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名家张洪作品赏析

艺术名家张洪作品赏析

艺术名家张洪作品赏析

日期:2015-07-27 16:05:44 来源:卓克艺术网
关联艺术家:

名家 >艺术名家张洪作品赏析

  张洪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安徽省书画院专职画家
  安徽省文联国画创作院副院长
  师承先哲不重蹈旧迹,融汇中西不拘一格是他的艺术主张。评论家论其作品题材广泛、手法多变、质朴典雅、意境深邃。艺术传略收入多部典籍,画作多被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

  象外之象,物我两忘
  ——谈张洪的水墨艺术
  文/郑永生

  艺术的文野之分,取决于文化修养。难怪人们常说画画实际上就是在画自己的修养和对生活的体悟,那些取来轻易、急功近利、迫于求成是难以达到艺术的至高境界。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大都具备勤奋、博爱、善思而有悟性的先诀秉性。勤奋、博爱是成功的必然过程,勤奋之中磨练了意志,博爱培养了性情,涤灭了杂念,催发了智慧,寻得了品格而造就了艺术。
  张洪是当代中国画“新水墨”这个领域非常突出的画家之一,五十年代中期出生于皖西北颍州。广袤平坦的颖淮大地,质朴、简约中蕴藏着厚重的人文积淀。张洪的绘画作品契合了这份厚重的人文精神,他以水墨作为表现载体,涉猎各种题材表现,“水与墨”作为呈现画面思想内涵的物质载体与张洪自身的成长环境、个性是高度契合的。画品即人品,与其接触交往可以明显的体会到,在笔墨的激情奔放、雄劲强悍的画面背后,却又表现出了率性简约、含蓄内敛的内心情怀,他的画面表现是对其自身个性最好的诠释。

2011年 细雨南池68x136

  观其画面,从笔墨表现上来看,不拘一格,不受牵绊,开拓“一划一天地,一笔一玄妙的新水墨世界”。在他的一部分作品中,那些自由式的图示,没有脱离艺术创造在本质上的“同构关系”,作品内在的美学特征充满了随心所欲的童戏墨趣。其个性使然,使张洪对水墨的革新成为一种自觉地表现状态。又因他生长的这片土地是管鲍、老庄故里,这片土地孕育了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张洪继承了先贤的智慧和精神,大胆开拓,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水墨新天地。从张洪先生的艺术实践不难看出,无论其表现内容还是笔墨程序都是对传统水墨的一个成功超越,很好的揭示出中国传统笔墨在现代的发展潜力和表现力。笔墨,是构成中国画基本美学特征的根本审美要素,是中国画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绘画艺术的标志。笔墨,是画家思想、情感、趣味、学养的载体。张洪先生的笔墨所表现出来的稳健、从容和张力、以及渗透出旺健的生命信息和浩然越世的意味,已充分凸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价值趋向有着全方位的把握和理解。品析其画面,首先是厚重有力的墨块中穿插着入赘拆股的刚硬线条,再加上如“高山坠石”般的落点构成画面的基本骨架,再用风轻云淡的淡墨晕染,画面顿起涟漪,水使画面如春风细雨般的滋润,给人以无限遐思,这种“笔墨”表现如果我们概括为“造境”,那后面就是“写情”。说到“写情”,人物当然是最好的表达,人物题材表现上张洪是“悬崖走钢丝”,这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因为他的人物既非“文化人”的“禅师、隐士”,也非哗众取宠的“帅哥、美眉”,而是一些看上去让观众看不懂,或者直接不被接受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张洪近期的作品人物,造型上吸收了西画的后现代的“造型观念”夸张、诙谐、幽默发人深省,此《壶里乾坤》之真意,恐欲辩已忘言。我想入途《浮云生出》意《清风当歌、醉酒弄琴》,这种看山非山,物我两忘的内美境界里,对于张洪来说是“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他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具体感受,而是“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的大美之境,岂是常人所能理解。

芳草留人意自闲68x136

  善于读画的人可以发现,画面上的题款往往会透露出画家的人生信条和艺术旨趣。现就通过张洪作品的题款来品读一下张洪的水墨艺术特点。癸巳新春迎旭楼所作《空山无是非》,画者以山一样的包容胸怀融入画面笔墨情愫,画面空灵,意境悠远。我想只有 “以出世的心态,看待入世的是与非”才能营造出这种深沉的意境。辛卯年像《读书图》、《赏梅图》、《怀素书蕉图》此类画作中,笔墨表现简练、直接,给人以一种思考和人文关怀,以及心灵上的慰藉,且人物位置经营独具匠心,形式感强。壬辰《归樵》笔墨通透,水墨交映,笔力强劲,画面具象型厚重结实,虚象空灵耐人寻味。癸巳《高怀无近趣》画面意象灵动深沉,线条刚柔相济,使画面水墨体现出流动感,幻化感,我想这是老庄哲学在他的笔下最直接的笔墨诠释。扎实的笔墨功夫,深厚的人文素养造就了张洪画面具象形欲跃出纸面又被一种情思所牵引。他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多面思考,画面意象随观者心动而形生。浊非浊、清非清的幻象画面体现出画者对“写意”精神的“孤行一意,偏见独持”的那一份笃守与思考。张洪对于水墨的悟性,大胆的尝试,有意无意地形成了其开合有度的水墨构成风格。画面极少的题款与画面精炼又简约的笔墨造型首尾呼应、墨象环生。画面空间处理又大胆借鉴了西画的近实远虚,点线面构成的处理方式,画面空间感与形式感强烈,充分,使画面达到写景造境、抒情达意、情景交融之画面效果。张洪先生的水墨气势恢弘、沉郁博大,同时也不失清灵和畅逸,真实地表现了中国人自古已然对安贫乐道思想的追求与向往。他画中的纯粹、静谧而祥和的气息,实实在在地具有心无纤尘、摒弃俗念、超脱常人的襟怀和气象。在当下一个极为喧嚣和浮华的时代,他的作品能够给予我们一个暂时回避尘俗生活的空间,使我们感悟到只有当自己的心灵纵浪大化之时,人们才会真正体悟到一切奢侈浮华的东西不过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2011年 春纪之二68x68

  张洪画面的浑融墨象所营造的是一种大气象、大境界,因此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张洪的作品,很难读懂和走近。从他的一系列作品可以看出,他心中所理解的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他不会有太多传统文化的包袱而固守,他敢于尝试、探索、甚至反叛,他的笔墨形式多样,内容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均有涉猎,我想当代中国画的魅力它所呈现就应该是多元化的,多视角的。在大媒体时代,他更应该成为与外界沟通的视觉文化语言,在交流沟通中广泛吸收世界优秀的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对传统文人画进行改良。山林野鹤,渔樵泛舟的高士归隐时代已去 ,大隐隐于市,在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我们在继承传统中也要检验出传统中不适合这个时代精神归属、价值取向的方面,我们要用自己的时代审美诉求过渡到新传统,这是张洪前期对作品“外美”的体现与思考。从近几年画面题款不难看出画家对作品本身品格又有更高的追求。我们仔细品读张洪近几年的作品像《淡月云来去》、《浮云深处》、《恬淡养清虚》、《故书不厌百遍读》的一系列作品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画者对作品内美的深层思考,而绝非仅仅满足于外在绘画形式。似是而非的水墨流动,他所呈现的笔墨意象是无中有,有中无,是可见可不见的东西。我认为这种意象处理是高明的,睿智的,好玩的,因为他可以与观者进行对话沟通,“似”拉近了与观者之间的共鸣,“非似”给自己有足够的表现空间,也给观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其实张洪表达的是对事物存在的状态部分看法,而非全部,画面大虚大实的空灵变化也就诠释了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尊重、亲和,这也契合了中国画创作的精神主旨“师造化、得心源”。鲜明的绘画语境,独一无二笔墨形式,老庄“无为,无求”的内心世界,验应了“对于个性,没必要去追求,而是无求”的哲学观点,个性的形成,皆是因无为而有别于他的,因此张洪的水墨个性更多的是呈现出一种“道法自然”的存在状态。

天性50x50

  《画须生外熟》这幅画的题款中不难看出,技和道是分不开的,“技近乎道”,因巧臻朴,抱朴归真。中国画是渐进的艺术,讲究传承,在继承中要革新。中国画的价值所在,其实就是中国前贤以及当代学人对生命本体、芸芸众生、世间万物的当下思考。作为一个专业画家,张洪在这方面是深得其理的,无论从个人思想修养上、还是从绘画技术上、题材选择、风格样式上都做了“有所为有所不为”地选择和突破。《清和我心》在寂寞的賡续传统中推陈出新、找到自我,在多元的文化态势中厘清思路后《悠然得佳趣》,在“南园子”里《放怀晚景,独坐幽林》。闲云遮明月,细雨临南池,景随情生《造物在我》得“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逸趣。

温故而知新68x68

  中国画内美是体现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作者的学养,作品给予所在时代的思考,这才是中国画自身所拥有的品质,并非仅仅视觉的愉悦。除此还包括作者长期所积蓄的人文精神厚度,引起当下社会精神价值取向,外在呈现出来的气质,从一定层面上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人的精神归属、审美夙愿、存在状态、生活态度,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对艺术创作的想象力、创造力、洞察力、判断力。张洪的作品是刚性的、浑厚的、包容的、宏大的。大部分作品中寄寓了男性灵魂的承担与思考,就如同一曲汉赋,诉说着前世今生、当下未来,抑或是逝去地呼唤声在山谷中一曲低沉的回响。画面所作人物席地而坐、举杯独饮、一条竹杖、两片白云,画面意境给人以孤行一意、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笃持状态。“一条竹杖担风月,数点笔墨映古今”的超然豁达之境跃然纸面。从这一点来讲,张洪作品是真正体现了中国画的“象外之象,物我两忘”的内美之境。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