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竹润荷皆养心 ——略语陈廷友竹荷之性灵意趣

写竹润荷皆养心 ——略语陈廷友竹荷之性灵意趣

写竹润荷皆养心 ——略语陈廷友竹荷之性灵意趣

日期:2015-08-07 16:39:41 来源:
关联艺术家:

名家 >写竹润荷皆养心 ——略语陈廷友竹荷之性灵意趣

  周春阳

  中国人关于竹的轶事,流传最广引以为趣闻者,当数晋人王子猷。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载:“王子猷曾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唐代诗人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曰“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在《堂成》中放歌:“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冷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宋苏东坡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又说“文与可以所画筼筜谷遗苏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苏氏又有“使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语传世。
  郑板桥论画竹:“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对竹之喜爱几成癖好,王子猷视竹为世间无可替代的净友;杜子美爱风竹尤喜草堂笼竹和烟;苏轼和文同写竹论竹互赠互答,留下“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和“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的佳话;郑板桥辞官归里作钓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明清以降,种竹、写竹、赏竹,或以竹比德,以竹抒写性灵、逸气养心、陶冶情操渐成时尚。时至今日,岁寒三友梅竹松之画作,依然是人们礼尚往来的羔雁之具。
  陈廷友在习山水画之余,随性灵驱使亦写竹润荷。清人张潮《幽梦影》说:“古人以冬为三余,予谓当以夏为三余。晨起者夜之余,夜坐者昼之余,午睡者应酬人事之余”。竹荷作品是陈廷友山水画的余脉,多半是在“三余”时间里灵感触发,即“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润墨即成意趣。他师法先贤,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独抒性灵,振笔直遂,不趋时俗。写“万尺之势”,逸超迈之气。画境新意叠出,别开生面。
  其《虚心有节》、《画竹抱节》、《潇湘风雨》、《幽篁一夜雨》、《风雨知高节》、《清风高节》、《新篁蝶影》、《露气》、《一枝一叶总关情》、《竹林幽香》、《芭蕉雨竹》、《墨竹》、《风竹》、《临风起舞》等画作,竹竿挺拔饱满高洁光亮,竹叶浓淡相映,枝叶间氤氲含熏。“东坡画竹纵情而自高,石涛画竹守朴而抱节(《画竹抱节》题款)”。廷友画竹率性而独见:润墨以濡烟雨,双禽以蕴生气,双蝶以闻清香,新笋以喻生生而继。
  清代学者符曾在其《评竹四十则》中说:“凡花之妙,在于香色。而竹则无色无香,独妙于韵。盖香色易知而韵难知,宜赏韵者鲜矣”。 郑板桥咏竹诗曰:“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陈廷友则不以为然,他画的竹不仅“独妙于韵”,而且笋竹生香,莺飞蝶舞,生气盎然。香色皆有,性灵独具,妙韵天成,这样的竹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笔者想起“踏花归来马蹄香”的典故,竹能生香引蝶,宜赏陈廷友竹者想必也会与日俱增矣。
  陈廷友画荷亦颇得荷之性灵。其《红莲沉醉白莲酣》宛若热恋中的一对情侣;《晨露》像犹抱荷叶半掩面的少妇;《风起香随》像美女秀发披肩酥胸微露;《红莲相依浑欲醉》像少女出浴秀色可餐;《水清鱼可数》、《又梦藕花深处》像梦幻中回到童年池塘。
  古往今来,爱莲、写莲、赞莲代有人传,陈廷友画之,乃抒己性灵饴情养心也。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授人莲子心存荷韵,乃上善若水也。陈廷友写竹亦为自己性灵所使,不经意追慕先贤节高德贵之意蕴。偶有得之,纯属自然而然。但笔者仍然相信,陈廷友的竹荷作品将会成为他山水画之外的另一翼,在未来的画坛大放光采。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原安徽文化时空总编、著名美术评论家)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