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坤,安徽砀山县人。1945年12月生。安徽美术出版社编审(教授),曾任社长兼总编辑,现任总编辑。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年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美术出版研究会理事,中国装帧艺术研究会会员,安徽省工笔、年画研究会会长。黃山画会副会长、安徽省诗书画研究会会长。全国《美术之友》杂志编委,《书画世界》杂志社主编。人民日报神州画院特聘百名画师。安徽省政协书画社画师。1965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毕业。擅长中国花鸟画。师从著名画家张仃、吴冠中及花鸟画家田世光、俞致贞先生,兼收南北名派及名家之长,形成了意境恬雅、生趣盎然、清新活泼的画风。作品《福寿图》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迎春图》获全国第四届花鸟画展优秀奖,《四君子珍禽图》入选全国第四届年画展,《九如戏春图》获全国第五届年画展铜奖;《新花郁煌煌》获澳大利亚 ’93年雪梨金奖、首届亚太地区中国水墨画大赛优秀奖。《红梅图》被周恩来纪念馆收藏;《傲雪》被毛泽东纪念堂收藏;《香远溢清》被中南海收藏并收入《中南海珍藏书画集》;还有多幅作品被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近百余幅作品在全国美术专业出版社出版。多幅作品在《美术》、《国画家》、《朵云》、《书与画》、《江办画刊》、《外贸与旅游》(香港)等刊物发表。著有《怎样画芙蓉》、《白描花鸟构图资料集》、《朱秀坤画集》、《当代美术家——朱秀坤工笔花鸟画选》等。 1992年7月至2005年曾分别出访新加坡、泰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台湾、香港等地,举办书展及艺术交流。另多幅作品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及台湾地区展出。 2001年荣获由中国文化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年画事业贡献奖”;2002年评为安徽省宣口“四个一批”拔尖人才。主编、责编的美术图书分别获国家级优秀图书奖项4次;省优秀图书一等奖5次;省“五个一工程”奖2次;以及其他奖项40余次。主要艺术成果及事迹已收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当代中国名家作品集》、《中国美术年鉴》(1949-1990)、《中国出版名录》等20余种艺术、专家辞典。1993年起终身享受国务特殊津贴。
朱秀坤的工笔画工细雅致,特别是传统技法的运用相当熟练,当属北方画派,可以说是得到俞致贞先生画艺的真传,加之又吸收了陈之佛南方画派的精华,他的画实际上有北方之雄而又具南方之秀。朱秀坤以真诚自然的心态陶冶在笔下的花鸟天地之中,听任情感和创作欲望的驱动,让自己的才华灵感和表现技法在画面上自然融合,达成作品的统一。
工笔画《梨花扇面》
他善于运用独特的手段制造各种各样的肌理,肌理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产生了微妙且动人的种种“天趣”。虽然他描绘的是人们常见的牡丹、荷花、石榴、游鱼蜻蜓、仙鹤,但是意境不同,给人一美景,给人以春光,给人以力量,情绪饱和,构图新颖,色彩明艳风格多变,清新甜美,生气盎然,达到了新的技法和风格。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是工笔,他的写意鸟画得也很好。因为有扎实的工笔造型功底,画起“写意”来就得心应手了,能工能写,难能可贵也。他笔下的梅花,火热奔放,呈现粗犷的用笔性格。红梅,画得热烈;白梅可谓是清气满乾坤,高洁气派。
工笔画《梨花春雨》
《故道梨雪》
朱秀坤先生之所以偏爱梅花,因为在万花丛中,各色花卉虽然绚丽多彩,但确略显“浅薄”,无法赋予一些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只有梅花,因其开放的特殊性,可以给人们无穷无尽的遐想,易抒情怀,令人坚强,这就形成了他精神属性和生命构成的“梅花情结”。
工笔画《荷花扇面》
《知音花开》
朱秀坤先生的梅花作品确属“有思想、有品位、有境界”的“高格”,画梅手法简洁、凝练,用笔张驰自如。他笔下的荷花、水仙、游鱼、紫藤、葫芦等,更是有手到擒来的洒脱,有文人画的雅致情趣,在“惜墨如金”和“泼墨如水”之间。朱秀坤先生深爱传统但不固守传统,喜爱读书但不盲信书本。
工笔画《琼花鸣春》
工笔画《玉兔呈祥》
他以勤奋、真诚、乐观、豁达的心态,为我们呈现绚丽而生动的艺术世界。洁白的梨花、留恋的粉蝶、嬉戏的飞鸟、欢快的游鱼,傲雪寒梅……是朱秀坤对大自然的讴歌,对美和爱的咏叹,是让我们回味不尽的生活赞歌。画技法和节奏的把握,已达到信手拈来、挥毫自如的地步。
工笔画《晨露凝香》
工笔画《南洋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