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群读史诗书系列之胡服骑射

超群读史诗书系列之胡服骑射

超群读史诗书系列之胡服骑射

日期:2015-07-14 10:09:38 来源:万家专栏
关联艺术家:

名家 >超群读史诗书系列之胡服骑射

  服骑射赵王羡,召得楼缓对殿前,
  根本大计排众议,肥义举鼎固中原。
  ——超群读史诗书系列之胡服骑射

  【书者心札】胡服骑射是个关于赵武灵王的一个历史典故。《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里都有记载。故事很简单,说的是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吸取了北方少数民族骑马作战的优点,进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发展骑兵, “民富而府库实”。当时楚、齐相继衰弱,赵国因此成为唯一能与秦国争雄的强国。
  前不久,在邯郸当地文化名人马新民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武灵丛台,知道了,赵武灵王是后人叫的,谥封。其实,“灵”这个字,也不怎么好。赵武灵王和秦始皇都死在一个叫沙丘的地方,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笔者诗句里面还涉及两个人物,一个叫楼缓,一个叫肥义。先说楼缓,战国中后期著名纵横家,善为长短句。赵武灵王时期的楼缓还是积极向上的,帮助赵武灵王推进改革的。《战国策》有个楼缓伏计被赵王的故事。这个赵王是赵惠文王,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派楼缓出使秦国,目的是做卧底,史书上称为“伏计”,辞行的时候,楼缓说:“我恐怕到死也不会见到大王了。”赵惠文王不理解,“我准备把我派你去秦国做卧底这件事情,写个文书,留作将来对您重用的,怎么了?”楼缓讲了公子牟夷在宋国的故事。公子牟夷没有肉不吃饭(肉食者),过去肉食者是贵族和身份的象征,有个叫文张的大臣和宋君很要好,讨厌公子牟夷,经常打小报告,结果宋君摈斥了公子牟夷。所以楼缓害怕自己去秦国远离赵王了,反对者肯定像文张一样谗言害他。赵惠文王说:“您尽力去做吧,寡人和您已立下誓言了。”楼缓就出发了。后来楼缓凭借中牟造反,进入魏国。侦探向赵王报告,赵王不听,说:“我已经和楼缓立下誓言了。”当然这是历史的真实,君子之约。楼缓是个战国时期非常特殊的人物,仅《战国策》的记载涉及他的就有10篇,楼缓前后侍奉赵武灵王和秦昭王两位著名的君王,活动时间跨度有四五十多年。也很长寿,后来在孟尝君之后,还当过秦国的丞相。伏计未成,倒是多次损害赵国,将赵王的愚蠢(我已经和楼缓立下誓言了)暴露无遗。
  肥义,赵武灵王相国,邯郸人。思想开明豁达,在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遇到阻力时,鼎力支持,坚持改革。使武灵王下定了改革的决心,并封肥义为相国,此后又精心辅佐幼主。在“沙丘宫变”中,为保护赵惠文王而惨遭杀害。
  这场军事改革强国之路,也是被逼的。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国势衰落,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眼看着被别国兼并。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驰骋疆场,焉有不取胜。就对将军楼缓说:我国处在强敌包围之中,怎么办?“吾欲胡服”。
  命令还没有下达,就遭到邯郸许多皇亲国戚的反对。公子成等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为由,拒绝接受变法。赵武灵王抱着以胡制胡,将西北戎狄纳入赵国版图的决心,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拦,毅然发布了“胡服骑射”的政令。找大臣肥义和将军楼缓商议了五日,下定决心,下令全国实行胡服,接着训练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事装备,赵国的国力也逐渐强大起来,不但打败了过去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还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成为当时的“七雄”之一。
  这场改革,不单单是军事改革,国力强大,而且促进了民族融合。梁启超认为赵武灵王是自商、周以来四千余年中的第一伟人,他与秦始皇、汉武帝以及南北朝的宋武帝(刘裕)一样,是中国历史上四位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而且是最值得后代子孙骄傲的一位。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