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群读史诗书系列之东施效颦

超群读史诗书系列之东施效颦

超群读史诗书系列之东施效颦

日期:2015-07-24 17:02:12 来源:万家专栏
关联艺术家:

名家 >超群读史诗书系列之东施效颦

  沉鱼病心蹙娥眉,晓妆了了留空帷,
  东施见美遂效颦,安知邻人絜妻回。
  ——超群读史诗书系列之东施效颦


  【书者心札】这一期不甚好讲。“东施效颦”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也很简单。笔者第一次见到“东施效颦”这个词,还是在读《红楼梦》的时候,在第三十回。说的是贾宝玉有一次在蔷薇花架下面,听到哽噎之声,便俏俏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看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在悄悄的流泪。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所以自言自语的感叹:“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正想说:“你不用跟林姑娘学了。”话未出口,细看,不认识这个女孩,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
  实际上“东施效颦”这个典故出自庄子的《天运篇》:“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这是一个寓言: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沉鱼,西施的原名叫夷光。春秋时期的越国诸暨有个苎萝村,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叫西施。因为其美又称西子。父亲卖柴,母亲浣纱。西施也常常到溪边浣纱。她天生丽质,婀娜迷人,浣纱时鱼见其美而忘记了游水,渐沉于水底,故誉其有“沉鱼”之美。唐人李白诗云:“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
  沉鱼之说,可能不仅仅是这样。笔者也“搜刮”了其他故事。东汉时期,《吴越春秋》记载: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鸱夷,马革或牛革做的袋子,可以盛酒,当然大了也可以盛人。越王败了吴国之后,想杀范蠡,没理由,就杀了西施,来消磨范蠡的意志。鸱夷,这个词很有意思。《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夫差把伍子胥装进“鸱夷”,压上石头,投到江里,让他永远浮不上来。越王勾践仿照伍子胥之死,也把西施装进“鸱夷”,压上石头,投之于江。民间盛传的西施和范蠡相恋的故事。西施到底是鸱夷沉江,还是与范蠡同泛五湖?似乎成了一个谜团。善良又善于自欺的民间选择了后者。于是“美人计”西施故事的大团圆结局,抚慰了中国民间的好奇心。 但是“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的记载显然是有所本的。《墨子·亲士》篇中第一次提到西施之死:“西施之沈,其美也。”“沈”通“沉”,西施沉江而死,是由于她的美貌。墨子出生并成长于春秋末期,即吴越故事的尾声阶段,又是紧邻吴越的鲁国人,或耳闻或目睹吴越故事的壮烈活剧,当是最权威的见证人。血腥的征伐之下,厚黑的阴谋之中,哪有什么大团圆的意淫乌托邦啊。 再看范蠡自名“鸱夷子皮”,就是皮袋子。一个人好好地姓范名蠡,后来离开齐国到陶的时候又改姓朱,却偏偏在离开越的时候改名叫皮袋子,这难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吗?这件离奇的举动显然范蠡和西施相恋的铁证!这个名字不仅向天下公告了越王勾践的残忍手段,公告了范蠡和西施的生死恋情,同时草蛇灰线,传递出范蠡和越王勾践的恩怨纠缠。
  扯远了,再说东施,东施显然是住在东村所以叫东施。有一天,西施“晓妆了了留空帷”,早上简单的梳妆出了家门洗衣服。因为患病,心口非常痛,她皱着眉头,用一只手捂着胸口,走在路上虽然非常难受,但旁人看来今天的西施却又别有一番风姿。东施见西施人长的美,别人时常效仿西施的衣着,举止。她就常常暗地里观察,看看西施到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看到西施皱眉抚胸,感到非常美。就跟着学含胸弓背,弄得更加丑陋不堪。唐朝王维有诗云: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稀。
  这个典故说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讽刺了那些不研究实质内容,单纯地效仿表现形式的人。一个人的皮肤、体形、五官等要素,在决定一个人容貌美与不美的时候是主要方面,尽管一个人的服饰、化妆、表情、行动、举止在表现其形态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东施就是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容貌上与西施美女的差距,仅仅是一味地在西施的各种动作上去寻找美的因素,并加以效仿,必然找不到真正答案而留做千古笑柄。
  说实在的,东施效颦的故事流传的很广,庄子也只是说东施效颦后的样子,并不是说东施很丑。在中国古代四大丑女(嫫母、无盐、孟光、阮氏)中,东施就排不上号。所以笔者以为,西施和东施在历史上都是“幸运的”。《墨子》曰:“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国者,世皆罪于女,惟西子例外,无人将其比之妹喜、妲己、褒姒之流,是西子之幸,或三女之不幸?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