的气势、魄力完美地表现了出来。山石与远方的云在用笔上的处理也遵循了这样的特质,使画面在用笔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其次,这件作品的构图可谓匠心独运,呈长方形的斜耸立于云霄之上的山石,尽显得陡峭险绝,而苍鹰有力的爪子牢牢地抓住山石,回首遥望远方,神情镇定自若,气势逼人。飘忽在山石下方的云,由近及远,更衬托出苍鹰所借以远眺环境的宏阔广大。总之,各物象的描绘,都紧扣凌云主题,让人赞叹不已。
周思聪卢沉专场是上和一贯坚持的特色专场,曾有人说,周思聪是自李清照以来中国最伟大的女艺术家。在美术圈外的人听来,这种评价也许过高,但周思聪的确是公认的杰出画家,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有着超人的天赋和悟性,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画当之无愧的引领者。但是周思聪先生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未被广大收藏者充分发掘,上和希望在推动先生的艺术影响力方面,能做一些基础的工作,微尽绵力!
1164
周思聪(1939-1996)
戴月归
纸本镜框
题识:戴月归,甲子思聪墨趣。
钤印:周(白)
出版:《人民美术》P43。
Zhou Sicong
CHARACTER
54×67 cm 约3.3平尺
RMB:200,000-300,000
《戴月归》是周思聪用艺术的方式对于人类生存沧桑的呈现,表现的是生活的艰辛与沉重,这种沧桑里面包含着一种悲壮与伤感,洋溢着由衷的悲情。她是要在这种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中传达出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说到此,不禁又让人想到了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先生在为周思聪先生作品集写得序文的一段感人至深的话语:“1981年后画的各类荷物女,多孤独一人,或在秋风里,或在雪夜里,或在草地上,大都是拾落叶、背水、行路……她们有时变成臧女,弓身背着大木桶,在高原上跋涉着,负重女们总是身处空旷的原野,云天低垂,尘路漫漫,独立移步,艰难而无怨。这是少数民族风俗图画么?不是。画家在这些反复描绘的小景中,暗示着一种特殊的精神感受。这感受不仅仅来自作为客体的彝族荷物女,也来自创作主体的深层心理。这积淀着对默默忍受命运,甘于人生艰辛的女性劳动者一种深隐的关怀与念恋。作为女性艺术家,周思聪会有关注女性的自性意识,但这似乎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来自她的经历、性格,尤其早年记忆。她曾说起她的母亲——一位有文化教养,却把全部心血奉献给丈夫、孩子,默默忍受生活的苦辛,以至于过早地耗损了自己,悄然离世的母亲。小时的周思聪知道母亲背地里忍饥挨饿而把粮食让给他人的事情,却因为听母亲的话而为她保密。每忆及这段往事,她就有一种难言的酸楚和负疚的心理。荷物女形象的创造,无疑与这一沉埋在心底的情结有关。历经人世沧桑,又经过审美的洗礼,她的寄托有了更大的普遍性,但那作品的内蕴是悲、爱、创痛、崇敬,还是遗憾、喟叹,只有让细心的观者去体味了。”相信郎绍君先生的这段文字,对于我们深入解读《戴月归》这件作品,会大有裨益,也为我们全面认识周思聪先生这样一位大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近现代专场中名家大作连连,择其一二以作观瞻。
1181
齐白石(1864-1957)
牵牛花
纸本镜框
题识:白石老人作。
钤印:白石(朱)
Qi Baishi
MORNING GLORY
81×32 cm 约2.4平尺
RMB:600,000-800,000
齐白石画牵牛花约始自上世纪20年代,源自一段与梅兰芳先生的友情。齐白石在梅兰芳处见到“百来种样式的牵牛花,有的开着碗般大的花朵,从此我也画上了此花”,齐白石看到这些似曾相识的他童年记忆中的篱边牵牛花,引起了他对宁静亲切的田园诗意的共鸣,并藉此来表达对家乡,对孩童生活的眷恋之情。以牵牛花入画,成为齐氏艺术的经典符号。此幅《牵牛花》以篱笆形式呈现,比之于随意滋长的植物,多了一份家的归属感与脉脉人情味。作者以洋红画花,浓墨勾画篱笆的竹支架和叶脉,寥寥数笔,牵牛花的生动形态便跃然纸上。枝叶、藤蔓穿插有致,红色的牵牛花居于篱笆的上方,娇丽动人。画风单纯平直、鲜活有趣。
1184
李可染(1907-1989 )
牧童牛背画中行
纸本立轴
题识:人说江南风景好,牧童牛背画中行。一九七八年可染作于北京。马仪同志属画即请教正。
钤印:可染(白)、 李(朱)、孺子牛(朱)
说明:上款人马仪(1921.3—2009.9),山东黄县(今龙口)人,早年即加入抗日救亡活动。建国后历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本作品得自于上款人家属
出版:《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近现代书画展览图录(三)》p144,2010年出版
Li Keran
BOY AND BUFFALO
75×51cm 约3.5平尺
RMB:800,000-1,000,000
此件马仪上款的《看山图》在李可染先生的四季牧牛图系列中尤其精彩,堪称精品。此件《看山图》在用笔用墨上与《春牧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之处是这只牛的形体施以较浓的墨块写出,但其清新爽朗之气息丝毫不逊于前作,笔墨层次鲜明,极富韵味。
万青教授曾总结:“李可染画牛与前人不同之处,一是他创立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和难以取代的表现程序方法,二是他的作品具有空前丰富、广阔的意境。”的确,李可染先生的作品都很注重意境的营造。何为意境?先生曾自言:“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集中的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作意境。”他更进一步说:“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即是写情。”此幅《看山图》正是情景交融的生动佐证。作者观察生活细致入微,故在不经意间,营造了画中童真、朴实、清新、和谐的诗一般的意境,匠心独运。足为其牧牛图系列中的精品。
当代名家专场中特别推荐李老十的残荷系列:
101
李老十
风吹霜挫
纸本镜片
题识:老石。
钤印:老石(白)
说明:现藏家得自画家家属。
Li Laoshi
LOTUS
97×88cm 约7.8平尺
RMB:400,000-500,000
李老十此件《风吹霜挫》,残荷萧条而凄美,意境高雅,耐人寻味。这件作品用线造型赋有随意性,用简洁的笔墨描绘残荷,舍繁就简,弱化了残荷的具体形象,从而提高了画面的整体形象。在用笔用墨上,黑与白的韵味十足,笔块与团块的组合独具匠心,尤有独到之处。从偶尔凌乱的笔端泄露,看得出作者自由而准确地描写了自己的心象,他的处境如同笔下的荷花一样是悲凉的,幽淡的,却也暗含着不屈不挠的坚韧意志。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人品自高者,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李老十笔下的荷花的气节与他如出一辙,也是他所期望的做人准则——洁身自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世事多磨,只能做几只残荷,就算免不了世俗,也要出淤泥而不染,宁守清贫也不趋时好。风韵不在,气节犹存!残荷又如何,她盛开时,只是娇媚与跋扈,他枯萎了,才真正有了风景,有了气节,才让人心生敬畏。难怪画界评论他的作品:“深情冷眼,老气横秋。”他冷眼笑看世俗名利,不被杂念所诱惑。荷与老十最本质的共同点:铮铮傲骨,清醒自知。
1996年1月给予老十莫大支持与鼓励的恩师周思聪先生过世,同年他的大哥也病逝,这双重打击之下,他的作品显得更加凄凉,在1996年创作的《题秋塘》中写道:“花残终有恨,嫣红酬病眸。生息参透否,无语对寒秋。”包含着无法用言语诉说的无奈悲凉。同年抑郁已久的老十选择了逃避的长眠。
写到此,谨以郎绍君先生的话语作结,以表示对这位伟大艺术家的无限思念与深爱:“他处理生活琐事往往优柔寡断,在艺术上却敢恨敢爱,敢哭敢笑,敢把人面画成鬼,敢把鬼画成人,敢于倾吐痛心疾首的内心世界。在以效益、利益衡量一切的现代社会,这样的人、这样的艺术家是越来越少了。”
还有一件极为少见的沈鹏先生巨幅大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9
沈鹏
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纸本镜片
释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沈鹏一挥。
钤印:沈鹏(白)、介居主(朱)
说明:附作者本人合影照片。
Shen Peng
CALLIGRAPHY
250×791cm 约181.6平尺
RMB:3,000,000-4,000,000
沈鹏《狂草略得》一文中说:“狂草又称连绵草。连绵者,每个字内部以及每个字之间的映带关系使其不断,顾名思义,是不难理解的。然而这并非如春蚓秋蛇一味故作姿态,姜夔《续书谱》谓‘(草书)大抵用笔有缓有急,有有锋,有无锋,有承接上文,有牵引下文,乍徐还急,忽往复收。……皆以势为主。’接着又说‘然不欲相带,带则近俗’。这里说‘不欲相带’,意指草书应强调内在的‘意’‘势’,不借字间的引带作表面文章。就狂草(连绵草)来说,由于是一种‘百米冲刺’的狂奔、突进,点画的引带要比一般行草为多,但过多的引带则‘近俗’,这个原则应是与一般行草相通的。狂草的‘连绵’应在加强动势的前提下恰当地运用。”
“再有一点可能容易被忽略,就是‘连绵’固然指一行内部字间的关系,也包括前行末字与后行首字之间的关系。一般人可能注意到首字须顾及与前行之间的横向关系,但是书法的观赏特点,一方面通览总篇,即经营位置(章法),另一方面观赏者循着创作者书写的次序阅读全文,前行的末字与后行的首字如果没有大小、浓淡、干湿、笔法等等的内在呼应,便会感到不协调。这种微妙的关系,有丰富创作经验与欣赏经验者当能领会。”
结合沈先生关于大草的真知灼见,我们再看这件超大尺幅的大草,在欣赏上一定会更好地把握作者当时创作的精神状态,以及在用笔、用墨、章法上的匠心之处:。此作正文20行,行5到8字不等,大开大合,疏处尽可走马,密处则不可透风。用笔奔放,从“北”字的第一笔触纸始,就一发不可收拾,如百川灌河,一泻千里,势不可遏。通篇望去,气魄宏大,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无穷。
本场拍卖特别推出的无底价专场,或为同一上款人作品或为各地文物商店旧藏,来源清楚,流传有序,经过与委托人协商,全部无底价起拍,相信能让各位藏家眼前一亮!
北京上和一直坚持做精做专的原则,与其他浩浩汤汤上千甚至几千件拍品的公司相比,可能拍品的数量过于精简了,虽然上拍的数量多会提高整体的成交额,但是也会拉低拍品的质量。上和坚持的是去伪存真,宁可放弃利润,也要让支持上和的收藏家们花真钱买真作,为此,上和每场为上拍的拍品所花的鉴定费用,足够组织一场拍卖会的所有花销了。我们在鉴定方面的认真和负责,是希望各位藏家在上和竞拍,只考虑喜好,不考虑真伪。这就是上和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300-400件上拍作品的原因。在乱相丛生的艺术品环境里,我们的坚持,为真正热爱艺术品的藏家和机构指明一条收藏投资的捷径,与业内和业外的收藏家们共同传播书画的正能量和艺术性至上的收藏本真态度!
清茶雅韵已备,静待花开客来!
北京上和2015年春季精品书画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5年5月14-15日
拍卖时间:2015年5月16日下午15:30
预展拍卖地点:亚洲大酒店
咨询电话:13723996657、13521826777、010-63163956
网上预展见雅昌拍卖预展页或我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